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今天的生活而言,智能手機有多么重要,已經是一個不言自明的問題。
我們用它聯系遠方的親朋好友,支付生活中的一切,組隊玩游戲刷視頻獲得快樂。毋庸置疑,手機成為了我們身體的延伸,某種意義上的“器官”。
它的重要,在所有的移動終端里,沒有之一。
然而,凡事最怕“卡殼”。
前段時間出差,我在深圳站里頭,和身在老家的母親視頻通話的時候,就遇到了畫面卡住、聲音斷斷續續的問題,一看手機頂欄的信號圖標就發現:信號又不行了。
這樣的場景顯然不是個例,盡管隨著城市化的進程,日常生活中已經很少有真正意義上的信號盲區,但受限于各種復雜環境、個體因素的影響,絕大部分用戶還是會遇到信號差甚至無信號的問題,這樣的場景或許并不真的“要命”,但卻足以令人感到焦慮無比。
而在制造這些焦慮的產品中,被人們吐槽最多的可能就是 iPhone,如果把幾臺旗艦手機擺在一起,信號最好的可能還有些爭議,但信號最差的大家似乎已經不言自明了。
不過,今年這個情況可能迎來一些改觀。
(圖源:蘋果)
在經歷了數年的爆料后,iPhone 16e直到今年二月才姍姍來遲,與其同時落地的,還有那顆讓人望眼欲穿的蘋果自研基帶C1,號稱接盤英特爾、狂燒幾十億,投入千人團隊、歷時七年開發的實驗性芯片。
別的不說,蘋果打磨了這么久才有第一代產品,小雷個人對這顆基帶的期待還是挺高的
于是乎,為了探究這顆基帶的真實實力,也為了搞清楚現在蘋果、安卓和鴻蒙手機在信號上究竟還有多少差距,我精心選出了三款近期發布的代表性產品,想是時候給你們一個最真實的旗艦新品信號橫評了!
2025年,那我們自然得測今年發布的旗艦產品,再考慮到蘋果、安卓和鴻蒙三大陣營的獨特性,最終選出來的橫評機型就是下面這三款產品:
2025年2月19日發布的iPhone 16e,采用A18仿生芯片和自研C1基帶,售價4499元起。
(圖源:雷科技)
2025年2月27日發布的小米15 Ultra,采用驍龍8至尊版芯片和X80 5G基帶,售價6499元起。
(圖源:雷科技)
最后是2025年3月20日發布的華為Pura X,采用麒麟9020芯片和自研基帶,售價7499元起。
(圖源:雷科技)
iPhone 16e、小米15 Ultra、華為Pura X,25年新春三大旗艦機,誰的信號表現最拉胯,最的表現最亮眼?看PK。
搭載聯通5G卡,挑戰廣州3號線
為了控制變量,我們讓三款手機都插入中國聯通的5G手機卡,而且它們用的都是5G套餐,不會出現人為限速的狀況,三款手機的蜂窩網絡保持默認設置,自動連接最高速率的網絡。
測試場景的話,這次我們找了四個場景,分別是代表多人室內的“辦公室”,代表信號死角的“地下停車場”,堪比密閉鐵籠的“老舊貨梯”以及很多人的信號惡夢——“廣州三號線”。
針對這些場景,我們設置了四個測試項目:
基礎測速,首先,我們讀取三款手機在對應場景的信號強度,然后我們選擇中國信通院開發的“全球網測”作為測速軟件,服務器選擇的是“廣州電信”,為了更直觀地呈現真實網速,速率單位小雷改成了更好理解的“MB/s”,而非默認的“Mbps”。
(圖源:雷科技)
之所以不用更知名的SpeedTest,一方面是因為它暫時無法選擇小雷所在的廣州本地服務器,測試出的速率可能會打折扣,另一方面是因為HarmonyOS 5目前支持的正經測速軟件也就“全球網測”這一款,橫評肯定是要控制常量的。
撥號通話,這個比較基礎,在同樣的位置試著撥打電話半分鐘,確保對方在一個網絡良好的環境下通話,主要看是否接通、是否有中斷,再保證通話質量,根據雙方體驗給予評分。
刷短視頻,使用抖音視頻流來測試,加載出一條就滑走一條,看看在一分鐘內能加載出幾條短視頻。
觀看直播,打開嗶哩嗶哩的英雄聯盟賽事直播,切換到原畫畫質,然后觀看一分半鐘,看看三款手機切換到原畫畫質后要多久才能完成緩沖,然后記錄過程中出現緩沖的次數和總耗時。
公平起見,每臺機子測試前還是老樣子,都會開關一遍飛行模式來手動初始化網絡,確保手機自動連接上最好的基站;且每一項都用錄屏(或截屏)來記錄存檔,也方便后面的數據復驗。
確定了測什么、怎么測,那接下來春季旗艦新品網絡信號橫評,這就啟動!
