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市最近話題又有點熱,畢竟金三銀四。有人可能奇怪,這才三月底,怎么就開始總結了?
實際情況是這一波行情有點要提前結束的意思。
01
雖然近期各地出臺了一系列樓市新政,比如不少地區提升公積金貸款額度、降低首付比例,部分地區擴大公積金使用、繳存范圍,還有一些地區放寬公積金使用限制。
但和前幾年相比,刺激力度小到可以忽略不計。
為什么?絕大部分小城市已經無計可施,少部分大城市工具箱還有法器,但就那么幾招了,不敢亂用。
半個月前,我曾經在“16號內參”中提到,全國有12個城市這一輪樓市回暖跡象相對明顯,包括北京、上海、廣州、深圳、成都、天津、杭州、合肥、廈門、蘇州、南京、青島。
之所以它們有小陽春,主要是慣性。
當然它們有三個共同的特點:常住人口持續凈流入、新興產業集聚效應顯著、城市更新釋放新動能。
既然是慣性,有沒有外力,肯定就會減弱。
從統計數據看,即便是扛著紅旗向前沖的上海、深圳,二手房成交數據最近都在回頭。
當然,杭州是個例外,這座城市最近太火了。
02
極度分化的樓市,均值統計數據已經沒有意義。
外面都在說上海的二手房好賣,但我朋友的房子,位置不差,就是面積太大,小區有點老,掛牌一年了,就沒幾個人看,所以我反復強調,現階段買房賣房,一定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最近這三年,究竟什么房子最好賣?以南京為例,總價100-150萬的房子居然占比最高,接近25%,而總價在100-300萬之間的房子成交占比超過60%。
說白了,這一波買房的還是剛需,外來人口為主。真正的剛改的群體很少,一方面老房子不好賣,另一方面收入下滑,信心不足,不敢出手,所以總價在500萬以上的成交占比還不到5%。
其他城市的情況也差不多,包括上海,總價400萬以內的成交占比接近70%,像武漢,150萬以內成交占比更是達到75%。
我看了一下數據,支撐這幾個月樓市的房子,集中在學區房,一線學區,低總價是特點。
還有各大城市二環、三環(地勢比較好的)75-85平的兩房、85-95平的小三房、95-110平的三房,特別強調居住屬性,配套要完善,不再相信畫大餅。
以前剛需很在乎新,從這段時間看,有些房齡10-15年左右的小區帶看量和成交量在直線上升,大家錢少了,想法實際了,更注重性價比。
當然,房子本身不能太差。
還有一個例外,就是位置不差,總價很低的房子,成交量也在上,還很快。
我和中介聊了一下,反饋是不少外來人口覺得租房子不劃算,因為有些老房子已經跌出租售比了。
03
哪些房子不好賣呢?
這個在數據端體現的也很明顯,首先是非一線城市的豪宅,越來越難賣,不僅僅掛牌量上來,而且掛牌價也在往下滑,砍價動不動就是一百萬。
為什么?
一是有錢人普遍在挪窩,二是大家都對新房有興趣,優勢太明顯了,誰看誰都喜歡。
其次,非核心地段的房子很難賣,主要是這類房子真的太多了,不僅僅是二手房,還有新房子,如果周邊沒有產業,未來爛在手上的概率很大。
當然核心地段,老破大現在也是沒人買的,特別是高樓層,大家非常拒絕,已經達成共識。
我特別想提的是學區房,最近曝光度很高,非一線學區房正在進入去學區化的進程。
未來真正有流動的學區房,就是學區硬,要么低總價,要么居住屬性特別突出的那種,短期反彈全是假象。
對于樓市脈沖式的行情,大家要習慣。
下一波要到今年9月份,能不能起來關鍵看政策,一線城市大概率要出手,只有穩住數據,前面的戰果才能保住。
至于三四五六線城市能不能起來,已經是數字游戲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