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中葡經濟文化合作的協同效應受到學術界廣泛關注,凸顯了中國與葡萄牙之間持久的外交與經濟聯系。在知識外交的支持下,這種協同效應作為一種功能性力量在文化和經濟領域發揮作用。在國際關系領域,“功能性力量”指的是國際行為體通過特定領域的專門功能與合作而非傳統的軍事或經濟手段來影響全球事務的能力,它強調制度對國際行為體之間合作與協調所起的促進作用,關注國際行為體的共同利益和需求。
中葡關系中的功能性力量
在國際關系中,功能性力量的特征是國際行為體在特定領域合作利用技術專長來應對全球性挑戰,從而形成更加一體化、更具合作性的國際體系。通過在貿易、投資、文化和教育等領域的專業合作,國際行為體發揮各自獨有的優勢并致力于實現互利共贏。功能性力量在中葡雙邊關系中也發揮了重要作用。
中國被視為世界大國,葡萄牙的文化與經濟影響力同樣不容忽視。葡萄牙的歐盟成員國身份、廣闊的專屬經濟區(EEZ)、葡語世界的文化網絡等都提升了葡萄牙的戰略重要性。澳門既是中國的特別行政區,又與葡萄牙有著歷史淵源,這一獨特地位使澳門成為中葡經濟和文化交流的樞紐。
對葡萄牙而言,與中國保持友好關系具有重要戰略意義。中國是一個可靠的合作伙伴,擁有強大的工業體系和巨大市場潛力。中葡合作提升了葡萄牙的地緣政治和經濟地位。中葡友好關系不僅有助于提升中國的海外拓展能力,而且有利于加強中國在葡萄牙語國家共同體(CPLP)中的影響力,該共同體包括葡萄牙、巴西、安哥拉、莫桑比克、幾內亞比紹、佛得角、圣多美和普林西比、東帝汶和赤道幾內亞9個國家。這一動態關系凸顯了中葡合作的互利性。
中國與葡萄牙的外交和經濟交往歷史悠久,可追溯至16世紀初葡萄牙航海家首次抵達中國。近幾十年來,中葡關系持續升溫,于2005年建立全面戰略伙伴關系,2018年12月發表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和葡萄牙共和國關于進一步加強全面戰略伙伴關系的聯合聲明》(以下簡稱《聲明》),強調在國際形勢發生復雜深刻變化的大背景下,進一步加強中葡全面戰略伙伴關系,賦予其新的內涵,符合兩國和兩國人民的根本利益,有利于維護世界和平穩定和發展繁榮。《聲明》還提出要進一步擴大雙邊貿易,重視人文交流,深化在科技創新、海洋研究和海洋經濟、旅游、司法等領域的合作。中葡全面戰略伙伴關系以貿易、投資、文化和技術領域的合作為特征,體現了功能性力量。貿易與投資是中葡關系中體現功能性力量的關鍵領域之一。中國已成為葡萄牙的重要貿易伙伴,中葡兩國間紡織品、電子產品、機械器具等商品的貿易規模可觀。
文化親和與經濟務實動態互動
中葡合作的協同效應是這樣一種國際伙伴關系模式的典范:利用歷史聯系和當代經濟需求來實現共同目標。中葡關系體現了文化親和力與經濟務實主義的動態互動,這種動態互動促進了發展與雙邊合作。中葡全面戰略伙伴關系不僅是兩國共同利益的證明,而且是經濟與文化協同效應驅動共同發展的例證。2003年10月成立的中國—葡語國家經貿合作論壇(澳門)進一步將雙方的聯系制度化,為對話與合作提供了平臺。
2017年11月,中國與葡萄牙正式建立“藍色伙伴關系”,旨在建立長期而牢固的合作關系,共同搭建政府間、企業間、民眾間的合作橋梁,聯合開展海洋科學技術研究與創新合作,共同探索藍色經濟發展的有效模式,更好地認知和保護海洋,促進人類社會可持續發展。中葡“藍色伙伴關系”強調海洋在雙邊關系中的戰略重要性,兩國都致力于推動藍色經濟的發展。這一伙伴關系促進了政府、科學界、企業之間的合作,聚焦海洋產業的可持續發展與技術創新。通過加強互聯互通并利用各自的優勢,中國和葡萄牙能夠拉動經濟增長并為推動全球海洋治理作出貢獻。