“人多機雜”的辦公室:有無遮擋很關鍵
老樣子,我們還是“就地取材”,直接從我們辦公室所處的網絡環境開始測。
別看室內場景好像沒啥特別的,我們辦公室位處廣州市天河區,周圍幾乎全部都是高層辦公園區,甚至還有一個人口密度拉滿的城中村,盡管基站覆蓋率高,信號常年顯示滿格,但是由于網絡較為擁擠、室內信號環境復雜且遮擋情況較為嚴重,實際體驗還挺有壓力的。
開始進行測試,我們先看看信號強度,這里主要看RSRP(參考信號接收功率),它是一個負數,單位是dBm,絕對值越小,信號越好。
(圖源:雷科技)
根據中國移動測試要求,RSRP>-80dBm,代表手機信號很好;RSRP=-80~-89dBm,說明手機信號好;RSRP=-90~-99dBm,表示手機信號一般;RSRP=-100~-109dBm,可將手機信號判斷為差;RSRP<-110dBm,手機基本上處于無信號狀態。
實測,在我的工位上,iPhone 16e測得信號為-92dBM、小米15 Ultra為-82dBM,而華為Pura X則為-80dBM,三臺機子的信號強度都比較接近,屬于是手機信號正常的水平,但蘋果偶爾會突然跳到-114dBM的樣子,體驗不太穩定。
三款手機的測速表現都比較一般,其中華為表現最好,下載速率能夠達到27.87MB/s,小米時延表現最佳,而蘋果的速度、時延都中規中矩,所有機子似乎都無法達到37.5MB/s的標準5G網絡水平。
(圖源:雷科技)
因為信號穩定,在這種情況下撥號通話肯定是沒問題的,那么短視頻的體驗又如何呢?
小雷在這里無腦刷了整整一分鐘短視頻,除了華為Pura X偶爾會出現一次加載緩沖以外,另外兩款機子在體驗上都沒啥問題,只要我能保證手指不停刷新,基本都能刷個45-50條的樣子,這個數值在后面可以作為參考。
(圖源:雷科技)
值得一提的是,這些都是我在工位上測試出來的結果,如果愿意挪動腳步,來到相對寬敞、沒有遮擋、更沒有各種無線信號干擾的園區里,那三款產品的網絡速率都能做到接近37.5MB/s的5G標準水平。
只能說,有無遮擋,還真是決定網速快慢的關鍵。
死角密布的地下停車場:比預期中好不少
離開辦公室,接著是“地下停車場”的場景。
正好,我們所在的園區附近就有個地下車庫,上班停在那邊的哥們說,那里的信號基本上是個斷斷續續的情況,正好可以試一下。
結果令人比較驚訝,三款產品在地下車庫的信號強度居然都還不錯,也沒有出現過斷聯或者是突然切換到4G網絡的情況,只能說旗艦手機在信號這塊確實都是有一點保障的。
(圖源:雷科技)
但是信號好不代表網速就一定高,從測速看,這里三臺機子的下行速率最多也就能跑到10MB/s,華為Pura X要比小米、iPhone快一點,但是小米的時延和上行速率表現都是相對最佳的。
(圖源:雷科技)
實際體驗的話,撥號電話、網絡信號都沒啥問題,肯定不影響基礎體驗。
其他方面的話...我想,也不會真的有人蹲在地下車庫就為了刷個短視頻吧。
說實話,現在大城市地下信號網絡覆蓋其實也已經很成熟了,想在廣州商場車庫這找到一個真正的斷聯地帶,其實并不容易,要是大伙有什么好地方推薦,也歡迎在留言里告訴我們。
信號被屏蔽的老舊貨梯:偶有間歇斷聯
要說信號差的地方,還有個地方不得不提,那就是“升降電梯”。
那些比較新的大廈電梯還不行,一般來說幾家運營商都會針對性地在里面覆蓋室內天線,比如小雷所在的園區里,幾個正常電梯都可以保證全程不斷網,信號覆蓋還是挺不錯的。
真要評測,就得找那種墻特別厚的貨梯來試一下。
你別說,像這樣的金屬外殼升降梯,本身就是個法拉第籠,無線電波很難穿透金屬的電梯廂體,在踏入電梯的一瞬間,三臺手機的信號都收到了不同程度的影響,沒法像之前一樣維持信號穩定的表象。
