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云南省保山市九龍路拐角樓一組別具匠心的哪吒主題墻繪在網(wǎng)絡引發(fā)關注。這面由四川籍青年女畫家廖然創(chuàng)作的彩繪墻,以鮮活靈動的筆觸勾勒出多個經(jīng)典人物形象:活潑俏皮的哪吒、溫潤如玉的敖丙、極具個性的申公豹和石磯娘娘……鮮艷的色彩與靈動的線條相得益彰,使這面藝術墻成為了保山街頭一道獨特的風景線。值得一提的是,創(chuàng)作者廖然雖來自四川,卻已在保山旅居多年。
城市新名片:哪吒壁畫“點燃”保山街頭
連日來,保山九龍路拐角樓前的哪吒主題墻繪成為新晉網(wǎng)紅打卡地。這幅長達20米的巨型彩繪,以哪吒腳踏風火輪的靈動與敖丙持槍而立的颯爽構成視覺焦點,引得不同年齡的市民紛紛駐足。
“我們在抖音上看到有人在保山畫哪吒墻,所以專門前來拍照打卡。”市民李先生說:“目前出了兩部哪吒電影,我女兒十分喜歡。她還寫了篇作文,說哪吒教會她遇到困難不能輕易放棄。”李先生的女兒美美(化名)表示,自己最喜歡電影里的哪吒和敖丙。“他倆從對手變成朋友,還并肩作戰(zhàn),老師說電影講的是他們的‘信任’和‘成長’。”
今年10歲的強強(化名)家住拐角樓附近,每天爺爺接他放學回家路過這里時,他總要纏著爺爺陪他去看一眼哪吒墻。“哪吒兩部電影我都看過了,我太喜歡哪吒了,雖然經(jīng)受了那么大的磨難,但卻有一股要斗到底的勇氣,我長大了也要當一名勇敢的男子漢。”
小青和小剛(化名)是一對熱戀的情侶,兩人專門來到這里打卡拍照。“哪吒敢于突破天劫的精神值得年輕人學習,我們今天相約來這里,希望今后的人生哪怕遇到再大的困難也要不離不棄,相約相守。”小剛說。
而在人群最外圍,創(chuàng)作者廖然正坐在小凳子上,專注地為未完成的“敖光”添上最后一抹色彩。“我叫廖然,更喜歡大家叫我的藝名‘了然’。”從7歲在家涂鴉到如今作品成為城市打卡點,這個四川姑娘用畫筆完成了與保山的奇妙邂逅。
無界畫室:在家的褶皺里播種夢想
了然出生于四川內(nèi)江,這里也是畫家張大千的故鄉(xiāng)。幼時的她,已能敏銳地發(fā)覺生活中藝術的影子。公園的畫廊、父親的宣紙和毛筆、母親讀的朱自清散文……都在了然心中埋下了藝術的種子。
“小時候,我就喜歡在家里的地上、墻上畫畫。院子里的石頭乃至房間的天花板,家里到處都是我的‘作品’。沒有顏料我就用粉筆畫。”了然表示。
7歲那年,了然拿起畫筆,開始系統(tǒng)地學習繪畫。從素描到水彩,從國畫到油畫,她嘗試了各種風格,背后的家人始終是她最堅定的支持者。“我媽媽常說,只要我喜歡,她就支持。”了然笑著說,“我想學什么,他們都會盡量滿足。”正是這種無條件的信任,讓了然在藝術道路上走得越來越遠。
“我覺得對孩子的愛就是給她自由,她愛畫畫就讓她畫畫。”談及此事,了然的媽媽一邊感慨道,一邊挑著行李箱里的顏料,幫助了然在“敖光”的龍鱗上又添了一道金光。
多面人生:從舞者到師者
翻看了然的人生履歷,會發(fā)現(xiàn)這位年輕畫家的青春充滿多樣性。拉丁舞教練、服裝設計師、美術老師……她像調(diào)色盤一樣不斷嘗試人生的新色彩。
了然表示,自己的成長軌跡并非“筆直一條”,她的青春充滿了各種可能性。中學時期,她迷上了拉丁舞,并堅持學習了數(shù)年。“跳舞和畫畫看似不相關,但其實都是表達自我的方式。”大學時期,了然主修了服裝設計專業(yè),一度考慮將其作為職業(yè)方向。“我的婚服就是我自己設計制作的,一共做了4個月呢!”了然驕傲地向開屏新聞記者展示著親自做的秀禾服。“一針一線,刺繡和亮片都是我自己一點點繡上去的!”
