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頓畫像
在資本市場中,有一個【博傻理論】,意思是,人們大多有一個買漲的心態。在這種心態的驅使下,會完全不管商品的真實價值而去花高價購買。這種心態表現在股票、期貨上,就是:買家通常會預期未來會有一個更傻的傻子、愿意花更高價錢,從他們手里把股票或期貨買走。
房產市場也是如此。據博傻理論,傻不可怕、可怕的成最后的傻子。在1720年英國股票狂潮中,有這樣一件事情:一個無名氏創建了家莫須有公司,但認購時、竟然有近千名投資者爭先恐后搶購股權,結果把大門都擠倒了。
看到這里,您也許會認為這是因為大家都相信這間公司真的會獲利豐厚。其實不然,大家都只是相信會出現更傻的傻子接盤而已,到時候股票價格會大漲,自己能賺大錢。
令人想不到的是,大科學家牛頓(1643年1月4日—1727年3月31日)也參與到這場投機,并成了最終的傻子。牛頓因此感嘆:我能計算出天體的運行,但算不出人性的貪婪。
類似的投機游戲常常會不期而至地開始,因此,你不知道下一個被搶購的東西是什么。“植物也瘋狂”。中國曾經出現過“天價蘭花”,荷蘭也出現過“郁金香現象”。
那時的荷蘭人對郁金香有一種病態的癡迷:郁金香身價迅速膨脹,大批投機者參與炒作,小小的郁金香竟然炒到幾匹馬的價格。一年內,郁金香的身價暴漲了5900%。
但所有的投機行為都有一個特點,當價格達到不可思議的高位時,就預示著馬上要崩盤。果不其然,郁金香的價格接下來就一瀉千里、暴跌不止,一夜之間很多人變成了窮光蛋,一些大貴族也遭遇破產。
2012年寧波第22屆蘭花博覽會上,一盆蘭花標以1600萬高價
日本福島核電站核泄漏事故發生后,歐美民眾開始購買碘鹽以防止核輻射,中國也出現盲目搶購碘鹽的情況。據說日本地震、海嘯、核電站爆炸,導致海水被污染,今后海鹽就不能用了,食鹽肯定漲價、缺貨。
很快,各地的食鹽被搶購一空,甚至出現不良商家囤貨、趁機抬高鹽價的行為。但是,對于恐慌狀態的民眾來說,即便高價也要囤鹽。當謠言澄清,食鹽搶購潮逐步退去;不少人成了這場風波中的最后傻瓜。
還有一個更值得深思的故事。
一石油大佬去天堂開會,當他走進會議室時發現已座無虛席。于是靈機一動,大喊一聲:大家注意,有人在地獄發現了石油!
此言果然有效,在座的石油大佬們都爭先恐后地奔向地獄,生怕落后了就沒有機會。于是,天堂的座位就空了下來。
發布消息的大佬找到座位、正準備坐下時,聽到外面一群人在議論地獄的石油多么豐富。大佬愣住了:莫非地獄里真有大量石油?于是,他自己也迫不及待地跑向了地獄。
最后的結果是,地獄里當然不可能會有石油。大佬自己也被自己騙了。為什么始作俑的這位大佬也會跟風呢?這是一個需要思考的問題。
分析博傻游戲的參與者中,其實有兩類人。
第一類人是感性博傻。
這類人在購買某商品時,不知道卷入了一場博傻游戲,更不知道泡沫即將見頂。這就比如在2015年中國股市高漲時入市的那些人。等這群不明真相的感性傻子投入大量資金入市后,莊家就開始在高點拋售了。
當股價一瀉千里時,被套牢的就是那些在股市高漲時入市的人;他們成了最后接盤的傻瓜。
第二類人是理性博傻。
這類人清楚博傻游戲的規則;當市場火爆時,他們只會在預估仍有更多更傻的人來入市時,才會投入資金賭一把。并且,理性博傻的人,從來只會投入少量的資金來參與博傻;即使虧了、也不會傾家蕩產。
理性博傻賺錢的前提是,真的會有更多更傻的傻子來接盤,這個判斷可不能失誤。最難的選擇是退出游戲的時機。
有人說:炒房已經成為一種愚蠢的行為
當大家都感覺價位偏高,要不要撤離、正在觀望時,也許真正的高點就會來了;你是選擇撤出游戲,還是繼續等待更傻的傻子出現呢?這往往是個兩難的決定。
原因一,因為你不是莊家,你不知道莊家是不是繼續往高位拉升;
原因二,其時,也許莊家也在猶豫:是繼續往高位炒作,還是現在就是最佳拋售時機?
