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態電池技術突破臨界點!終于要從實驗室走向量產了!
全固態電池量產節點越來越近,產業進程全面提速。
“得材料者得天下”是能源行業發展的鐵律,固態電池的第二波爆發馬上就要來了。
海科新源在回應股民提問時透露:公司固態電池電解質研發取得實驗室階段突破,兩項核心技術專利已獲得國家發明專利,鋰電產業的加速升級刻不容緩。
聰明資金往往嗅覺敏銳,而在固態電池產業中,材料和設備端會率先受益。
固態電池可不是什么全新概念,大家早就耳熟能詳了。
早在2006年,豐田就開啟了固態電池的研發工作,近期更是宣布計劃在2026年進行試產;本田也宣布將于2025年1月啟動純電汽車全固態電池的試生產;梅賽德斯 - 奔馳也在上個月24日就啟動了全固態電池實車測試,其電池能量密度可達450Wh/kg。
更重要的是,華為、寧德時代、比亞迪等多家頭部企業均宣布在硫化物技術上取得新突破。“隔膜龍頭”恩捷股份也發消息稱,今年年底將建成百噸級硫化鋰中試線。
2024年可以說是我國全固態電池發展的里程碑,全固態電池專利申請數量呈現快速增長態勢。
很多耳熟能詳的車企也紛紛布局固態電池領域!
奇瑞:2026年實現全固態電池上車,2027年實現量產;
上汽:2026年量產交付,2027年智己新車搭載;
長安:2030年前推出8款自研電芯,其中包含固態/半固態電池。
與此同時,比亞迪發布了充電速度達1秒2公里的“兆瓦閃充”技術,并規劃建設4000 + 閃充站。
另一方面,隨著人形機器人、低空經濟的崛起,固態電池迎來旺盛的需求和機遇。
固態電池設備及材料環節也因此迎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契機。
基于上述產業發展邏輯,經過細致復盤和研讀海量研究報告,我們最終篩選出三家極具潛力的企業,供大家參考:
第一家:美聯新材
業務涉及儲能、固態電池、鈉離子電池、專精特新等概念。
公司主營業務涵蓋高分子材料業務、精細化工業務、新能源業務。
第二家:安泰科技
業務范圍:稀土永磁、氫能源、央企改革、第三代半導體等。
公司亮點:公司的晶合金薄帶產業化技術國際領先,應用于國家電網節能變壓器;氫燃料電池金屬雙極板已經率先批量供應億華通等頭部企業。
最后一家:更具潛力業務涉及鋰電池、光伏概念、智能制造等概念。
公司是全球鋰電設備龍頭,業務覆蓋鋰電池生產全流程設備,想知道的朋友,直接萊公眾號:祖漲,發送“小牛”即可免米領娶!大客戶包括寧德時代、比亞迪等。
公司2023年推出了480PPM高速疊片機,效率提升30%;光伏TOPCon電池設備市占率超70%,HJT設備實現國產替代。公司有望在接下來的第二輪炒作中,與新一波的主升浪迎面碰上!
特別聲明:內容僅代表個人觀點,不構成任何投資指導,據此買賣,盈虧自負,股市有風險,投資需謹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