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職業生涯中最遺憾的兩個決策”
克林頓的一生中做過無數決定,尤其是當他擔任美國的領導時,做出的決定更是數不清。
可是在任期間一直都在權衡利弊,為美國考慮的克林頓,卻有兩個決定讓他后悔至極。
他為什么會這么說呢?背后究竟隱藏著怎樣的原因?
中國加入WTO
眾所周知,世界貿易組織是全球經濟發展下的產物,加入WTO,便意味著被國際經濟體承認,未來有更多與其他國家之間的進出口與好處在。
中國能夠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并不是一件十分容易的事兒,為此我們曾經付出了長達15年的“拉鋸戰”。
早在1986年的時候,中國就正式向世貿組織提出了加入的申請。
但是根據世貿組織的相關規定,所有世貿的成員國都有否決權。
所以每當任何一個國家提出申請之后,需要跟所有成員國家一一進行談判,至于談什么、怎么談,無非是和兩國之間的經濟發展有關,比方說產品、稅價等等。
其實對于其他國家,中國還是能談判成功的。
唯獨美國,我們預估它不僅要求高,索要的費用還不低,畢竟當時中美之間涉及到了六千多個稅號產品,非常復雜。
不過中美那個時候的關系還算可以。
自從1993年,克林頓上任之后就發現了中國是個充滿潛力的巨大市場,在中國的問題上美國開始逐漸改變先前的策略,與中國接觸。
雖說給了中國所謂的最惠國待遇,但是附加了一系列條件。
接著在1994年和1996年,克林頓再次分別延長了對我們國家的最惠國待遇。
在克林頓在任的兩任期間,中美的合作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度。
因此不少人稱,當時是中美關系的蜜月期。
所以我們在申請加入世貿組織時,美國也不好提出太過分的要求,總體的態度都是比較緩和的。
經過幾次談判,在1989年,中國算是距離進入世貿組織“臨門一腳”了。
但是中美看似談得不錯,實際上美國有自己的小心思。
僅僅一個月之內,中美的談判就陷入了僵局,美國一邊騷操作不斷,另一邊又躲著中國,大有前功盡棄的勢頭。
一直等到了1999年,我們國家的女足進入了世界杯決賽,克林頓發現了這一契機,于是親臨比賽現場,還對我國女足表示了強烈的祝賀。
克林頓的這一出現釋放了大量的信號,沒過多久,許多美國商業巨頭站出來也紛紛表達了合作的意思,其中不乏百事可樂和通用汽車等企業。
同一年的年底,在世貿組織的談判桌上,美國代表團也終于松了口與我們國家達成了相關協議。
彼時的美國是需要利用我們開拓市場的,一方面我們幅員面積遼闊且人口眾多。
人多就代表了消費力市場,只要美國企業進入中國,還不愁有錢賺嗎?
另一方面,美國有很多企業,但是他們的產品零件是由各個國家生產加工組裝而成。
在他們看來,中國未來是一個巨大的制造地,勞動力價格低,但比菲律賓等國家素質又高。
無論是生產標準和技術與規模都能達到他們的標準,是產業轉移的不錯選擇。
可是美國沒想到的是,中國自從加入世貿組織,經濟就像是坐上了“火箭”,迅猛發展。
不僅達到了美國的預計值,甚至遠遠超過了美國的預期,在一定程度上對美國的全球經濟主導地位造成了威脅。
尤其是我國的制造業,在國際上有著十分重要的地位。
不僅如此,我們的經濟發展方式與西方不同。
以至于在2008年發生經濟危機前后,西方以美國為首的許多企業紛紛倒塌,受到了巨大的沖擊,而中國仍然保持著比較穩的一個狀態,波及比較小。
面對中國經濟如此迅猛的發展趨勢,不少美國人“急得跳腳”,聲稱中國破壞了美國的市場結構。
克林頓在采訪中也表示特別后悔讓中國加入WTO。
不過那又如何呢?
