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1年的春天,德國柏林萬賽湖,陽光明媚,草長鶯飛,四個來自中國的年輕人他們談論著中國的未來,來到了湖邊,登上了一艘小船,在這艘小船上拍下一張流傳百年的照片,其中執槳人是我們的好總理周恩來,另外三個中有兩個是周恩來的入黨介紹人,一個是周恩來入黨唯一在場見證人。
右一周恩來入黨介紹人之一張申府
張申府的名字,可能現在大多數人都不知道,可是在我黨的黨史上,張申府的名字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他曾經是我黨的創始人之一,地位和陳獨秀、李大釗等人并列。
由于他的父親和伯父都曾是晚清進士,家境條件良好,所以張申府從小得到良好的教育,1914年,與教員同歲的他考入北京大學哲學系,1917年畢業后留教。
1918年冬陳獨秀、李大釗、張申府三人聯手創辦了頗具影響的雜志《每周評論》,由張申府負責編輯。
1920年8月中旬,陳獨秀籌備建黨,為了確定組織名稱,在上海的陳獨秀在給李大釗和張申府的信中說:創黨之事"只有你與守常(李大釗)可以談。可見張申府在當時的作用之重。
1920年10月,中國共產黨的第一個基層組織--北京共產主義小組建立,張申府作為“南陳北李”間的奔走串聯者,與李大釗、陳獨秀共同成為這個共產黨前身的最早創始人。
1920年冬到1924年旅歐期間,他作為入黨介紹人,引領周恩來、朱德、孫炳文、劉清揚等有志之士等紛紛加入中國共產黨,為我黨引入了大批人才。
1924年張申府從歐洲回國后,參加了黃埔軍校的籌建工作,并擔任了蔣介石的德文翻譯,是中共從事早期軍事工作的黨員之一。
1924年5月,孫中山任命張申府為黃埔軍校政治部副主任,是當時中共在黃埔軍校最高的任職,在這期間,他用一己之力將周恩來推上了黃埔軍校政治部主任的位子。
就是這樣一個我黨早期的創始人,卻因為一時意氣,在1925年中共四大上,因反對與國民黨結盟,在會議上張申府與蔡和森、張太雷等人發生了激烈的爭吵,一氣之下提出退黨要求,事后隨經周恩來、李大釗、趙世炎等人勸說,但沒能改變張申府的態度,就這樣作為我黨的創始人之一的張申府,離開了共產黨。
1936年東三省已經被日本完全占領,正在覬覦華北,這時,作為北大著名教授,張申府創建了北平文化界救國會,大會上張申府被選為大會主席團成員和執行委員,此后北平文化界救國會并入全國各界救國聯合會,而這個組織在1941年成為“民盟”的重要組成部分。
作為原始股東,張申府成為了民盟的元老級人物,可是1948年的一篇名為《呼吁和平》的文章讓他又一次丟到了原始股東身份。
在《呼吁和平》這篇文章里,張申府旗幟宣明的占到了國民黨的一方,將共產黨定性為“匪”。因為這個錯誤的政治立場,張申府不僅被民盟開除盟籍,他的老婆劉清揚也登報與他斷絕斷了絕一切公私關系。
縱觀張申府的政治歷程,可謂是開局前途大好,一片光明,結尾稀里嘩啦,人人喊打。
右二周恩來入黨介紹人之一劉清揚
1894年,劉清揚出生于天津市的一個回族家庭。這是一個著名的報人家庭,大哥劉孟揚曾是《大公報》的主筆,三哥劉乃揚則是“五四運動”時期,周恩來曾經題寫牌匾的天津《新民意報》的總經理。
就是在這樣的家庭熏陶下,劉清揚思想開放,受到了良好的教育,為了成為革命烈士秋瑾一樣的愛國英雄,在辛亥革命期間,劉清揚就在天津參加了同盟會的秘密組織:天津共和會。
1919年,五四運動期間,劉清揚和鄧穎超、郭隆真組織成立了“天津女界愛國同志會”,并成為會長,是當時婦女運動的代表人物。1919年9月,劉清揚又和周恩來、馬駿、鄧穎超等人成立了天津青年進步團體“覺悟社”。
