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中國如今是基建狂魔,其實何止如今,在古代我中華民族老早就是神奇工程的締造者了。尤其在水利工程上,且不說上古西方人仰仗上帝之力造諾亞方舟躲避大洪水的時候,我們的古人早就發(fā)揮敢叫天地換新顏的勇氣,在大禹的帶領下戰(zhàn)勝了洪災還因此奠定了國家組織的基礎。就說先秦時期建造的都江堰就足以驚艷后人了。
都江堰是2000多年前在秦昭王時期由蜀郡守李冰帶領修建的著名水利工程。它是:“全世界迄今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以無壩引水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br/>
2000年11月,都江堰與青城山一起被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遺產(chǎn)名錄》,世界遺產(chǎn)委員會給予了其極高的評價。
自古以來人們便將巴蜀稱為“天府之國”,諸葛亮的《隆中對》中便贊其:“益州險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業(yè)?!倍褪褡罘饰值耐恋乇阍诔啥计皆?,其乃處岷江自西向南由玉壘山進入的斷陷盆地,在江水日積月累淤積下所出現(xiàn)的平原。但是在都江堰建成前,這片肥沃的土地卻連年洪澇,每每“江水初蕩譎,蜀人幾為魚”。
直到公元前256年都江堰的興建,改變了旱澇無常的成都平原,也改變了戰(zhàn)國時期的格局,使得巴蜀真正變成秦國地大物博,經(jīng)濟富饒的戰(zhàn)略大后方,為秦國的大統(tǒng)一奠定了基礎。
都江堰巧妙之處還在于,它將“天人合一”這一中華傳統(tǒng)哲學的核心思想巧妙地應用在了水利工程上。
岷江,又稱杜建個,全長735公里,流域面積達135881平方公里,其全和落差達3560米,平均坡度為8.2%,全年的徑流量超過1億m3,可以說若能利用好它,它便是潛力無限,否則將災延四方。
好在,戰(zhàn)國時期便出了個“能知天文地理”、“識齊水脈”的復合型人才李冰接手了岷江的治理工作。李冰巧妙地利用了岷江出水口那特殊的地理位置,因地制宜作堰,恰好利用了高落差,和熱脹冷縮的原理,鑿離堆,劈玉壘,穿透了鄲江、檢江(即如今的走馬河和柏條河),以此改變了岷江對成都平原的不利局面。他還充分地利用了當?shù)匚鞅备?、東南低的地理條件,根據(jù)江河出山口處特殊的地形、水脈、水勢,乘勢利導,無壩引水,自流灌溉,使堤防、分水、泄洪、排沙、控流相互依存,共為體系,整個工程由魚嘴、飛沙堰、寶瓶口等三部分組成,兼顧引水、泄洪、排沙等功能,保證了防洪、灌溉、水運和社會用水綜合效益的充分發(fā)揮。
都江堰的建成馴服了躁動的岷江,成都平原不但一朝解除旱澇危機,還成了人人羨慕的“天府之國”,《史記》評曰:“關中左崤函,右隴蜀,沃野千里,此所謂金城千里,天府之國也。”《華陽國志》亦認同云:“水旱從人,不知饑饉,時無荒年,天下謂之天府?!边B杜甫都稱頌其“蜀人矜夸一千載,泛濫不近張儀樓”。
到了近現(xiàn)代,國外學者也對其贊譽有加。
1872年,德國地理學家李?;舴曳Q贊都江堰完善的灌溉方法在全世界范圍內(nèi)無與倫比。
1986年,國際灌排委員會、國際河流泥沙學術會的專家們參觀都江堰后,高度贊嘆都江堰科學的灌溉和排沙功能。
英國學者李約瑟曾在《四川——自由中國的心臟》中寫到都江堰:“將超自然、實用、理性和浪漫因素結(jié)合起來,在這方面任何民族都不曾超過中國人?!?/p>
是的,都江堰是屬于中國人史詩級的浪漫。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