中國崛起已然成為事實擺在了世界各國面前,不管美國是否承認這一事實,或者想盡一切辦法打壓我們,這種趨勢和軌跡早已經無法逆轉。
烏克蘭放棄核武器
克林頓的另外一個遺憾,同一采訪中他也表示:
現在想想,自己對1994年讓烏克蘭簽簽署《布達佩斯安全保障備忘錄》這件事十分后悔。
至于他會這么說,得從1991年蘇聯的轟然倒塌開始說起。
1991年,昔日能與美國“同臺較量”的蘇聯一夜倒塌,四分五裂成了許多國家。
在這個時候,不僅土地要重新分開,許多軍事設備也等著被分割。
雖然說俄羅斯分到了大多數,但烏克蘭被分到的也不少,其中就包含15架戰略轟炸機,以及那格外矚目的1900枚戰略核彈頭。
如此龐大的裝備數量,就像是“天降財富”,直接讓烏克蘭一舉成為世界第三的擁擁有核武器的裝備國。
這一操作直接把烏克蘭給砸懵了,雖說喜從天降,但他們也犯了愁。
畢竟這些裝備肯定不能一直原樣存放著,到時候肯定就報廢了,需要時時刻刻“維護”它們。
但是烏克蘭也知道,每年維護這些裝備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
當時烏克蘭經濟狀況并不好,別說供養它們了,就連本國的居民還沒有得到很好的保障。
這個時候,美國突然插進來一腳。
克林頓開始對烏克蘭進行各種“勸說和忽悠”,最終在1994年讓烏克蘭自愿放棄了核武器,并簽署了《備忘錄》。
確保只要烏克蘭放棄,就能夠得到美、英、俄的三方安全保障。
當時烏克蘭對美國的印象還是很好的,能獲得庇護自然樂意,根本沒有考慮那么多。
美國真的是好心幫助烏克蘭嗎?其實也不然。
美國好不容易少了蘇聯與它整頓世界霸主的地位,它可不想一個擁核國橫空出世,在那么重要的一個地理位置給自己造成威脅。
過去克林頓把烏克蘭放棄武器裝備稱為是“最偉大的成就”,并且宣稱這一舉動維護了核的不擴散。
不過現在克林頓明顯是有截然不同的看法,他表示,假如烏克蘭現在仍然擁有核武器,也許俄羅斯在進攻的時候就會掂量掂量,自己為此負有很大的責任。
而且,克林頓還指出,是俄羅斯先違反了簽訂好的約定,拿走了不屬于它們國家的地區。
可是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顯然,俄烏問題,不能單純的認為僅僅是某一方的問題。
先是美國把控的北約有繼續東擴的打算,而烏克蘭一心想要加入北約,雙方不謀而合,導致俄羅斯的安全底線被觸及。
而俄羅斯再三警告,卻無人在意,最后不得不采取一系列軍事行動反制對方。
在俄烏事件之后,烏克蘭加入北約的請求至今沒有得到同意。
不僅如此,西方對于這一場戰爭并沒有采取什么緩和矛盾的手段,反而“火上澆油”,加大了軍事援助。
說到底,這除了會加劇局勢朝著進一步惡化的方向發展,根本給烏克蘭帶來什么實質性的幫助。
時至今日,很難不懷疑是西方與美國想故意借此消耗兩國的力量,將這場沖突持久化,以此來達到某種目的。
單極霸權下的產物
克林頓的這兩個重要決定,在當時的他看來絕對是明智之舉,可是誰能想到曾經看似有利的決定,會在未來產生難以預料的結果和連鎖反應。
說實話,拿克林頓的這兩個遺憾來講,無論哪一個都無一例外是克林頓不愿意看到不利于他本國的存在后的想法。
這種“雙重遺憾”其實充滿了某種嘲諷意味。
一不小心“玩火自焚”,不僅推動了我們國家的發展,而且還把烏克蘭攪的一團糟,不想承擔相應責任。
對此,大家怎么看呢?歡迎在評論區留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