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年前,一記驚雷劈在老特拉福德的上空。當格雷澤家族完成對曼聯的收購時,沒有人能想到,這個在商業與競技雙線高歌猛進的紅色帝國,就此被命運按下了倒車鍵。
2005年5月,這群美國人頂著曼徹斯特的滂沱大雨與球迷的滔天怒火,在一連串堪稱"天時地利人和"的機緣巧合中,完成了對英超第一足球俱樂部的惡意收購。《每日電訊報》近日深度起底了這段往事,曾經零負債、運營健康的紅魔,如何在杠桿收購的資本游戲中被套上沉重枷鎖,直至二十年后仍在吞咽苦果。
在那個英超老板多是本土大亨或個性富豪的黃金年代,來自佛羅里達的格雷澤家族仿佛來自異次元。據知情者回憶,曼聯董事會對這群"社交尷尬癥患者"的初次會面印象深刻:他們既沒有英倫紳士的腔調,也不似中東金主般張揚,甚至在談判桌上頻頻做出令人錯愕的舉動。
最經典的畫面發生在收購前的關鍵會議上。"他們急切地向我們展示戴在手上的超級碗冠軍戒指",某位親歷者至今難忘當時的荒誕場景,"這在足球世界的掌門人身上簡直聞所未聞,我們都不知該如何接話。"要知道,這個家族的主要產業是房地產,唯一與體育沾邊的,是兩年前剛捧起NFL最高榮譽的坦帕灣海盜隊。
格雷澤家族能趁虛而入,還要從震驚足壇的"直布羅陀巖石"事件說起。這匹創下七連冠神話的傳奇賽馬,讓時任主帥弗格森爵士與愛爾蘭股東馬尼耶、麥克馬納斯徹底撕破臉。當"老爵爺"為爭奪種馬權將俱樂部告上法庭時,紅魔董事會早已暗流涌動。
《電訊報》披露,正是這場曠日持久的法律鏖戰,讓格雷澤嗅到了千載難逢的機會。面對弗格森在球迷中日益高漲的威望,愛爾蘭雙雄開始擔心自己在賽馬界的核心利益受損。從赫里福德賽馬場的抗議活動,到切爾滕納姆賽馬節面臨的威脅,資本的天平開始傾斜。
此時,首席執行官大衛·吉爾選擇站隊新東家,而當時名不見經傳的埃德·伍德沃德更是在2005年初的董事會上力排眾議,為杠桿收購計劃搖旗吶喊。最終,馬尼耶與麥克馬納斯帶著1億英鎊的巨額套現拂袖而去,留下格雷澤家族在2005年5月12日這天,以76.2%的絕對控股權完成了世紀并購。頗具諷刺意味的是,新老板上任首日竟要躲在警車后備箱里倉皇逃離,只因門外是山呼海嘯的紅色怒火。
美國人入主后的第一把火,就燒向了俱樂部百年沉淀的文化根基。最令人咋舌的當屬他們對球衣贊助商沃達豐的"傲慢"態度,據內部人士透露,格雷澤家族根本不滿足于單一合作,而是同時向200多家企業拋出橄欖枝,在多方博弈中坐地起價。
從美國國際集團(AIG)到馬來西亞亞洲航空,從在線博彩巨頭Mansion Bet到韓國LG電子,每個以為自己即將中標的公司最終都成了資本游戲的棋子。最戲劇性的一幕發生在2006年4月,被戲耍的Mansion Bet憤然召開新聞發布會,控訴曼聯存在"雙重交易"的欺詐行為。
而真正揭開格雷澤商業帝國面紗的,是那位恰好在洛克浦投資公司擔任高管的死忠球迷安迪·格林。2010年,他在深入調查后發現:這個家族64處商業地產中,63處都背負著商業抵押貸款支持證券(CMBS)。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后,這些被杠桿撬到極致的資產組合,稅后凈利潤竟不足1000萬美元,多數物業早已資不抵債。
"他們就像永遠在刷爆信用卡的暴發戶",格林的評價一針見血。當格雷澤把商業地產的賭徒思維復制到足球領域,等待紅魔的注定是惡性循環。二十年吸走數億英鎊分紅,留下的是堆積如山的債務與年久失修的卡靈頓。
如今,夢劇場穹頂下的紅魔擁躉終于看清:那場始于賽馬場的資本暗戰,原來早為今日的滿目瘡痍寫好了注腳。
為提升可讀性,此文歷經加工與潤色。劇情演繹,僅供娛樂,萬勿信以為真,切莫對號入座。圖文素材皆源自網絡,若有冒犯侵權之嫌,請及時聯絡,我會第一時間修改或刪除,謝謝!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