賣港口一事鬧得沸沸揚揚,事情終于迎來了重大轉機?中方企業的一番表態引發廣泛關注,李嘉誠之子的突然抵京,也給外界提供了更多的解讀視角!
大家都知道,長和集團出售港口的最終日期定在了4月2日,也就是說距離現在就剩下5天的時間了,這場涉及地緣政治與經濟安全的交易,正迎來關鍵轉折點。
長和此次出售的港口中,位于巴拿馬運河兩端的兩個港口,堪稱全球航運“命脈”,對于中方的重要性無需多言,如果落入美國財團手中,必將成為美國政府打壓中國的利器。
目前,國家安全審查已全面啟動,國家發改委、商務部等多個部門,聯合評估供應鏈安全、數據監控及反壟斷風險。
法律界認為,該交易可能觸發《國家安全法》第20條,即關鍵基礎設施安全和《反壟斷法》第2條域外壟斷行為,如果被認定威脅國家安全或形成壟斷,交易將被否決。
此外,該交易面臨的輿論壓力同樣巨大,官媒連續發文批評,港媒也連續發表社論,國務院港澳辦罕見轉載,輿論聲浪達沸點。香港特首李家超強調“依法依規”,暗示可能啟動《香港國安法》審查。
在此背景下,中國企業的態度顯得尤為重要。據看看新聞消息,中遠海運港口在業績發布會上透露,公司對一切符合戰略需要、能夠提升客戶服務的資源都感興趣,并表達了未來對海外碼頭的外延并購計劃。
這一表態,無疑為這場風波增添了幾分戲劇性,也讓人們開始猜測,中遠海運港口是否會對長和集團的港口資產產生興趣,作為實力雄厚的央企,如果介入此次交易,能否帶來轉機?
而就在外界猜測不斷,議論紛紛的敏感時刻,李嘉誠次子連夜抵達了北京,并參加了中國發展高層論壇,此次行程釋放出緩和信號。李家或試圖在“引入中資參股”或“資產置換”中尋找折中方案,以避免交易失敗導致的違約金風險和聲譽崩塌。
然而,他們家族面臨多重困境,包括長和股價11天蒸發323億港元,小股東醞釀集體訴訟;如果中方援引《反外國制裁法》凍結資產,交易可能流產。
時至今日,距離最終期限只剩5天,這場交易案的結局將深刻影響全球格局。如果貝萊德得手,中美貿易戰將升級為物流戰;如果中企逆襲,將意味中國資本在國際關鍵基礎設施領域的話語權突破。
而對于李嘉誠家族來說,這更是一次危險賭博:如果堅持交易,將被中國市場貼上“背叛者”標簽;如果臨時反悔,又將面臨巨額違約金和信譽危機。這場資本與國運的較量,注定不會贏家通吃,但可以肯定的是,中方絕不會放任核心利益被“商業交易”之名侵蝕。
最后的倒計時已經開始,全球都在等待4月2日的答案,我們也希望能夠看到對中方有利的結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