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金融界報道,美國總統唐納德·特朗普在近日表示,他將于4月2日同時實施廣泛的針對每個貿易伙伴的“對等關稅”(reciprocal tariffs)以及額外的“行業特定關稅”(additional sector-specific tariffs)。據悉,后者將集中于針對全球鋼鐵和鋁之外的額外特定行業關稅,此前特朗普政府宣布的對于對所有進口到美國的鋼鐵和鋁征收25%的關稅已經正式生效。特朗普在空軍一號上對全球記者們表示:“在某些情況下,這兩種類型的關稅都將被施加于進口到美國的外國商品。”
特朗普(資料圖)
在美國“對等關稅”即將生效的背景下,特朗普表示:“對等關稅”將保留一定“靈活性”,還特別提到中國,說在貿易問題上與中國有“對話”的空間。特朗普還聲稱:美國貿易代表賈米森·格里爾將與中國貿易官員進行首次通話。那么,特朗普的言論,是否代表他的下一輪關稅措施,會比此前所公開的更為謹慎呢?要知道,此前特朗普在加征關稅問題上,可謂是霸道之極,表現出一副就是要亂拳打四方的姿態。但現如今,特朗普卻表示:“對等關稅”將保留一定的“靈活性”。
特朗普政府推行的"美國優先"政策,本質上是試圖通過單邊關稅手段扭轉持續擴大的貿易逆差。根據世界貿易組織數據,美國2024年對華貿易逆差高達3750億美元,占其全球逆差總額的41%。然而,關稅大棒揮舞近兩年后,美國消費者卻成為實際買單者,據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測算,對華加征關稅使美國家庭年均支出增加約1300美元。在通脹壓力與經濟衰退風險交織的背景下,特朗普團隊不得不重新評估對華關稅的實際效果。
近日,特朗普的“特使”——美國參議員戴恩斯現身中國發展高層論壇年會,先后與中國副外長馬朝旭、中方兩位高層會面。別看戴恩斯只是個議員,他與特朗普私交甚篤,上次中美貿易戰期間,他在中美之間充當中間人,起到了不可或缺的潤滑作用,在貿易對話方面,他無疑擁有著豐富的經驗,而他的態度也很能體現和代表特朗普的真實想法。這次他訪問中國的時機很特殊,近段時間,中美之間不僅有關稅博弈,還有巴拿馬港口之爭,政府間貿易對話進行得很艱難,貿易戰已經是箭在弦上。
特朗普(資料圖)
根據美媒報道,自從中國實施反制后,美國農業出口大幅縮水,中西部農場主損失慘重,棉花出口量暴跌80%,整體出口水平降至1994年以來最低點。此外,美國對華汽車出口量也下降了近70%。美國可以說是“殺敵一百自損一千”。就連美國國內不少經濟學家就表態稱,特朗普的關稅戰不僅未能達到削弱中國的目的,反而導致美國本土企業、消費者和農民承擔了更大成本。中國已經不止說過一次,貿易戰的核心邏輯是“雙輸”,沒有絕對的贏家。
今年,商務部將在各地舉辦“外貿優品中華行”系列活動,為外貿企業拓展內銷搭建平臺。活動覆蓋的地區包括10個經濟大省,這些省份既是外貿大省,也是消費大省。其中就有這次調研去到的上海。今年,上海將投入5億元市級財政資金發放消費券,通過政策提振消費。剛剛發布的數據顯示,1-2月,中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4.0%,高于此前彭博社等預期的3.8%,高于去年12月的3.7%。
特朗普(資料圖)
不管如何,在跟美國打交道時,中國都會堅持"相互尊重、平等互利"的基本原則。與此同時,我們也要避免陷入美方設計的"讓步陷阱",保持戰略定力。也只有這樣,才能維護好我們的自身利益。總之,對于中美關系,我們肯定希望努力爭取好,但對于美國這個國家,我們也沒有必要抱有太高的期待,必須隨時做好斗爭以及最壞的準備。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