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7日,新華保險揭曉了其2024年的業績答卷,與眾多上市險企一道,交出了一份亮麗的成績單,見證了一個保險行業難得的豐收年。
數據顯示,2024年,新華保險原保險保費收入1,705億元,總資產達到1.69萬億元,歸屬于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262.29億元,三項指標均創下歷史新高;一年新業務價值62.53億元,同比增長106.8%;綜合投資收益率8.5%,同比大幅提升5.9個百分點。
2024年對新華保險而言,為關鍵轉折年。在經歷一段時期的挑戰后,這家老牌保險公司迫切需要一場勝利來重申其市場地位。2024年標志著董事長楊玉成自2023年12月上任以來的首個完整財年,他的首份成績單確實令人矚目:公司不僅抓住了市場機遇,實現了投資收益的顯著反彈,還優化了業務結構,使得2025年的保費增長勢頭強勁。
然而,仔細審視年報,不難發現一些隱憂。盡管業績看似向好,但綜合收益總額仍未能扭正,資產減值風險依舊如影隨形。特別是公司持有的中國金茂和萬科相關的債權投資計劃,這些潛在的減值風險在業績的光環下被暫時掩蓋。隨著2024年的完美收官,新華保險如何在整裝待發的同時確保行穩致遠,仍是其面臨的重大挑戰。
投資帶動凈利潤強勁復蘇
從利源角度來看,2024年,新華保險保險服務業績達到124.67億元,同比增長8.6%;投資業績更是從2023年的虧損59.61億元,一舉逆轉為盈利156.74億元。在兩者的合力推動下,公司稅前利潤飆升至281.41億元,同比暴增410.3%;凈利潤也達到262.33億元,同比增長201.0%。
這一成績背后,離不開資本市場回暖的東風,以及公司自身在投資布局上的精準落子。投資收益從2023年的-37.75億元增至163.06億元,主要得益于投資資產分紅收入及買賣價差收益的同比增加;與此同時,公允價值變動損益也從-61.24億元大幅增至354.37億元,這一變化直接反映了資本市場回暖帶來的積極影響。從收益率來看,綜合投資收益率達到8.5%,總投資收益率為5.8%,凈投資收益率為3.2%,均創下近年來的較好水平。
來源:新華保險2024年年報
具體來看,股票市場低位震蕩后快速反彈,新華保險抓住了這一市場機遇,其投資組合中的權益類資產收益顯著提升。同時,公司通過優化資產配置,加大對高股息資產的配置力度,高股息OCI類權益工具投資由年初的53.7億元增長至306.4億元,增幅達470.6%,這一策略有效提升了投資組合的穩定性和收益性。
此外,新華保險還通過設立私募證券投資基金等方式,加大對關系國計民生的行業的投資力度。例如,與中國人壽共同發起的鴻鵠基金,規模達到500億元,主要投向具有競爭優勢、治理結構佳、盈利模式良好的上市公司,2024年已實現凈利潤9.17億元。
來源:新華保險2024年年報
盡管新華保險2024年凈利潤表現亮眼,但綜合收益總額仍為負數,這一細節意味著其整體盈利狀況仍受到一定制約。2024年,經過其他綜合收益稅后凈額調整后的綜合收益總額為-44.77億元,較上年的-58.63億元有所改善,但負值狀態依然存在。背后的關鍵因素是“可轉損益的保險合同金融變動”項目,2024年該數值高達582.66億元,較2023年的222.41億元大幅增長。這一數據表明,新華保險在2024年將大量保險合同金融變動額計入了其他綜合收益,這一會計處理方式推高了投資業績,助力公司實現利潤的暴增。然而,從綜合收益總額的角度來看,公司實際盈利水平仍未轉正。
來源:新華保險2024年年報
資產減值損失大幅增加,地產風險仍在消化中
投資如同一把雙刃劍,新華保險2024年財報顯露無疑。盡管其投資收益同比暴增,但公司2024年信用減值損失高達34.15億元,同比增長超10倍,主要源于債權類投資資產預期信用損失的增加;此外,其他資產減值損失達11.9億元,系長期股權投資計提減值損失。這背后或是新華保險早期地產投資布局的風險暴露仍未完全化解。
債權投資方面,截至2024年12月31日,新華保險持有的債權投資確認的信用損失準備余額顯著攀升至人民幣29億元,較2023年12月31日的4.75億元大幅增加24.25億元。與此同時,其持有的其他債權投資確認的信用損失準備余額也從2023年12月31日的15.7億元增至25.11億元,增加9.41億元。
來源:新華保險2024年年報
