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環球時報報道,“中國更新美國肉類加工廠注冊資格,提振出口商希望,”彭博社以此為題報道稱,中國方面已更新數百家美國豬肉和禽肉加工廠的出口注冊資格,此前這些企業因注冊到期面臨失去對華出口資格的風險,引發美國肉類出口企業的擔憂。路透社報道,家禽和豬肉(企業注冊資格)的續簽讓這些公司“松了一口氣”。據彭博社報道,美國肉類出口聯合會(USMEF)發言人喬·舒勒表示,“這一變更發生在昨晚,因此,運往中國的豬肉或計劃出口至中國的貨物將順利清關。
美國豬肉(資料圖)
中國已經是世界上最大的農產品進口國,在全球農產品交易里占據著非常重要的地位。美國是很重要的農產品出口國,長久以來,中美在農產品貿易這個領域一直都有著緊密的來往,還構建起了穩定的合作模式。美國的好多農產品都得依靠中國市場來銷售,就像“美國的豬肉、牛肉和大豆”這類商品,每年運往中國的數量那是相當可觀的。就拿2024年的數據來說,美國是中國的第三大肉類供應國,而且僅次于巴西和阿根廷,其占中國肉類進口總量的9%,與此同時出口額達到25億美元。
按中方相關規定,外國食品生產企業必須在中國海關總署注冊,予以批準之后才能向中國出口。注冊有效期為5年,到期前3-6個月應向中國海關申請延期注冊,予以延續注冊的有效期仍為5年。路透社此前據美國農業部的消息報道稱,2020年中美簽署第一階段貿易協議,當年有1124家美國牛肉、家禽和豬肉加工廠或物流設施在中國海關注冊,獲得中國這一全球最大肉類進口國的準入,目前注冊的美國企業已達到1842家。彭博社日前報道稱,如果約2/3美國企業的注冊資格到期,可能對價值約50億美元的貿易造成重大損失。
這一舉動發生在美國前財政部長保爾森訪華不到24小時后,引發各方關注。這既是中國釋放善意的信號,也成為中美貿易摩擦復雜博弈的最新縮影。中國對部分美企續簽輸華資質被解讀為釋放善意的表現,同時也是一種靈活應對的策略。這一舉動背后,是中國市場無法忽視的巨大吸引力。據數據顯示,中國每年肉類進口額龐大,其中美國曾占據重要位置。中國調整政策一方面是回應美國肉品行業的訴求,另一方面也發出了清晰信號:中方可以根據對方態度靈活調整合作深度。
美國前財政部長保爾森(資料圖)
這是我們給出的誠意。至于剩下的那一部分,還得看特朗普政府如何選擇了。尤其特朗普這兩天還在放風,說中方高層即將赴美與其會晤。特朗普上臺以來已經多次放出這類消息,他強調中美關系穩定的重要性,總說想跟中方坐下來談。但對于這件事情,我們并未給出準確回應,只是一再強調中方立場,不管是關稅政策還是美國對于中國一些科技企業和相關產品的打壓措施,咱們都是堅決反對的。
隨著美國總統特朗普挑起新一輪對華貿易爭端,中美之間的貿易往來正面臨更多不確定性。在宣布對所有進口自中國的商品加征10%的全面關稅后,特朗普政府3月又對中國進口產品進一步疊加關稅10%。中方也迅速采取反制措施:從2月起對原產于美國的煤炭和液化天然氣加征15%的關稅;對原油、農業機械、大排氣量汽車和皮卡加征10%的關稅。從3月開始生效的反制關稅則主要聚焦美國農產品,對原產于美國的雞肉、小麥、玉米、棉花加征15%關稅;對高粱、大豆、豬肉、牛肉、水產品、水果、蔬菜、乳制品加征10%關稅。
中美貿易(資料圖)
中國的崛起是和平的崛起,是符合歷史發展潮流與人類進步方向的。中國始終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致力于與世界各國共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中國的發展不僅造福了中國人民,也為世界和平與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美國部分政客如魯比奧之流,應該摒棄霸權思維,客觀理性地看待中國的崛起,停止對中國的無端指責與遏制。否則,美國只會在錯誤的道路上越走越遠,最終損害的不僅是中美關系,更是美國自身的利益以及全球的和平與穩定。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