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2年,王洪文離世以后,他的親弟弟王洪武、其他幾個弟弟妹妹、妻子和孩子們都來為他送行。
王洪武等人的面容,與王洪文非常相似。他們之間的感情還算深厚,所以不管王洪文為人處世到底如何,親人們都為他的離開而感到悲痛。
當然,此時此刻,任何一種傷感情緒都是情理之中。
他的家里人,在他身前并沒有沾過多少光,也沒有與他同流合污,更沒有像他那樣走一條錯誤的道路,而是選擇當一個普普通通的平凡人,過好自己的生活。就連他的女兒,在大事面前所表現出的擔當,也遠遠超過他這個父親。
在王洪武的眼里,王洪文這個大哥有著怎樣的形象?他的親人們在他生前和死后,都過著怎樣的生活?
兄弟送葬,長相相似
1981年,最高人民法院的特別法庭審理了王洪文案件。這個臭名昭著的歷史罪人,被法院判處無期徒刑,終生不得自由。
相比于他做過的事情來說,這個判決結果合情合理,但是他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較弱,所以自那之后便心情低落,沉郁壓抑,身體一天比一天垮。
他的母親在得知兒子的判決定論之后,更是由于情緒起伏較大而得了腦溢血,最終在吉林長春離開了人世。
為人子女者,不僅沒有辦法承歡于父母膝下,反而因為自己犯下的罪孽拖累家人,害得母親身亡,連送母親最后一程的資格都沒有。這樣的事實,更是深深的打擊著王洪文。
早知今日,何必當初,他此時此刻的一切悔恨情緒,都已經于事無補。
1985年,他被檢查出了嚴重的肝病。在情緒問題愈發嚴重的當下,他無法及時調整自己的狀態,也沒有辦法阻止病情的蔓延。醫院就算介入再積極的醫療手段,也是無力回天。
到了90年代初,他的狀態更是肉眼可見的糟糕。即便是醫療條件數一數二的北京復興醫院,對他的病情也是束手無策。
1992年8月3日,王洪文死在了醫院里。對于被病情折磨了許多年的他來說,死亡或許是一種解脫。
雖然他是個歷史罪人,國家的有關部門也不可能放任他的遺體不處理。在他生前,國家對他也算是仁至義盡。此后,有關部門也盡了最后一點人道主義關懷。
在處理后事時,王洪文的家里人都被允許前來為他送行。他的弟弟王洪武,還有他的妻子和孩子們,都紛紛聚在了一處,與他做最后的告別。
人們看到,王洪武和王洪文的長相非常相似。應該說,他們幾個兄弟的外表都有許多相似之處。而且看得出來,他們之間的感情挺深,大家伙的悲痛情緒也不似作偽。
說起來也是有些唏噓,在他最風光的時候,他的親人們并沒有沾過什么光。在落魄之后,他變成了人人喊打的過街老鼠,但家里人還是沒有嫌棄他,也沒有對他避之唯恐不及。
雖然有著一定的感情,但是王洪武也坦言,自己對大哥的了解其實并不多。他們相處的時間不長,王洪文去往中央工作之后更是鮮少回家,他對對方的確也是知之甚少。
1932年,王洪文出生在吉林長春的一個貧苦家庭當中。小時候的他非常懂事,性格也十分文靜,不像同齡的小男孩兒那樣調皮搗蛋,也不讓家里人為他操心。
每次談到他,附近的村民們都會夸他是個好孩子。但誰能想到,好孩子以后會變成破壞政治秩序的惡人呢?
