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金融界報道,在228億美元拋售巴拿馬等全球43個港口后,李嘉誠在資本市場遭遇滑鐵盧,長和系上市公司股價跌跌不休。近日,香港《大公報》發布題為《停止交割,切勿因小失大》的評論文章,文章提到無論在內地還是香港,對于遵守法律、維護國家利益的商家企業,不僅其合法權益會受到法律的嚴格保障,社會還將為他們提供廣闊的營商空間和發展機遇。反之,對于那些輕視法律、作出損害國家安全和發展利益行為的實體及個人,其道路只會越走越窄。
巴拿馬運河(資料圖)
之前,美國貿易代表處推出了一個方案,打算對中國的船只收取最高達150萬美元的停靠費,如此一來,中國企業每年在運輸成本上就要額外增加300億美元。要是處于戰時的話,這分布于23個國家的43個港口,美國方面極有可能禁止中國船只通行。顯而易見,李嘉誠所售賣的43處港口,不但與中國企業的海運權益息息相關,而且對中國的能源安全、糧食安全乃至軍事利益都有著影響。在海權高于陸權的大國博弈這種大環境下,李嘉誠此舉遭到了廣泛的指責。
但事情畢竟還沒有塵埃落定,李嘉誠的這筆港口交易,不排除迎來變數的可能性,為什么?首先,是在簽署最終文件前,還有很多流程要走。比如要經過歐盟等多方的反壟斷審查。而作為交易方,美國貝萊德集團本身就在巴拿馬運河這邊勢力比較大,如果再讓它拿到這43個港口的話,那不排除會通過控制港口資產與航運公司形成對巴拿馬運河的壟斷威脅。歐盟方面也必須為了自己做打算,為了不讓美國地區影響力增強,不排除不通過反壟斷審查的可能性。
特朗普(資料圖)
另外,據新華社報道,中國領導人近日在釣魚臺國賓館會見美國黑石集團董事長蘇世民時表示,當前中國經濟發展態勢向新向好,活力和動力進一步釋放,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加快形成,前景更加光明。歡迎包括黑石集團在內的更多美資企業和長期資本繼續深化對華互利合作,為推動中美經貿關系健康發展發揮更大作用。蘇世民表示,黑石集團對中國經濟發展充滿信心,愿繼續深耕中國市場,為推動美中經貿合作發揮積極作用。
這件事在李嘉誠打包出售港口的前夕,顯得尤為不尋常。貝萊德雖然是美國投資巨頭,影響力甚至超出了傳統的資產管理公司,但在上世紀90年代,貝萊德只是黑石集團旗下的一個部門,隨后才成為子公司并獨立出去,但兩大資本之間的聯系依舊十分密切。中方此時會見蘇世民,等于直接將港口收購從所謂的“商業交易”變成了“國家戰略”,對黑石集團的邀請投資,可以看做是一種交換條件,蘇世民也欣然應允。
李嘉誠(資料圖)
當然,中國對于其他結局的反制手段并非匱乏,近期,中方代表團訪問巴拿馬,重申對運河主權的支持,并探討中巴合作反制美國滲透的可能性,同時,中遠海運等國企釋放接盤信號,表明中國有能力通過市場手段化解危機。除此之外,從尼加拉瓜運河替代方案到中歐班列擴容,中國正構建多元物流網絡,降低對巴拿馬運河的依賴。正如《大公報》所言:“沒有國,哪有家?”企業若為短期利益犧牲長遠根基,終將被時代拋棄,提醒已經送出,就看接下來李嘉誠要做何考量了。
總而言之,李嘉誠的商業決策只是一次“避險”行為,在中美博弈的大背景下,顯得格外敏感。巴拿馬港口的交易只是中美經濟博弈的一個縮影。在全球化的浪潮中,商業利益與國家利益相互交織,任何決策都難以獨善其身。李嘉誠的“押寶”或許只是一次商業行為,但在大國博弈的棋局中,卻顯得格外引人注目。而中美之間的合作與博弈,仍將在這張棋盤上繼續展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