1920年底,在與當時中國共產黨創始人之一的張申府一起乘船赴歐洲勤工儉學的過程中,兩人擦出了愛情的火花,在張申府的引領下,1921年1月,由張申府作為入黨介紹人,劉清揚加入了共產主義小組。
接著,她和張申府介紹周恩來參加了共產主義小組。在中國共產黨在上海召開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的時候,全國(包括海外)只有53名黨員,在這53名黨員中,劉清揚是為數不多的女共產黨員。
1927年,蔣介石、汪精衛先后叛變革命,第一次國共合作破裂,劉清揚退出了國民黨。由于正懷身孕,為躲避國民黨反動派的白色恐怖,曾和鄧穎超等人同是《婦女日報》創始人之一的劉清揚脫離了共產黨。
抗戰初期,她向周恩來同志提出,希望恢復她的黨組織關系,周恩來勸她,暫時留在黨外,便于做統戰工作。
1941年“皖南事變”后,國民黨掀起了反共高潮。劉清揚按照中共南方局領導人周恩來、董必武的指示,以去淪陷區接孩子為名,經桂林轉香港,繼續參加抗日救亡活動。在愛國僑胞的協助下,劉清揚在香港九龍創辦了中華女子學校。
1943年初春,在重慶的周恩來出面組織祝賀劉清揚50歲壽辰活動。那一天,周恩來親自下廚為劉清揚煮了壽面,這使劉清揚非常感動也非常高興。
郭沫若即席賦詩一首:慷慨幽燕姐,猶然十五余。登臺三寸舌,下筆萬言書。意識跨前進,須眉愧不如。行途則半百,努力莫躊躇。
解放后,劉清揚又多次申請入黨,直到1961年,劉清揚終于重新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1963年2月,劉清揚70歲生日時,她回憶起20年前過50歲生日與周恩來等人聚會時的情景,感慨萬千,提筆寫了一首詩:韶光易逝又廿年,七旬初度猶壯年。踏遍坎坷不平路,改造河山更向前。
左一周恩來入黨唯一見證人趙光宸
趙光宸1902年出生在天津一個制冰大戶人家中,比周恩來小四歲。
1919年,他和周恩來等一起積極投身五四運動,任周恩來主編的《天津學生聯合會報》記者。參加覺悟社時,趙光宸的代號為9,化名“奈因”。
1920年,趙光宸與周恩來等人先后赴歐勤工儉學,尋求救國真理。趙光宸先后入甘百耳大學、巴黎大學學習,并參與組織成立了旅歐中國少年共產黨,后又加入中國共產黨旅歐組織,成了中國共產黨的早期黨員,后脫黨。
在勤工儉學期間為幫助周恩來、鄧小平等留學生生活籌措經費,他寫信給其父親要錢,謊稱在法國因打架傷人坐牢,迫切需要用錢,逼迫父親賣出部分房產,寄去了40萬現大洋。
在1921年周恩來的入黨儀式上,他是唯一在場見證的人。
1938年,周恩來初到武漢,國民黨為了打壓共產黨,編造了各種謠言,其中就有共產黨“六親不認”,眾所周知,周恩來和鄧穎超沒有自己的孩子,這讓許多國民黨將領對周恩來產生了誤解。
周恩來的密友,時任湖北省教育廳長的趙光宸想到了一個辦法,讓周恩來堂弟周恩彥過繼一對兒女給他。趙光宸和周恩彥也是好友,經過趙光宸妻子桑春蘭從中說和并親自主持過繼儀式,將周恩彥的兒女周保章、周保莊過繼給了周恩來。
1948年,趙光宸被選為國民黨中央監察委員,同年赴臺后繼續擔任此職。
1965年,趙光宸病逝于臺灣。
1989年,鄧穎超在西花廳會見趙光宸長女趙忠綺時對她說:“我們和你父親關系不一般。
縱觀這三個人的一生,每一個都是波瀾壯闊的歷史巨著,他們見證了中國歷史的巨大變革,親歷了國家的興衰榮辱,他們為中華民族復興的堅持、勇敢和信仰,激勵著一代又一代的人們,繼續前行。
雖然他們結局各不相同,成就有大有小,錯誤有多有少,革命道路長短不一,也應辯證的看待他們的歷史貢獻。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