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家的宅基地確權證拿到了嗎?最近有網友在問我,他們當地宅基地確權都已經快十年了,為何還是沒有拿到確權證,這是咋回事。
小編經過了解,發現確實有一大部分的農民,現在都還沒有拿到宅基地確權證,所以心里還是沒底。
自從2013年我國啟動農村宅基地確權登記工作以來,至今已過去10余年。然而,仍有不少農民反映,自家宅基地雖已完成測量登記,卻遲遲未能拿到不動產權證。
這一現象背后究竟有何原因?2025年,國家針對宅基地確權政策又進行了哪些調整?小編就和大家一起來探討一下。
一、宅基地確權10年,為何仍有農民未拿證?
對于這個問題,其實也是有多方面的原因。小編特意問了一下村里的干部,總結主要是下面幾點:
①歷史遺留問題復雜,權屬糾紛難解決。
農村宅基地因年代久遠,部分房屋存在權屬不清、邊界爭議等問題。例如存在繼承糾紛:老人去世后,多個子女爭奪宅基地繼承權,導致無法確權。
還有鄰里糾紛:建房時多占、少占宅基地,引發長期矛盾,這樣也同樣都會影響到確權頒證的。
②政策調整導致確權標準變化。
2019年后,國家推行“房地一體”確權登記,將宅基地使用權與房屋所有權合并登記,導致部分地區需重新審核數據,延緩發證進度。
③基層執行效率不足。
這個也是情有可原的,在這些年基層干部的壓力也是比較大的,特別是前幾年還有疫情,從而導致很多的事情耽誤了。
再加上部分地區的人力物力有限,一些地區因工作人員不足、資金短缺,導致確權登記進度滯后。
還有的就是可能因為信息登記錯誤,或者是部分農戶因材料不全、數據錄入錯誤,需反復核對,一樣也會影響發證。
④“一戶一宅”政策限制。
這個就比較好理解了,現在房屋確權就必須滿足“一戶一宅”的原則。如果宅基地超標了,比如部分農戶宅基地超出當地規定標準,需補繳費用或整改后才能確權。
還有就是 一戶多宅的情況:因繼承或歷史原因形成“一戶多宅”,需分戶或退出多余宅基地才能確權。
二、2025年政策大調整!農民朋友需重點關注
1. 加快確權發證,3年內基本完成。
2025年中央一號文件強調,要“扎實做好房地一體宅基地確權登記頒證”,并要求各地在3年內基本解決歷史遺留問題,確保農民盡快拿證。這也給廣大的農民朋友吃下了一顆定心丸。
2. 嚴查違規行為,保障農民權益。
第一是禁止城鎮居民購買宅基地:2025年新政再次明確,嚴禁城鎮居民下鄉購買農房,違規交易不予確權。
第二是規范“一戶一宅”:對合法繼承的“一戶多宅”情況,允許在確權證書附記欄注明來源,但違規占用的宅基地不予登記。
3. 盤活閑置宅基地,增加農民收益。
新政鼓勵農民通過出租、入股等方式盤活閑置宅基地,發展鄉村旅游、康養產業,提高土地利用率。
三、農民如何應對?4個關鍵行動指南
首先,自查宅基地合規性。檢查是否存在超面積、權屬爭議等問題,及時補辦手續或調解糾紛。若因歷史原因未批先建,盡快向村委會申請補辦審批。
其次,主動聯系相關部門。若確權多年未發證,可向鄉鎮自然資源所或農業農村局咨詢進度。了解下具體是什么情況,若因材料缺失影響發證,配合補交證明文件。
再次,關注地方政策動態。部分地區(如浙江)試點宅基地“跨村調劑”,符合條件的農戶可關注政策變化。
最后是妥善保管現有權屬證明,如老土地證、建房審批表等,避免因材料丟失影響確權。
四、結語:確權證=農民“財產證”,早拿早安心!
宅基地確權證書不僅是法律憑證,更關乎拆遷補償、抵押貸款等切身利益。
盡管過去10年發證進度不一,但2025年政策已明確加速推進。農民朋友們應抓住機遇,盡快解決遺留問題,確保順利拿證,讓自家宅基地真正成為“有價資產”!
(本文綜合國家最新政策及地方試點經驗,具體執行請咨詢當地農業農村部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