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湄洲灣職業技術學院,有一支以80后、90后年輕黨員為主的教師隊伍,他們深入鄉村振興第一線,用專業力量搭建產業振興的通道;他們俯下身子做新時代農民的好朋友,上好“鄉村振興培訓課”;他們帶領學生走村入戶沉浸式感受鄉村變化,引導學生發揮專業所長拍攝一條條“流量”變“留量”的鄉村短視頻……
這就是“全國黨建工作樣板支部”稱號獲得單位——湄職院工商管理系第一黨支部。
助農培訓:構建一支“實戰型”鄉村振興帶頭人隊伍
“我平時愛好拍攝一些花花草草,發現靜態的花草在抖音上基本沒人看,如果我改成拍攝農作物的視頻可以嗎?”近日,湄洲灣職業技術學院工商管理系第一黨支部黨員教師陳麗晶收到萩蘆鎮村民姚細香發來的微信。“當然可以!比如拍攝水果,就可以拍果園全景,還要對一兩種水果進行特寫……”陳麗晶非常細心地回復學員微信,教授她如何拍攝出吸引人的短視頻。
陳麗晶經常“上山下海”給村干部、致富帶頭人、高素質職業農民等培訓一些新技能,教他們如何利用手機,就地取材拍攝短視頻,把田間里的農作物“搬進”網絡上。
這幾年,該系第一黨支部充分發揮戰斗堡壘和黨員先鋒模范作用,積極探索“政府+高校+鄉村+企業”新型發展模式,主動承擔鄉村振興人才培訓責任,通過走訪共建單位,了解產業結構、經濟發展、種植基地情況,實行“定向培養”,堅持“農村發展什么講什么”“群眾不明白什么講什么”,實實在在培養愛農業、懂技術、善經營的農村實用人才,構建一支留得住、用得上、干得好、帶得動的“實戰型”鄉村振興帶頭人隊伍。
截至目前,該系第一黨支部共開展退役軍人、職業農民、農村電子商務等培訓50多批次,培養農村電商人才2000多人。
公益直播:將專業課程實踐與鄉村振興緊密結合
三月份是學雷鋒活動月,工商管理系電商專業的學生利用周末時間走進莆田各鄉村,開展直播活動,熱情洋溢地為全國各地網友推介莆田興化米粉、手工豆皮、枇杷鮮果等特色農產品。
“我們現在所處的地方是涵江區萩蘆鎮枇杷文化旅游活動現場,這里漫山遍野都是枇杷,歡迎大家進入我們的直播間了解……”近日,在一場直播中,大學生志愿者開通“青春助農”直播間,化身帶貨主播,用飽滿的熱情和生動的語言,從農產品的地理環境、種植方法、品質、口感等多角度進行宣傳推廣,吸引了不少網友關注并購買。
萩蘆山里韻農產品展銷中心經理李美愛高興地說:“知識就是力量!原本需要費力賣好久的農產品,在大學生一場直播中就賣空了,我們這些果農要好好向大學生學習,新農人也要掌握新農技。”
像這樣的“念好山海經,助農奔小康”直播帶貨活動在該系第一黨支部已成為常態。該系第一黨支部帶領專業直播方向大學生為城廂區常太鎮枇杷節、涵江區梧塘鎮荔枝節等開展30多場公益直播帶貨活動,學以致用,在提升技能的同時助力當地農村經濟發展。
農文旅推廣:探索“論文寫在鄉土大地”的新路徑
近年來,由該系電子商務、市場營銷、跨境電商等多專業組成的大學生“和美鄉村”拍攝組利用實訓周、周末假期等,先后走進涵江松東、九峰等鄉村,用鏡頭捕捉瞬間,用光影記錄感動,用高質量的畫面、動人心弦的語言、喜聞樂見的形式記錄鄉村振興發展過程,以親歷者、見證者、參與者多角度敘事,敘述青年助力鄉村振興的動人故事,走“新”又走“心”。
大學生們還挖掘莆田地方美食,通過探店,拍攝一張張“誘人”的美食照片、一段段“可口”的美食短視頻,以“美食+文旅”的形式,“尋味之旅”帶火城市IP,美食“出圈”激活文旅消費市場,助力文旅經濟發展,扎實推動鄉村產業振興。
該系第一黨支部黨員教師還鼓勵學生發揮專業所長,為鄉村大量的中小微企業代運營,通過淘寶、京東等平臺,幫忙開設網店、開通電商渠道,數字賦能,以此銷售鄉村各類商品。
紫霄山下,這批大學生滿懷助農情懷,將論文寫在鄉村振興的道路上。
來源:莆田晚報 全媒體記者 許伯英 通訊員 吳偉鋒
責編:許伯英
編審:許秋洪
審核:林雙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