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環球時報報道,當地時間3月24日就特朗普政府擬對進入美國港口的中國船只收取費用一事召開聽證會。出席聽證會的美國海運、農業、出口等各行業代表與美國議員在聽證會上就該議題產生沖突。各行業代表警告稱,這一舉措將適得其反,對美國經濟造成嚴重損害。這些船舶每停靠美國港口一次,需要繳納的費用可能高達300萬美元。美國政府聲稱,這些費用將遏制中國在公海上的商業和軍事主導地位,并促進美國國內船舶的建造。
一艘集裝箱貨輪通過金門大橋(資料圖)
美國全國零售商聯合會副總裁喬納森·戈爾德說:“業界認為這方面的威脅更勝關稅,因為這會直接沖擊供應鏈。船東已表示,不僅會轉嫁成本,還會撤出部分航線,美國的中小型港口都會受到波及。”業者指出,若目的是重振美國造船業,這提案根本行不通,反而可能重創美國經濟。他們警告,這將使美國商品在國際上更昂貴、貿易轉往加墨等國、加劇美國主要港口壅塞,并推高全球運費和國內通脹。
美國行業高管們表示,特朗普想要對與中國有關的船舶征收費用的想法,反而會傷害美國本土船舶運營商、海港、出口商,進而沖擊美國農業、制造業、采礦業等眾多行業。對于特朗普的這一計劃,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日前已經重申,征收港口費、對貨物裝卸設備加征關稅這一類的措施損人害己,推高全球的海運成本,擾亂全球產供鏈穩定,也會增加美國國內的通脹壓力,損害美國消費者和企業的利益,最終也無法振興美國的造船業。
中國船舶制造(資料圖)
美國造船業曾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時達到巔峰,不僅為盟國建造大量戰艦,還造出近2800艘自由輪,即標準化貨輪。美國的造船廠在整個二戰期間完工并開建了近150艘航空母艦,其中曾在一年內造出50艘排水量近萬噸的護航航母,建造的驅逐艦多達767艘,堪稱“下餃子”的天花板。然而,二戰的輝煌僅僅是美國造船業的曇花一現。戰后,世界第一造船大國由英國、日本、韓國和中國輪流坐莊,美國排不上號。
其中,美國全國零售聯合會供應鏈和海關政策副總裁喬納森.格爾德稱:一旦中國反制,港口費比關稅“更具威脅”。美國最大的國際海洋貨物承運商CEO說得哼直白:這樣做會“毀了美國所有航運公司”,因為“美國最大的國際海洋承運商海岸海運公司有24艘船,其中有16艘是中國制造。”這樣的比例,美國政府可以不考慮,但是商人們必須考慮,因為對他們來說是“生死攸關”的問題。
中國造船(資料圖)
可以說,美國的造船業就算是萎縮狀態,相關技術和設備也較為落后。一艘船造出來花費的成本高,交付時間還長,導致現在美國造船業的市場份額不到全球1%。但即使想要救美國的造船業也不是那么簡單的,單說人工成本就會大幅度壓縮造船業的利潤。加上美國基礎工業的不完善,零件的使用都要通過進口的方式,再次增加造船成本。所以,特朗普還打算讓美國的忠實盟友,日本和韓國大力發展造船業,來彌補美國的缺陷。
美國航運業的反對最先顯現,Seaboard Marine公司16艘中國船舶占據其船隊三分之二,若被迫替換,僅資本支出就將超過12億美元。更為嚴峻的是,全球90%商業船隊都有可能被納入收費范圍——因為特朗普的政策不僅針對中國籍的船舶,還涵蓋所有中國制造船只。這種"泛化打擊"使美國航運公司陷入絕境:要么承擔巨額港口費轉嫁的每年2.4億美元成本,要么就支付天價違約金終止租約。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