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地處中國西南腹地,坐擁“天府之國”美譽,既是道教發源地,也是古蜀文明的搖籃。
三星堆的青銅神樹、金沙遺址的太陽神鳥金箔,見證著千年文明的璀璨;九寨溝的彩林疊瀑、黃龍的鈣華瑤池、大熊貓棲息地的自然秘境,構成世界遺產的絕美畫卷。李冰父子開鑿的都江堰水利工程,至今仍滋養著這片沃土,而李白筆下“難于上青天”的蜀道,已蛻變為通達全國的水陸空立體樞紐。
如今的四川,傳統與創新交織,既有世界遺產的壯美,亦有煙火人間的松弛。趙雷的《成都》唱響街頭巷尾,麻辣火鍋與川味小吃詮釋“食在中國,味在四川”的盛名。古老文明與潮流活力在此碰撞,繪就“新天府”的獨特魅力。
特色種植支撐農資體量
2023年,四川省地區生產總值(GDP)為 60132.9 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6.0%。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6056.6億元,增長4.0%;第二產業增加值21306.7 億元,增長5.0%;第三產業增加值32769.5億元,增長 7.1%。
農業作為第一產業,自然是四川發展的重要支撐。
《2023四川統計年鑒》(以下簡稱《年鑒》)顯示,2022年四川農業生產總值為5528.76億元,且農業生產總值持續增長,各市(州)農業生產總值以成都、涼山彝族自治州、南充、達州、宜賓位居前5位,分別為634.81億元、481.40億元、472.82億元、397.38億元、347.65億元。
豐富的作物種類
2023年,四川省糧食作物播種面積為9606萬畝,比上年減少0.9% ;油料作物播種面積2593.5萬畝,增長2.4%;
中草藥材播種面積253.5萬畝,增長6.2% ;蔬菜及食用菌播種面積2374.5 萬畝,增長2.6%。
2023年,四川全年糧食產量為3593.8萬噸,比上年增長2.4%,其中,夏糧產量增長3.7%,秋糧產量增長2.2%。經濟作物中,油料產量438.6萬噸,增長 1.1%;蔬菜及食用菌產5417.9萬噸,增長4.2%;茶葉產量42.5萬噸,增長 8.1% ;園林水果產量1341.8萬噸,增長8.3%。
《年鑒》數據顯示,除了上述特色種植作物以外,糧食作物中,2022年谷物類作物種植面積6717.2萬畝、小麥883.2萬畝、玉米2782.5萬畝、豆類1044.3萬畝、薯類1933.7萬畝、油料2532.9萬畝,產量分別為谷物類2814.7萬噸、小麥 249.7萬噸、玉米1046.2萬噸、豆類145.4萬噸、薯類550.5萬噸、油料433.8 萬噸。
化肥施用量逐漸減少
豐富的作物種類,就需要相應的化肥農藥資源跟上。
《年鑒》數據顯示,2022年四川農用化肥施用折純總量為204.37萬噸,其中復合肥81.52萬噸、氮肥76.44萬噸、磷肥32.10萬噸、鉀肥14.31萬噸。不過,隨著對化肥農藥減量使用,全省整體自2015年不斷下降。
2015年的農用化肥施用折純總量為252.09萬噸,到2022年減少了47.72萬噸。
四川各市(州)農用化肥施用折純量比較,則以成都、南充、達州、德陽、綿陽、涼山彝族自治州、遂寧、眉山等市(州)為主要地區,最多為19.02萬噸,最少為10.73萬噸。
柑橘成為農資投入紅海
2023年,四川省安岳縣檸檬產業迎來里程碑式突破,全年出口貨值達1.28億元,同比激增78%,不僅創下該品類出口規模首次破億的紀錄,更摘得四川省首個出口超億元新鮮果品的桂冠。
四川盆地依托亞熱帶季風氣候的滋養,冬季受秦嶺-大巴山系形成的天然屏障保護,有效阻隔冷空氣侵襲,形成溫暖濕潤的越冬環境。相較于同緯度地區,這里無霜期顯著且漫長,為晚熟柑橘品種提供了絕佳的生長條件。
在這片沃土上,清見、不知火、春見、臍橙、愛媛系列、明日見、大雅等都有種植。
柑橘產業不斷壯大
作為中國柑橘產業的核心產區,四川已形成覆蓋全省的規模化種植格局,成為名副其實的“中國柑橘之鄉”。
數據顯示,2022年四川柑橘種植面積539.94萬畝,在全國柑橘面積中所占比重約為11.92%;產量 563.21 萬噸,所占比重約為9.31%。成都、樂山、眉山、瀘州、資陽、達州、南充、內江、自貢、宜賓、廣安等主產區柑橘年產量均超過10萬噸,其中眉山是全國最大的晚熟柑橘生產基地。
