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晚報·齊魯壹點 王文彬 通訊員 王龍
在鄉村振興的時代浪潮中,惠民縣桑落墅鎮以"跨村聯建、產業聯營"建設為抓手,走出了一條"產業集聚促就業、協同發展助增收"的創新之路。目前,該鎮已形成覆蓋25個行政村的36家"共富工坊"集群,創造就業崗位700余個,2025年初又新增2家特色工坊,構建起鄉村振興的強勁引擎。
多元產業賦能 打造就業蓄水池。通過深挖"共富田"項目釋放的勞動力資源,桑落墅鎮因地制宜培育特色產業集群。工坊業態涵蓋農產品精深加工、傳統手工藝制作、輕工業品生產三大領域,開發出10余類適銷產品。其中,非遺草編工坊將傳統技藝與現代設計融合,產品遠銷海外;糧食加工工坊延伸出預制菜產業鏈,帶動畝均增收超千元。這種"家門口就業"模式不僅破解了農村剩余勞動力轉化難題,更讓村民實現"務農+務工"雙收入。
黨建引領聚能 構建協同發展新格局。鎮黨委創新實施"紅鏈賦能"工程,成立"共富工坊"聯合黨支部,按產業鏈劃分黨小組,形成"支部領航、黨員示范、產業聯動"的發展機制。通過跨村聯建平臺,實現6個中心工坊與27個衛星工坊的產能協同,共享訂單資源、技術培訓和市場渠道。在黨組織統籌下,各村工坊形成"一村一品、多村一品"的錯位發展格局。
三鏈融合提效 培育發展新質生產力。構建"產業鏈+招商鏈+服務鏈"三鏈融合體系:繪制金屬制品、農副產品、鐵編加工三大產業鏈圖譜,組建專業招商團隊精準對接上下游企業;建成電商直播基地和物流集散中心,形成"線上接單+工坊生產+云倉配送"的數字化服務體系。2023年通過以商招商引入3家龍頭企業,帶動配套工坊擴容30%,形成"頭雁引領、群雁齊飛"的產業生態。
糧倉經濟筑基 構建全產業鏈閉環。依托山東麥香原糧收儲服務基地,創新"土地托管+智慧糧倉"模式。通過建設10萬噸級智能化糧倉,實現糧食"種管收儲銷"全流程服務,帶動3萬畝耕地規模化經營。打造"金土地·共富田"品牌矩陣,推出富硒面粉、胚芽米等8類高附加值產品,糧食產業鏈綜合收益提升40%。
站在新起點,桑落墅鎮正以"共富工坊"為載體,加速推進產業數字化升級。通過建設鄉村振興數字經濟產業園,培育直播電商、智慧農業等新業態;深化與科研院所合作,開發功能性食品和智能農機具;實施"新農人培育計劃",年培訓產業工人300人次。一幅"產業興、百姓富、鄉村美"的振興畫卷正在這片沃土上徐徐展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