17歲那年,王洪文選擇參軍,離開了家鄉。弟弟王洪武回憶道,從自家大哥離家開始,他也就只見過大哥兩面。
他們之間的距離遠到什么程度,在王洪文離開之后的第三年,他們的父親因病去世。這么大的事情發生,王洪文都沒有回來,更別說為父親披麻戴孝。
不知道在這樣有些殘酷的現實面前,他的弟弟妹妹們是會理解他的選擇,還是會怨恨他,又或者是對他感到心情復雜呢。
若是轉換到王洪文父親的立場上去想,恐怕他也會感覺有些遺憾吧。到生命的最后時刻,他都沒能再見到自己的大兒子。
王洪文離家之后第一次回家,是在1958年。那個時候,家里人也不知道他到底在做什么,只知道他回來待的時間很短,行程也非常倉促。
短短幾天之后,他再次離開,想來也知道,即便他的弟弟妹妹有心跟他培養感情,這么點兒時間也沒給他們任何機會。
可以說,直到1980年王洪文鋃鐺入獄,他們再次相見之前,對彼此的認知應該都是非常陌生的。
即便他們的身體里流著相同的血液,即便他們之間有著永遠也割不斷的血脈紐帶,他們也沒有辦法像正常的兄弟姐妹那樣相處。
1980年接到通知,可以去北京看望王洪文時,王洪武和三個親人都沒有想過拒絕。他們四個人,連帶著王洪文的妻子崔根娣,都在秦城監獄和他見面,時長大約為4個小時。
許久沒有見面的親人之間,必然會產生陌生感,這也十分正常。而這股陌生感,直到王洪武見到王洪文,都沒有完全消失。
不過他還是發現,跟自己以往從電視屏幕里看到的大哥相比,眼前的大哥更加瘦削,臉色也更加蒼白,看起來狀態不算太好。
王洪文叮囑他們,一定要好好生活,不要背上什么心理包袱,好好照顧老母親,踏踏實實過自己的日子。
他們從前是這么做的,之后也會這么做。
平凡生活,不作他想
王洪文是王家的長子,王洪武是他的二弟,在他離開家之后,從某種意義上看也成為了長子。
他一直都在家務農,沒有離開過村子,到外面討生活。
早年間,他當過村里的隊長,也當過治保主任。雖然從沒有刻意的想過去沾大哥的光,但是王洪文的風光事跡傳出之后,他和王洪文之間的兄弟關系也必然會影響他的生活。
很長一段時間,村子里的人對王家都非常客氣,對王老太太也算是尊敬有加。
他們家想要蓋新房,人們還主動提出幫忙,一個比一個熱心腸。
但是當王洪文的罪行敗露之后,他們一家人也連帶著成了群眾心里的釘子。人們厭惡他們,唾棄他們,甚至還把他們修好的新房子給推掉,把那些材料全部拉走,什么也沒有給他們剩下。
至于王洪武的治保主任這個位置,當然也是保不住了。好在他對此接受良好,并沒有非要去村里做什么官,就算當個普普通通的農民,他也能對自己的生活感到知足。
王洪文的三弟名叫王洪雙,在1958年選擇了和大哥同樣的道路,參加了軍隊。
不過他可沒有在軍隊當中汲汲營營,也不像大哥那樣拼了命地往前爬。他本本分分的待在自己的崗位上,完成訓練,完成上級領導布置的所有任務,沒有出什么大岔子。
1962年轉業之后,他被分配到了陜西的飛機修配廠工作。在新的工作崗位上,他也還像從前那樣,腳踏實地的完成每一項任務,和這世界上的無數勞動者一樣,一天天堅持工作,然后順利退休。
應該說,在他們幾個兄弟姐妹當中,他的情況算得上最好了。
第四個弟弟王洪全,和王洪武一樣也是個農民,一直都在村子里生活。不過1996年,他被肺結核這個可怕的疾病纏上,因而離世。
王洪文唯一的妹妹名叫王桂蘭,一直在吉林市生活,和另外幾個人一樣,也十分低調。
在那些分別的歲月里,王洪文很少給家里寫信,他們的聯系自然也不算多。
相比之下,王洪文的妻子崔根娣與他們反而要更加親近一些。
崔根娣是個上海人,她的父母都是上海工人,她自己也是個工人。
王洪文被捕入獄之后,她沒有斷了和弟弟妹妹們之間的聯系,許多次給他們寫信,有時候還會專程從上海出發,回老家看望他們。