所以,這確實是一個很令人糾結的問題。下面用一則寓言,詮釋一下博傻游戲吧。
假設有一個農貿市場,里面有兩個做燒餅賣的攤位,且只有這兩個攤位賣燒餅。
姑且稱他們為燒餅甲、燒餅乙。
假設他們做出來的燒餅口感和質量完全一樣;
假設他們手上的燒餅數量也是一樣多;
假設他們每個燒餅賣一元錢就有的賺;
假設他們的燒餅價格可以完全自由制定、沒有物價和工商部門的監管。
最后,再假設生意都不好,一個買家都沒有。于是,他們就很無聊地站在攤位前聊天。
甲說好無聊啊。
乙也說好無聊啊。
正在讀本文的各位看官,你們也說好無聊啊……這個時候,是不是叫做“市場很不活躍”?
為了讓大家不再無聊下去,燒餅甲對乙說:要不,我們來玩個游戲?乙表示贊成。于是,時間開始了,故事即將發生……
燒餅鋪
甲花一元錢買了乙一個燒餅,乙也花一元錢買甲一個燒餅,現金交付。
甲再花二元錢買乙一個燒餅,乙也花二元錢買甲一個燒餅,現金交付。
甲再花三元錢買乙一個燒餅,乙也花三元錢買甲一個燒餅,現金交付。
于是,在整個農貿市場的人看來、包括正在讀本文的各位看官,燒餅的價格在一路飛漲。不一會兒,每個燒餅就漲到了50元。
只要甲和乙手上的燒餅數一樣,那么誰也沒有賺錢,誰也沒有虧錢;但是,如果他們被重估的話,就會發現資產“增值”了!甲乙擁有高出過去很多倍的“財富”,他們身價提高了很多,“市值”增加了很多。
這時,路人丙在故事中上場了。一個小時前,路人丙路過燒餅攤位時、問了價格但是沒有買。當他知道燒餅的價格已經漲到50元一個時,他很驚訝,也有些后悔。
又過一個小時,路人丙發現燒餅已經是100元一個了!他更驚訝了,更后悔了。又過一個小時,路人丙發現燒餅已經是150元一個了!這時,他毫不猶豫地買了一個。
路人丙的身份是一個投資者,他確信燒餅價格還有上升空間,還會繼續漲價。這時,有人給出了超過200元的“目標價”。如果是在股票市場上,那么,路人丙叫股民,給出目標價的人叫股評家。
在燒餅甲、燒餅乙的“賺錢”效應示范下,在股評家的鼓噪下、在路人丙賺錢信心滿滿的帶動下,接下來買燒餅的路人越來越多,參與燒餅買賣的人越來越多。于是,燒餅價格節節攀升,大家都很高興。
各位看官,此時您會不會心生疑慮:所有人都沒虧錢,大家賺的錢從哪來的呢?其實,這個時候,真相是:甲和乙誰手上的燒餅少,即誰的資產少,誰就真正賺錢了;參與購買的人,誰手上沒燒餅,誰才真正賺了!
排隊等待買燒餅者
可是,賣了的人往往剛賣完就會后悔:因為燒餅的價格還在飛快地上漲!在這個時候,到底有沒有人虧了錢呢?
答案是:這個時候,真的是誰也沒有虧錢。一方面,把手里的燒餅賣掉的人肯定是沒有虧錢;另一方面,出高價購買燒餅的人,因為手上持有大家公認的優質資產“燒餅”,肯定要比持有現金好!現金存銀行能有多少利息啊?哪里比得上價格飛漲的燒餅啊?
在這種情況下,大家還會思考一個問題:市場的燒餅受到了產能限制、供不應求,可不可以購買燒餅期貨呢?于是,就出現了認購權證。
這時,購買燒餅的人群中,其實還會有人心存疑問:買燒餅,真的永遠不會虧錢嗎?但是,當他看到那么多人等著買燒餅、晚一分鐘都可能搶不到時,就顧不得想這個問題了。
但是,一個叫小酉的人出現了;他不合時宜地說了句:你們這樣買燒餅,早晚是會有人虧錢到哭的!
呵呵,什么時候會虧?小酉說出下面的情況:
比如,物價部門進駐農貿市場,說燒餅甲、燒餅乙價格壟斷,必須恢復原價;
比如,工商部門對農貿市場進行檢查,說燒餅甲、燒餅乙哄抬物價,必須恢復原價;
比如,市場里一下子出現了很多很多做燒餅的攤位,而且他們賣每個一元;
比如,市場里的大蒜甲、大蒜乙,綠豆甲、綠豆乙……也學會玩這種游戲了;
比如,一些燒餅買家突然發現:自己根本吃不了這么多燒餅,又不像金條一樣能長期存放,否則變質后只能扔掉;
比如,買燒餅的人都看到了這篇文章,沒人愿意玩這個游戲了!……
如果有一天,以上任何一種情況出現,那么,當天手上有燒餅的人就虧了!而賺錢的,是燒餅最少(資產最少)的人!
這個故事非常簡單,人人都會覺得在農貿市場里高價燒餅的人是傻瓜。但是回頭看看證券市場,有多少炒股者的心態其實就是故事里的高價燒餅的持有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