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們年年談造了多少林,封了多少山,我怎么從北京到上海,在飛機上看不到?”毛主席聽完時任山東省委第一書記舒同關于山東封山造林情況匯報后不滿的反問到。
舒同在延安時期曾被毛主席稱為是他的“文友”,二人經常討論文章,研究書法,二人十分意氣相投,為何這次匯報引起了毛主席的不滿。
“黨內一支筆”舒同
提起我黨內的“一支筆”,許多人會想到胡喬木,胡喬木在毛主席身邊擔任秘書長達25年。其文學才華是備受毛主席的器重,參與并見證了諸多重大歷史事件,贏得了“黨內第一支筆”的盛名。其實我黨內還有一名人也被贊譽為“一支筆”之稱,只不過他的“一支筆”指的是書法,他就是1959年時任山東省委第一書記的舒同。
何香凝說過:"國共有兩支筆,國民黨有于右任,共產黨有舒同。我更喜歡舒同。"
舒同是怎么被毛主席發掘的呢?
原來是毛主席根據地墻上看到用幾種字體寫的標語,非常吃驚,就問朱德:“總司令,你來看,沒想到我們紅軍竟出了個書法家,在墻上寫了幾種字體,但不知是何人?”
朱德說:“這個人我知道,紅四軍政治部秘書舒同。”
1932年漳州戰役結束,在打掃戰場時,正好遇到了舒同,毛主席高興地握住舒同的手,說:“小伙子,如果我沒有猜錯,你就是舒同吧!我早就聽過你的名字了。”
1936年延安創辦中國抗日軍政大學,負責籌備的同志請求毛澤東寫校牌。此時毛澤東正在忙于撰寫《實踐論》,一時抽不出空,便向來人推薦:"你們去請1軍團的舒同寫吧,他的字寫得很好哩!我很欣賞。"
就這樣,時任紅1軍團第4師政治部主任的舒同奉命書寫了"中國抗日軍政大學"校牌,還寫了大門左右兩邊的"團結、緊張、嚴肅、活潑"八字校訓。從此舒同的名聲便馳譽全黨全軍。
舒同不僅書法造詣高超,在宣傳統戰等也取得了巨大成就,比如說解放戰爭時期,舒同多次深入敵營,曾具體領導了爭取國民黨第96軍軍長吳化文等多名國軍將領發動起義,為新中國的成立立下了大功。
主政山東表現欠佳
1954年,中共華東局撤銷,舒同被調入北京任職,當時毛主席給舒同兩個職位供他挑選,一個是《人民日報》總編輯,另一個是文化部黨組書記,但是,這兩個職位,舒同都沒選擇。恰好當時康生被調到中央任職,舒同便來到山東,擔任山東省委第一書記。
因為此前舒同一直從事宣傳統戰工作,并沒有主政一方的經驗,這樣導致他對山東治理政策出現偏差。
1959年9月21日毛主席來到山東,舒同匯報過去幾年山東綠化造林的成績時,毛主席不悅反問到:"你們年年說植了多少樹,造了多少林,怎么我從北京到上海,在飛機上看不到?"
接著舒同又匯報山東省計劃組織九百萬勞力上陣大搞山水林田治理。毛澤東問:“能組織這么多人嗎?一定要實事求是,從實際出發,統籌安排,注意群眾的生活問題。”
1960年,舒同因“五風問題”而被撤職,1961年4月,舒同保留山東省委書記處書記職務,被下放章丘縣任縣委書記,期間為了盡快改變困難的現狀,舒同曾嘗試性地搞起了小范圍的“章丘版”的包產到戶試驗,效果很好,但由于歷史原因沒有推廣。
1963年3月,舒同調任中共陜西省委書記處書記。"
1978年8月,任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科學院副院長兼軍委軍戰史編輯室主任。1979年7月被增選為第5屆全國政協常委。
1982年9月,在中共12大上當選為中共中央顧問委員會委員。
1998年5月27日,舒同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93歲。
總的來說,舒同在宣傳工作和書法領域成就巨大,但在行政領導方面的能力卻有所欠缺,他獨創的“舒體”被廣泛學習臨摹。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