截至 2023 年,四川柑橘種植面積達到600萬畝,產量達到615萬噸。
據悉,宜賓市培育引種尚品貢橘等優良品種10個,柑橘提產11.5%,預計2024年柑橘產業綜合年產值11億元;樂山市井研縣柑橘種植面積23.03萬畝,產量28.8萬噸,綜合產值達30億元;享有“中國晚熟柑橘之鄉”美譽的眉山市東坡區,主要種植愛媛、春見、不知火、沃柑等柑橘品種,截至2023年底,全區柑橘種植面積穩定在38.5萬畝,產值42億元。
這表明,隨著產業的不斷壯大,四川已經形成了全域發展柑橘,且產值不斷增加的趨勢。
病蟲害問題頻發
隨著四川省柑橘種植面積的快速擴張,病蟲害問題日益凸顯。四川柑橘常見蟲害有38種,紅蜘蛛、薊馬、實蠅、木虱、斜紋夜蛾等危害較為嚴重;常見病害有24種,包括黃龍病、炭疽病、樹脂病、褐腐疫霉病、褐斑病、灰霉病等。
紅蜘蛛作為柑橘主要害蟲,具有蟲體微小、繁殖迅猛、抗藥性強、危害大等特性,存在年年防年年難防的情況,目前存在殺螨劑品種選擇不對或者殺螨劑使用技術不精準的現象。
而另一個熱點蟲害——柑橘潛葉蛾,其造成的傷口也是柑橘炭疽病、樹脂病,特別是潰瘍病菌入侵的主要通道,需常年防治,否則會造成重大損失。
另一個問題是種植環境的變化導致柑橘出現果實不膨大、果實味淡、果肉色淡、轉色不好、裂果等現象,造成柑橘在市場上賣不上價格,再碰到集中上市,更是虧損嚴重。
農資投入不斷增加
針對四川柑橘種植區病蟲害頻發、果實品質下降的問題,各類綠色優質的農資產品不斷進入四川市場。
以危害嚴重的柑橘紅蜘蛛為例,該蟲害在5-6月呈現世代重疊現象,此時蟲口基數激增且抗藥性顯著提升,加之天氣波動頻繁,防治難度加大,優先選用海利爾、陜西美邦等企業研發的復配型殺螨劑進行防治。
值得關注的是,礦物油類產品在柑橘殺螨方面效果顯著,在眉山等柑橘主產區已形成規模化應用。但需注意,助劑選擇應遵循安全原則,避免盲目使用增效劑導致藥害或生態破壞。
柑橘品質下滑是制約市場價格的關鍵因素之一,其成因既包括病害侵襲,也涉及營養管理不足。
其中,被稱為"柑橘癌癥"的黃龍病雖無根治手段,但通過綜合防控可實現有效遏制。在四川金沙江流域等高風險區域,可以采取防治措施:砍病樹、防木虱、種健苗。木虱的防控以化學藥劑防控為主,輔以“黃板 + 性誘劑”理化誘控技術和“以蟲治蟲”生物防控技術。
在提質增產方面,需構建"地上-地下"協同管理體系。根系養護推薦采用氨基酸、腐植酸與叢枝菌根真菌的協同方案,通過滴灌系統施用含鎂有機無機復混肥,既能活化土壤微生物群落,又能促進毛細根發育。
新果農吳老三也強調,對于柑橘園一定要注意改土活土,使用有機肥對于養土十分重要,并且也可以用水肥發酵補充有益生物菌。
有危機就會有商機,很多企業也不斷加碼布局。
當前農資市場呈現技術融合新趨勢,如上海永通與巴斯夫聯合開發的RMX26微肥,通過螯合工藝將硼鋅鉬等元素與鎂協同增效。而四川中農潤澤的“根戰士”系列產品則整合了聚谷氨酸和褐藻寡糖,既促進養分吸收又增強抗逆性。云圖控股的核心品牌施樸樂、嘉施利、桂湖,瑞年特肥等也都有著不錯的銷量。
目前,四川柑橘的農資市場已經成為一片紅海,未來也會有更多的企業布局。
值得注意的是,隨著防控技術體系日趨完善,四川柑橘產業已進入提質轉型期,未來競爭將聚焦于土壤健康管理、精準用藥裝備和采后保鮮技術的集成創新。
西南農資第一展
四川作為農業大省,其豐富的農作物結構(包括糧食、油料、中藥材、蔬菜及食用菌等)支撐了全省化肥農藥投入的龐大體量。其中,柑橘產業尤為突出,眉山、資陽、成都等地的柑橘主產區因化肥農藥投入強度高,成為農資企業的必爭之地。
圍繞四川柑橘存在病蟲害多發、品質下降等問題,鳳凰植保節·第二屆西南植保會于去年舉辦了一場柑橘健康栽培全程解決方案交流會,邀請柑橘產業專家、植保專業人士、柑橘種植大戶、農資經銷商、社會化服務組織等柑橘產業相關人士共聚一堂,通過專家報告、技術分享與案例研討,為四川柑橘產業高質量發展提供了系統性解決方案。
2025年,鳳凰植保節·西南農資節震撼來臨,展覽面積突破50000平方米,800+優質參展企業將帶來更多創新產品和前瞻性的解決方案,大咖名企云集,數十場活動助力,共同推動四川柑橘產業、四川農業邁上新臺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