在經濟方面,中葡合作促進了雙邊貿易與投資的增長。共建“一帶一路”倡議不僅推動了基礎設施建設,加強了中葡兩國間的互聯互通,而且助力葡萄牙利用優越的地理位置改善自身在歐盟中的處境,并開辟新的貿易與投資渠道。葡萄牙在歐洲的戰略地理位置及其歐盟成員國身份使它成為對中國富有吸引力的合作伙伴,中國在葡萄牙的能源、基礎設施、保險、醫療健康、房地產、金融等領域進行了大量投資,帶動了葡萄牙的經濟增長,創造了很多就業崗位。
文化教育合作體現知識外交
在中葡關系中,文化是另一個重要的合作領域。截至2024年,葡萄牙共有5所孔子學院,分別設在波爾圖大學、科英布拉大學、阿威羅大學、里斯本大學和米尼奧大學。每所孔子學院都與所在大學合作,提供一系列中文課程、文化活動和學術項目,以推廣中文和中國文化、支持當地的中文教學并促進文化交流。這些舉措增進了相互理解和人文交流,對于維持長期雙邊關系至關重要。文化交流還有力地推動了旅游業的發展,越來越多的中葡游客前往對方國家。這種文化外交增強了中葡兩國的軟實力,使兩國能夠在全球舞臺上塑造積極形象。
經濟與文化合作的協同效應在教育與科研領域也得到了顯著體現。中國和葡萄牙簽署了《關于相互承認高等教育學歷、學位證書的協定》《中葡兩國政府間科技合作協定》。學術交流促進了相互理解和信任,是功能性力量的重要組成部分。教育交流為兩國學生和科研人員提供了新的視角與技能,促進了他們的學術與職業發展。中國與葡萄牙高校之間的學術合作在多個領域取得了重大進展,新技術的研發為應對氣候變化和公共衛生等領域共同挑戰提供了方案。
中國高校對葡萄牙語教育的興趣也在顯著增長,已有數十所高校開設了葡萄牙語選修課,其中部分高校還設立了葡萄牙語學位。例如,清華大學已經將葡萄牙語加入所有專業的學生都可以選修的課程列表。在澳門,澳門大學、澳門理工大學和澳門城市大學提供葡萄牙語課程。在中國,學習葡萄牙語的學生數量正在增加、葡萄牙語課程和學位項目增加反映出對這門語言的需求增長,驅動因素是中國與葡萄牙語國家之間的往來日益增多。將葡萄牙語課程納入高等教育也是中國加強國際參與的整體戰略的一部分,幫助中國學生為日后從事國際貿易、外交和文化交流職業做準備。中國在葡萄牙設立孔子學院、在國內高校開設葡萄牙語課程表明,中葡在促進文化與語言交流方面有著共同興趣。這些舉措對加強雙邊關系、提升兩國學生的全球競爭力至關重要。
上述經濟和教育合作是知識外交的體現,即戰略性地運用知識和教育促進國際合作、強化外交關系。知識外交的一個關鍵方面是建立國際伙伴關系和網絡以促進科研合作和學術流動。相關舉措既可以推動科學進步,又可以促進對不同文化和視角的更深層次理解與欣賞,還能在激發創新、應對全球性挑戰方面發揮關鍵作用,從而為社會整體進步作出貢獻。
中葡合作的一個關鍵方面是“關系”,即中國文化中促進商業和社會互動的關系網絡。“關系”強調建立信任和長期聯系的重要性,這對經濟和文化交流的成功至關重要。“關系”對促進中葡相互理解與合作起著關鍵作用,其中對個人聯系和互惠義務的重視與兩國間經濟和文化倡議的合作性質高度契合。通過善用“關系”,中葡可以確保兩國的友好關系建立在信任與互利的基礎上,進而維護雙邊關系的總體發展與穩定。
總體而言,中葡經濟與文化合作的協同效應對兩國的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經濟方面,貿易和投資增加刺激了經濟增長,為企業和個人帶來了新機會。文化方面,關于思想和傳統等的交流促進了相互理解,加強了雙邊關系。教育和科研合作推動了知識進步與創新,促進了兩國的整體發展。隨著中葡兩國繼續深化合作,協同效應或將更加顯著,能夠進一步促進兩國的發展與繁榮。
(作者:[葡萄牙]法蘭西斯科·萊安德羅(Francisco Leandro)/文 王悠然/譯)
(作者系澳門大學社會科學學院副教授、全球與公共事務研究所副所長)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