春暖花開,本是踏青賞景的好時節,許多中老年人卻常感身體跟不上節奏——食欲減退、飯后腹脹、大便不成形等脾胃問題頻頻發作。古人云“春氣通于肝”,肝木應春而旺,但為何中老年人的健康焦點卻要落在“健脾”之上?中醫視角看,春季不僅是肝氣舒展的時節,更是脾胃易受“肝木克脾土”的脆弱期,中老年人因生理機能衰退,脾胃本就如同“老舊的交通樞紐”,在肝氣亢盛的壓力下,運化之力更顯不足,若不及時調養,輕則引發不適,重則動搖“后天之本”,影響全年健康根基。
中老年脾臟衰退的生命規律
1、生理漸衰:脾臟功能的“自然滑坡”
明代醫家張景岳提出的“中興”養生之法,強調“人于中年,當大為修理一番,然再振根基”,中年時期是人體由盛轉衰的轉折期,臟腑氣血功能漸行消退。從中醫來講,脾具有主運化、主升清、主統血的作用,是人體的一個樞紐,食物經過胃腐蝕之后所產生的水谷精微,必須經過脾的運化,才能輸送到全身,營養臟腑,濡養全身,但人到中年后,大部分人的脾臟功能就漸漸衰退了。
2、久病及藥:慢性病與藥物的“雙重耗損”
中老年慢性病高發,而長期服藥與疾病本身均會暗耗脾胃。慢性病遷延不愈,長年累月下來便累及脾胃,中醫認為“是藥三分毒”,長期服用寒性藥物可能損傷脾陽,出現畏寒、便稀;長期服用激素類藥物可能阻礙脾胃運行,引起痰濕內生等,需要健脾來維護脾胃的正常功能,減少藥物對脾胃的損傷,提高身體對營養物質的吸收能力,增強體質。
3、情志內傷:肝郁與脾虛的“惡性循環”
中老年人易因生活壓力大、退休、孤獨、疾病等產生焦慮抑郁,情志不舒則肝氣郁結,肝郁乘脾,肝氣橫逆,克伐脾土;思慮傷脾,當思慮太重,就會導致脾氣郁結,時間長了會損傷正氣,出現人體的氣血運化失常。
中老年健脾指南
1、飲食調理:注意飲食均衡,多吃蔬菜水果,例如紅薯、山藥、生姜等溫性食物,少吃生冷、辛辣、黏膩的傷脾食物,例如柿子、苦瓜、黏膩糕點等。這里不得不提以嶺健康旗下的津力旺植物飲料,其基于通絡養生八字經中的通絡理論,從脾論治,以“益氣養陰、健脾運津”為原則,精選絞股藍、山楂、山藥、烏梅、桑椹、桑葉等藥食同源成分,通脾絡、運脾津,讓水谷津液代謝更加順暢,使得脾運得健,達到調節血糖的功效。
2、穴位保健:可以艾灸足三里、雙太溪、三陰交穴位,有溫經通絡的效果。
3、情志調理:保持心情舒暢,有助于疏肝解郁,對脾臟亦有益處,還可以通過坐禪吐納、練習書法以靜心養脾。
《脾胃論》有言“內傷脾胃,百病由生”,對于中老年而言,春季健脾不僅是緩解春季脾胃問題的關鍵,更是守護“后天之本”的長遠投資,就如同為身體播下健康的種子。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