債權投資和其權債券投資主要涵蓋各類債券、債券投資計劃、信托計劃及資產支持計劃等非標投資。值得注意的是,集團目前控制的主要結構化主體中,仍包含三項萬科相關債權投資計劃,在房地產市場整體面臨調整的背景下,其減值損失或與之密切相關。
來源:新華保險2024年年報
2024年,萬科業績大幅虧損,前三季度營收2198.95億元,同比降24.25%;凈利潤虧損179.43億元,同比降231.73%。虧損主因是房地產開發項目結算規模和毛利率雙降,同時新增信用減值和存貨跌價準備。前三季度信用減值損失高達54.63億元,較2023年全年3.8億元顯著增長,信用風險上升。在此背景下,新華保險持有的萬科債權投資計劃很可能因信用風險上升被計提減值準備,資產減值損失隨之增加。
其他資產減值損失方面,公司2024年長期股權投資資產減值損失高達11.90億元,系對聯營企業中國金茂計提的減值準備。中國金茂于2024年最后一個交易日的股價為每股港幣0.98元。因新華保險持有的中國金茂的長期股權投資的賬面價值持續大于其市場價值,公司因此計提減值準備。從投資成本來看,新華保險對中國金茂的投資成本為31.87億元,而截至2024年底,其賬面價值僅剩16.30億元,跌幅已近一半。
來源:新華保險2024年年報
可見,新華保險的資產減值風險仍在高位徘徊,其早期房地產投資布局如同陷入泥沼,難以輕易抽身。不過,2024年其投資收益卻意外迎來暴漲,同比增幅高達251.6%,總投資收益達到796.87億元。這為其提供了足夠的財務空間,能夠在不影響整體業績表現的前提下,對歷史資產進行減值清理,從而為未來的財務健康打下基礎。
業務結構顯著優化,保費增速觸底反彈
2024年,新華保險原保險保費收入1705.11億元,同比微增2.8%。這一增幅雖然不大,卻背后確是公司在業務結構上的積極調整。特別是長期險首年躉交保費的顯著下降。
從細分數據來看,2024年,新華保險業務結構顯著優化,長期險首年期交保費和十年期及以上期交保費分別同比增長15.6%和19.2%,續期保費亦增長5.5%。個人壽險業務13個月和25個月繼續率分別同比提升5.9和7.8個百分點,達到95.7%和86.2%。長期險首年期交保費占比提升至70.1%,十年期及以上期交保費占比增至12.6%,續期保費占比穩定在75.0%,傳統險和分紅險長期險首年保費占比合計96.5%,產品結構較為均衡。
從渠道結構來看,2024年,個險渠道實現保費收入1,159.70億元,同比增長0.3%,其中,長期險首年期交保費132.35億元,同比增長19.7%;銀保渠道實現保費收入516.74億元,同比增長8.1%,其中,長期險首年期交保費達到歷史新高,為138.73億元,同比增長11.5%。可見,新華保險在個險和銀保這兩大關鍵渠道的產品結構均實現了優化。
從一年新業務價值來看,2024年,新華保險調整了內含價值評估假設,將長期投資回報率降至4.0%,風險貼現率降至8.5%(中國人壽普通型業務維持8%,浮動收益型業務從8%降至7.2%)。在新假設下,公司新業務價值達到62.53億元,同比激增106.8%;首年保費口徑下的新業務價值率為14.6%,較2023年的6.7%大幅提升7.9個百分點。
此外,新華保險2025年開局強勁,前兩月累計原保險保費收入達511.24億元,同比激增29%。繼2024年深化“以客戶為中心”的戰略轉型,通過“XIN一代”計劃推進代理人隊伍專業化,優化產品結構,公司業務品質顯著提升。這一系列調整不僅增強了客戶黏性,更為2025年保費的強勁增長奠定了堅實基礎。
整體而言,董事長楊玉成交出的首份完整成績單令人矚目,新華保險借助資本市場的回暖,不僅實現了業績的顯著反彈,更在業務結構上取得了優化。利潤分配方案顯示,公司末期擬派發每股1.99元(含稅),總計約62.08億元;加上中期已派發的每股0.54元(含稅),共計16.85億元,全年合計派發78.93億元,約占凈利潤的30.1%,這一比例較前兩年的34.3%和30.4%略有下降,但派發的總額依然體現了公司對股東的慷慨。
此外,新華保險在業績扭轉的同時,高管團隊亦深度調整。楊玉成自2023年底接任董事長,龔興峰于2024年底出任總裁,三位總裁助理李文峰、劉琛、劉智勇亦在2024年相繼上任,新班底已基本成型,預示著未來將迎來一段人事穩定期。這種穩定性對于保持戰略調整的定力至關重要,有助于公司在復雜多變的市場環境中保持競爭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