鄉下的條件自然是比不上上海的,雖然崔根娣自己的經濟條件也算不上好,但她所居住的環境至少要比王洪文的老家更好。
不過回去之后,她也完全沒有表現出任何的不習慣和不自在。有蒼蠅在垃圾桶周圍飛著,有蚊子在她的皮膚上叮咬著,她只是默默忍受,沒有抱怨。
崔根娣和自己的妯娌,也就是王洪武的妻子,有著許多共同話題。她們二人都習慣了操持家務,也都有著養兒育女的重任,所以完全可以充分溝通和交流。
她會湊在廚房,和妯娌一起做飯,一邊忙著手頭上的家務活兒,一邊也能跟家里人說說心里話。
農村是個好地方,可以自己種菜,還能自己養豬和養雞,許多農民只要勤勞一點,都能做到自給自足。
這里不像城市,睜開眼睛就需要花錢,不管是吃飯還是出行,每一樣活動都需要金錢來支撐。
與其在上海苦苦煎熬著度日,崔根娣認為,還不如就在農村老家住下去,說不定養點兒值錢的東西,她的經濟狀況還能改善。
可見,王洪文跌落塵埃之后,他的親人們過得并不好。
不過,即使是在逆境中,正向的生長也不是不被允許。至少對于王洪文的女兒而言,不走父親走過的老路,這就是最大的堅持。
創業成功,拒絕移民
王洪文和崔根娣一共生了三個孩子,他們唯一的女兒名叫王亞萍,是三個孩子當中的老大,從小便特別懂事。
王洪文長年在外工作,和孩子們見面的機會并不多。每一次相見,他總是會囑咐孩子們好好聽話,但是除此之外,他似乎沒有再做過更多的事情。
小小年紀的王亞萍還不明白父親到底在做什么,也不知道他們一家人的命運在這之后會遭受怎樣的重創。
后來她一天天長大,也慢慢懂得了一些道理,知道自己的父親在做什么錯事。不過萬幸的是,在父親出事之后,他們一家人并沒有受到什么區別對待。
黨和國家在處理重大事務時,總是盡可能的做到公平與公正。每一個對國家和人民造成過傷害的罪人,都應當受到法律的懲罰。但是他們無辜的家人,不應該因此而背負重擔。
人人都有自由生活的權利,只要能夠做到遵紀守法,自覺維護國家利益,那么國家也將成為公民最堅固的后盾。
對于這一點,王亞萍的感觸很深。因為她可以像其他同齡人那樣上學,也可以自由的選擇考大學或者工作。
她明白,自己要做的是忠于內心,也忠于一個中國人的身份。父親走過的老路,她將引以為戒,絕對不會踏足。
高中畢業之后,崔根娣想讓王亞萍考大學,但她自己卻有著不同的打算。
她想抓住時代發展的好機會,通過工作來證明自己的價值。況且,當時的經濟市場可謂是百花齊放,國家也相繼推出一系列政策來支撐自由經濟發展。這股東風,只要能趕上,便有很大概率成功。
只是,因為父親的身份,王亞萍在大展拳腳之前,心中終歸還是有所顧慮。
好在崔根娣全力支持她的決定,在艱難抉擇的關鍵時間,親人就是她最大的動力。
事實證明,王亞萍的選擇沒有錯。她不僅創業成功,還打造了屬于自己的商業品牌,個人的身價也是水漲船高。
國外看中了她的經濟價值,邀請她移民定居,但她堅定的拒絕了對方開出的看似豐厚的條件。
對她而言,中國人的身份始終是最重要的,這一點,她從小到大都牢牢記在心中。所以國外的綠卡或許在某些人眼里是夢寐以求的東西,但是在她這里卻不值一提。
她是中國人,應該深深扎根于中國這片土地,也應該為中國的經濟發展做貢獻,這才對得起國家,對得起自己的初心。
結語
王洪文的弟弟王洪武,與他的長相十分相似,但兄弟二人卻有著截然不同的命運。一個人行差踏錯,曾經攀上過高峰,可注定會因為自己做過的錯事而接受審判。
另一個人老實本分,對農民的身份也完全滿足,踏踏實實過日子。王洪文雖然被鐫刻了歷史的罪行,但他的家人們,卻沒有因此而受到過多牽連。
參考
《王洪文的平民家庭》 《黨史天地》2014第26期
《被捕之后的王洪文》 《黨史縱覽》2005.01期
白水縣人民檢察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