了然說自己喜歡與美有關的事物,愿意嘗試不同的領域。她坦言,自己從未被“應該做什么”束縛,而是遵循自己的內(nèi)心做真正熱愛的事。無論是跳拉丁舞、做服裝設計,還是堅持畫畫,她這一路都稱得上順利。“主要是因為我‘聽勸’,我的老師說我哪里做得不對我就馬上改,這樣下來就進步得更快。”
至于為何會成為一名美術老師,了然覺得這更像是遵從了一個“偶然的契機”。大學畢業(yè)后,了然曾從事拉丁舞教練工作。一次偶然的青海行成為了她的“轉(zhuǎn)折點”:原本出差教拉丁舞,卻受機構所托為小朋友上畫畫課。上完課后的了然既感受到了小朋友對于繪畫的熱忱,也更加享受與人分享藝術的過程,加之練習拉丁舞落下的胯骨傷病,她下定決心開始收學生并教授繪畫。嫁到保山之后,她開了一間屬于自己的繪畫教室——了然書畫。這間小小的教室,成為了然“夢開始的地方”。
“墻上是孩子們天馬行空的涂鴉,看著孩子們專注畫畫的樣子,我好像看到了小時候的自己。”她說。
3個“十年之約”:讓藝術生根發(fā)芽
談起創(chuàng)業(yè)初期的艱辛,了然至今記憶猶新。從選址到裝修,她和妹妹一起完成了畫室的所有環(huán)境創(chuàng)設。那段時間,姐妹倆常常忙到深夜,但看著空蕩蕩的教室一點點變成理想中的模樣,所有的疲憊都化作了期待。“給自己一點時間。”了然這樣告訴自己。
如今,走進了然的美術教室,首先映入眼簾的,是貼滿整面墻的學生作品和一張張記錄下學生們燦爛笑臉的照片。從最初只有零星幾個學生,到現(xiàn)在教室常常座無虛席,畫室的成長也是了然自己的成長。“我從不限制孩子們畫什么,我只為他們提供必要的指導和建議。”這種“不加干涉”的教學理念也源于她自己的成長經(jīng)歷。
回顧自己的藝術之路,了然用3個“十年”為單位來丈量人生:“第一個十年(7至17歲),是種下一顆種子,讓它自由萌芽的階段;第二個十年(17至27歲),這顆種子開始頑強生長,枝丫不斷向上蔓延。”如今28歲的她,正站在第3個十年的起點。下一個十年,她希望自己能夠沉淀下來,從心出發(fā),坦然地把畫畫變成習以為常的生活。
“哪吒墻我現(xiàn)在畫了10個人物,接下來還要繼續(xù)畫。”畫完目前在畫的“敖光”后,了然計劃畫一畫“敖丙媽媽”應龍。“不過這個角色的造型設計還需要再推敲。”了然說。
從最初在自家墻壁涂鴉的小女孩到如今用畫筆裝點城市街景的青年藝術家,了然的每一步都走得踏實且堅定。“人生沒有標準答案,只要找到自己熱愛的事并堅持下去,那就是最好的生活。”這是了然常對學生們說的一句話。在她的畫室里,孩子們正用稚嫩的筆觸描繪著心中的世界,而畫室外,色彩斑斕的“哪吒墻”依然在陽光下熠熠生輝,吸引著更多市民駐足。藝術的種子,依然在城市的一角生根發(fā)芽。就像她常說的那樣——給時間一點時間,讓熱愛慢慢生長。
開屏新聞記者 崔敏 實習生 梁婕 呂嬋 攝影報道
部分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一審 孫琴霞
責任編輯 何丹
責任校對 呂世成
主編 嚴云
終審 編委 李榮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