(圖源:雷科技)
打開網速測試,你會發現三款手機的網速都迅速降了下來,下行速率都只有20MB/s左右,盡管小米15 Ultra信號欄還亮著“5G”的圖標,但這明顯已經是4G的網絡速率了,可以說是純粹的眾生平等。
(圖源:雷科技)
幸好,撥號電話依然沒啥問題,即便在打電話的情況下進入貨梯,三款手機也不會出現斷聯的現象。
有趣的是,即便是在這樣的網速下,依然有兩款機子可以正常看B站原畫直播,就是刷短視頻的時候會出現時不時卡一下的現象。
高度擁堵的地鐵站:穩定比強度更重要
在地鐵上刷手機,是無數上班族在通勤路上最常見的消磨時光的方式,也是對旗艦手機信號能力的一場大考。
相信我,我曾住在距離公司有一個小時以上車程的地方,個中心酸我最清楚。
要說廣州地鐵開通運營的十多條線路里,哪一條最擁擠的話,可能一號線和三號線還會有一點爭議的聲音,但要是問哪一條線的網絡口碑最差,那還得是三號線最有含金量。
為此,小雷踏進了廣州三號線的始發站天河客運站。
(圖源:雷科技)
列車尚未啟動時,網絡肉眼可見的流暢,打開測試軟件,華為Pura X的下行速率一下子飆升到72.42MB/s,上行速率也超過了15.25MB/s,讓小雷不禁懷疑方圓兩米之內就有一臺5G基站。
在地鐵這個場景下,小米15 Ultra的下行速率可以跑到49.81MB/s,iPhone 16e的下行速率可以跑到49.60MB/s,基本都是頂著5G網絡理論速度去跑的,只是和華為Pura X間仍有一定差距罷了。
(圖源:雷科技)
列車啟動后,三款手機信號立刻銳減,4G信號很快就跳了出來。
在列車行進的狀態下,華為Pura X的下行速率最低來到了8.35MB/s,另外兩款機子也在伯仲之間。
(圖源:雷科技)
在這種情況下,反而是小米出了一點狀況,在進出隧道的時候,網絡測速居然失敗了一次,但是撥打電話并沒有出現什么問題,也沒怎么影響看在線直播和刷短視頻的體驗。
不禁感慨現今的5G建設力度,即便是地鐵上也能愉快地刷視頻了。
總結:蘋果表現不差,外部因素影響最大
好,所有測試場景的數據看完。
事實上,你很難說這四款機型哪個絕對更好,畢竟大家都有在測試里翻車的情況,而且在日常使用的場景里表現也都比較穩定。
(圖源:雷科技)
在這三款產品里頭,iPhone 16e的表現確實并不算突出,主要的問題在于基站切換并沒有國產旗艦那么積極,而且信號強度也會稍遜一籌,勝在它是這里最國際化的機型,網絡頻段支持是這里最豐富的,基本能做到走遍全球都能用。
或許因為都是旗艦產品,華為Pura X在這次測試中的表現屬于“稍好一些”,但也沒有到高人一檔的那種水平,當然了,從三者之中最穩定的信號強度和最快的網絡測速上,我們還是可以看出他們在網絡方面的技術積淀和深厚的軟硬件優化功力。
最后是小米這邊,雖然在一些網絡測速中似乎不占什么優勢,但是在每個場景都有幾乎如一的體驗,在整體穩定性上還是穩超蘋果的,再加上它6499元的起售價,本身就是挺有性價比的Ultra旗艦。
值得一提的是,在測試過程中我們發現,比起手機本身,用戶所處的環境同樣值得關注。
舉個例子,如果遇到下雨天氣,由于空氣中水的密度變大,信號的穿透力會變弱,手機信號自然就會變差;當你在室內、高樓、地下車庫,或是在人群密集的地方,由于信號擁堵和遮擋屏障的存在,手機能夠接收到的信號也會變少;至于一些信號盲區或是存在電磁干擾的地方,那更是手機信號能力有多強也無能為力。
在排除上述外界因素的情況下,信號已經很難成為影響用戶選購手機的關鍵因素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