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肥胖是糖尿病、心血管疾病、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催化劑”,但可能讓人意想不到的是,肥胖竟然與多種致盲性眼病有關系。根據統計數據,我國糖尿病患者中,約3700萬人面臨視網膜病變風險,40%的青光眼患者存在代謝異常。最新研究揭示,脂肪組織釋放的炎癥因子、激素失衡和代謝紊亂,正在悄然侵蝕我們的視功能。而科學管理體重與護眼行動的“雙向奔赴”,已成為現代人不可忽視的健康課題。
合理飲食作為體重管理的核心策略,不僅能通過熱量控制防范脂肪堆積,還能有針對性地補充護眼營養素,從源頭阻斷代謝紊亂對眼健康的威脅。例如,減少精制碳水化合物和反式脂肪的攝入可降低全身炎癥水平,而加大膳食纖維和抗氧化物質的攝入則有助于保護視網膜微血管結構。
肥胖是如何傷害視功能的
中食智庫專家、廣東醫科大學附屬東莞第一醫院眼科中心主任周丹博士指出,肥胖對眼睛的損害是多維度的,其核心機制在于脂肪組織產生的促炎因子和代謝紊亂所致的連鎖反應。以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為例,在高血糖環境下,視網膜毛細血管基底膜增厚,導致血流受阻。研究顯示,身體質量指數(BMI)每增加5,則病變進展速度提高32%。根據北京同仁醫院一項對3000名糖尿病病人的追蹤發現,肥胖BMI≥30時,5年內引發視網膜病變的比例達42%,顯著高于正常體重者的21%。值得注意的是,高糖高脂飲食會加劇血糖波動和氧化應激,進一步加速視網膜損傷。
不僅如此,內臟脂肪堆積還會使眼壓增高,BMI每增加1,眼壓平均上升0.1毫米汞柱。腰圍超過90厘米的男性,青光眼風險增至67%。值得注意的是,部分“正常眼壓性青光眼”患者由于代謝異常,誘發視神經供血不足,早期容易被漏診。此外,來自哈佛大學長達20年的隊列研究發現,肥胖者白內障發病年齡平均提前7.2年,其發病奧秘與脂肪細胞分泌的瘦素有關聯——血清瘦素水平每升高1納克/毫升,就會使白內障的風險增至9%。國外專家的隨訪研究進一步證實,肥胖者核性白內障進展速度是正常人群的2.3倍。
周丹博士還介紹,腹部脂肪釋放的炎癥因子直接損傷眼部黃斑區,腰臀比最高的人群晚期黃斑變性風險增長近3倍。英國生物樣本庫數據顯示,這類人群的晚期黃斑變性風險是最低組的2.8倍。
護眼減重飲食:吃出好營養
日常中,合理飲食是體重管理與眼健康的核心之一。周丹強調,護眼減重的飲食需要注重“三控三增”原則,即控制總熱量、控糖、控鹽;增膳食纖維、增抗氧化物質、增優質蛋白。葉黃素與玉米黃質是保護黃斑的重要成分,建議每天攝入10毫克葉黃素和2毫克玉米黃質。例如,準備早餐時,可制作菠菜雞蛋卷(菠菜200克加雞蛋2個),加餐選擇一小把杏仁(約30克),晚餐搭配西蘭花炒胡蘿卜。烹飪方式上,建議以蒸煮、涼拌替代煎炸,減少油脂攝入。同時,作為維持人體正常發育和生長所必需的營養物質,Omega-3脂肪酸對緩解干眼癥有顯著效果,建議每周至少食用兩次深海魚類如三文魚或鯖魚。此外,維生素C和維生素E的協同作用能有效抑制自由基對眼睛的損害,人們熟知的柑橘類水果和堅果是其優質的來源。
周丹建議,具體三餐搭配可參考1500-1800千卡/日的方案:早餐以燕麥粥(50克燕麥加200毫升低脂牛奶)為主,搭配藍莓和水煮蛋;午餐選擇雜糧飯配清蒸鱸魚和涼拌羽衣甘藍;晚餐則以雞胸肉沙拉為主,混合生菜、櫻桃番茄和少量橄欖油。為避免暴飲暴食,可采用分餐制,每日5-6小餐,每餐間隔3小時。控糖方面,限時進食法(如每日9:00-17:00進食)可提升胰島素敏感性32%,烹飪時加入姜黃粉與黑胡椒能減少眼部炎癥因子40%。
運動與醫學干預的雙重保障
