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超重和肥胖問題日益突出,已成為影響國民健康的重要公共衛生問題。為響應國家衛生健康委2025年啟動的“體重管理年”三年行動,市中心醫院積極行動,進一步規范體重管理的服務模式,整合專業資源,將“減重門診”全面升級為“體重管理門診”,并于3月25日正式開診。
體重管理門診。
“身高160厘米,體重是95.3公斤,BMI為37.2。”當日上午,記者來到位于市中心醫院內科門診第三診區的“體重管理門診”,看到護士正在為前來就診的患者測量身高、體重及BMI指數。患者表示,由于嚴重肥胖,她的身體開始出現了諸多問題,不得不來醫院尋求幫助。“呼吸越來越困難,晚上睡覺時也常常被憋醒,白天容易犯困,走一會兒就得停下歇歇。”患者說。
“一般來說,BMI在18.5~23.9之間被認為是正常范圍,24~27.9屬于超重,28及以上則被判定為肥胖。”內分泌科一病區主任兼體重管理門診主任杜娟告訴患者,BMI為37.2,意味著體重嚴重超標,處于肥胖狀態,應引起足夠的重視,并采取相應的措施來降低體重,以降低相關健康風險。隨后,杜娟耐心詢問患者日常飲食習慣、用藥史、運動情況等,為患者制定個性化的減重方案及飲食運動指導,引導患者采用科學、可持續的減重方法。
杜娟耐心詢問患者日常飲食習慣、用藥史、運動情況等,為患者制定個性化的減重方案及飲食運動指導。“肥胖不僅僅影響形象,更會影響健康。”杜娟表示,研究發現多種疾病,如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冠心病、腦血管病、痛風、腎功能受損、脂肪肝、膽囊結石、關節損傷、呼吸睡眠暫停綜合征、尿失禁、便秘、惡性腫瘤等200多種疾病與肥胖密切相關。在臨床工作中,她注意到前來就診的肥胖患者越來越趨于年輕化,年齡集中在30歲左右,男性稍多于女性,所以肥胖的防控刻不容緩。
醫生為患者進行內臟脂肪檢測。
“2023年,市中心醫院就已成立‘減重門診’,由內分泌科醫生提供減重指導。”杜娟介紹,前些日,市中心醫院“減重門診”全面升級為“體重管理門診”,由內分泌科主導,聯合營養科、中醫科、心理科、普外科等相關科室,實施多學科管理模式,為超重、肥胖的人群提供規范的、科學的、個體化的減重指導,同時建立隨訪制度對患者進行全程跟蹤管理,及時調整方案,確保治療規范有效。“希望通過這種管理模式,能夠幫助更多患者做到飲食有節、起居有常、運動有度、治療有方的健康生活方式,進而實現健康體重,享受健康生活。”杜娟說。
醫生為患者發放健康宣傳資料,普及科學減重知識。對于如何科學減重,杜娟表示,飲食和運動一個都不能少。合理飲食包括控制總能量攝入、保證營養均衡、增加膳食纖維和水分攝入等。注重培養運動習慣,將運動融入日常生活,如步行、慢跑、騎自行車出行等。保證充足的睡眠,有助于調節體內激素平衡,減少因激素失衡導致的食欲異常和脂肪堆積。此外,還要保持積極的心態。減重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時間和耐心。制定合理的計劃,將大目標分解成小任務,并且堅持下去,從而獲得更好的效果。#有一種美好叫遼寧# #新時代六地遼寧杠杠滴# #振興新突破遼寧杠杠滴#
來源:盤錦發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