周丹提示,規律運動不僅能減重,還可直接改善眼部健康。運動需與飲食管理形成協同效應,例如,運動后補充蛋白質(如雞胸肉或乳清蛋白)可促進肌肉修復,避免因饑餓引起的過量進食。每日30分鐘快走或騎行,可將眼壓降低20%,建議將心率維持在最大值的60%-70%??棺栌柧毴缑恐軆纱螁♀徤疃谆驈椓в柧?,能增強肌肉量并加快基礎代謝率。針對護眼的專項運動,瑜伽“倒箭式”每天練習10分鐘可促進眼部血液循環,乒乓球訓練則能強化睫狀肌調節能力,尤其適合肥胖青少年的近視防控。
同時,醫學干預可為嚴重肥胖者提供精準支持。GLP-1受體激動劑(如司美格魯肽2.4毫克/皮下注射)聯合飲食管理,可使68%的肥胖者減體重超15%,并能有效調控血糖波動。治療期間需嚴格遵循營養師制定的低脂高纖食譜,避免藥物與高熱量飲食的抵消作用。對于BMI≥35且合并嚴重眼病的患者,內鏡下袖狀胃成形術創傷較傳統手術減少70%,術后1年體重減輕率達65%。今年45歲的張先生,BMI高達32且從不控制體重,被確診糖尿病后,5年內視力從1.0驟降至0.2,眼底大面積出血。通過周丹主任為他實施的低碳飲食與藥物干預,張先生的糖化血紅蛋白從此前的9.5%降至現在的6.8%,視力逐漸穩定。
周丹表示,睡眠呼吸暫停的肥胖者則需特別警惕青光眼的偷襲。研究顯示,這類人群的視神經經常因血液含氧量暴跌而“窒息”,致使青光眼風險翻倍。解決方案包括側睡、減重及必要時使用呼吸機。
政策支持與長期管理策略
國家衛健委《“十四五”眼健康規劃》明確提出構建“體重-眼健康”防控網絡,要求到2025年前,90%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配備眼底相機,提供肥胖與眼病聯合篩查服務。社區健康講座應增設“科學配餐”專題,指導居民通過食物交換份法實現均衡飲食。AI營養師APP的推廣可實現個性化健康管理,例如根據用戶體檢數據生成低升糖指數菜單。此外,糖尿病視網膜病變、青光眼等已被納入醫保慢病目錄,旨在減輕患者經濟負擔。
周丹表示,兒童青少年必須同步防控肥胖與近視。研究證實,肥胖兒童眼軸年增長量較正常兒童多0.12毫米,建議采用動態睫狀肌訓練儀結合膳食給予干預。學校食堂需落實“少油少鹽”標準,并提供富含葉黃素的蔬菜(如菠菜、羽衣甘藍)作為每日配菜。周丹強調,40歲以上人群每年應進行散瞳眼底檢查,BMI≥28者每半年監測眼壓。家庭飲食應減少油炸食品,增加深色蔬菜攝入,每日保證2小時左右戶外活動,以減緩近視進展。
最后,周丹呼吁:肥胖對眼健康的損害是嚴重的,體重管理絕非短期“沖刺”,而是一項需要科學認知、持續行動與政策支持的系統工程。從一盤菠菜雞蛋卷到每日30分鐘快走,從社區篩查到AI健康管理,每一份努力都在為我們的眼睛積累“健康儲蓄”。也唯有將健康理念融入生活細節,才能守護好“清晰視界”,迎接更長久的生命之光。(衣曉峰)
周丹主任簡介
主任醫師,碩士生導師,博士及博士后,副教授,廣東醫科大學附屬東莞第一醫院眼科中心主任,廣東醫科大學眼科學及眼視光教研室主任,廣東醫科大學高層次引進人才,東莞市杰出青年醫學人才,中食智庫專家。兼任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眼科分會淚器病學組青年委員,廣東省眼健康協會影像專業學組委員,廣東省視光學會屈光性白內障學組委員,廣東省醫院協會眼病防治管理專業委員會委員,黑龍江省醫學會小兒眼底病學組委員,黑龍江省醫促會眼視光與眼健康管理分會常務委員,黑龍江省醫師協會近視防治分委會委員,東莞市醫學會眼科分會常委,東莞市近視防控專家,東莞市醫療事故鑒定專家,哈爾濱市南崗區人民法院陪審員等職。多次組織援藏送光明行活動,為藏族同胞進行白內障復明手術。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