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棣縣小泊頭鎮曹趙村農民趙廣通在當地是個老養雞戶了,以前棚小,只能養1萬來只,這樣的規模他養了10多年;2023年翻建了新棚,規模擴大到3萬只。“一年出欄五六茬雞,雖說近兩年養雞利潤低了,現在一年還能純掙20多萬元,比外出打工強多了。”他說。
趙廣通敢擴大養雞規模,是有人給了他以下保證:保證提供優質雞苗;保證疫病防治;保證每只雞的利潤。
給趙廣通提供這些保證的,是小泊頭鎮的獸醫郭龍村。今年50歲的郭龍村是小泊頭鎮郭馬村人,1993從無棣縣職業中專畢業后,被分配到一個鄉鎮的獸醫站工作。3年后,鄉鎮合并,他被辭退了。
2025年3月20日,在趙廣通家的養雞大棚里,郭龍村(右)在查看這茬雞的生長情況。
“那時,小泊頭及周邊鄉鎮鹽堿荒地多,很多農民家里養著牛羊。我進村跑了三年和農民混熟了,雖然后來我被辭退了,但他們的畜禽生了病,還是跑來找我。”他說。學的就是獸醫獸藥,他也不想扔下這個行當,便在小泊頭鎮租了個門頭,繼續給農民養著的牛羊豬雞等看病。
現在,郭龍村的門頭已經發展成為畜禽保健服務中心,有4個持證獸醫,服務范圍不僅限于無棣縣,還擴展到河北省海興縣。
“天天與畜禽打交道,養什么、怎么養掙錢,我太清楚了。”郭龍村說。因為清楚,他2005年建了個規模不大的大棚,開始養雞。養雞不是為了掙多少錢,而是為了真正摸清養殖技術和養殖利潤。養了三年后,他不再養了,整天跑著給農民養的畜禽看病,他沒時間養雞。
養雞能掙錢,周邊鄉村不缺建養雞大棚的空閑地,農民養雞可以增加收入。出身農村的郭龍村心里一直惦念著這事兒。2017年,他與兩戶農民達成協議。他提供雞苗,包養殖技術和疫病防控,回收成雞,保證每只雞的利潤不低于3元。
當時的養雞大棚,規模都不大,存欄量多在3000~5000只之間。3000只雞,一年最少出欄5茬,每只至少掙3元錢,一年便是至少4.5萬元的純利。而且養這些雞,不耽誤種自家地。養雞,比外出打工強多了。
2018年,20多戶農民找到郭龍村,提供跟著郭龍村養雞。到2021年,跟著郭龍村養雞的農民,達到60多戶。不僅如此,養殖規模都擴大了,小的也有1萬只,大的達到3萬多只,平均每戶養殖規模在1.6萬只左右。
趙廣通說,翻建大棚,擴大養殖規模,就是因為養雞確實掙錢。他的新大棚,養雜交肉雞,一茬可養3萬只,一年出欄5批;養肉食雞,一茬可養2.6萬只,兩年可出欄13批。他和妻子養這些雞,家里的8畝地還照常種著。
郭龍村說,每茬雞的利潤,最終還是要看市場行情。前幾年,他給農戶的保證是,養一只雞的利潤是3~5元錢,那時這60多戶養雞農民,一年可增收1500萬元;近兩年,肉雞價格走低,農戶養一只雞的利潤只能保證1.5元,60多戶農民一年養雞的純收入還能保證在700萬元以上。
2025年3月20日,郭龍村回收了一戶農民養的兩萬只肉食雞。“行情太低了,這戶農民養的這茬雞,一只掙1.5元;我回收一只賠2元錢。”他說。賠錢他還繼續帶領農民養下去,主要是兩個原因。一是常在行,市場價格有高有低,賠錢時不養了,掙錢時便抓不著機會;一是農民建養雞大棚投入高,賠錢時不養了,農民會心里發慌。
(大眾新聞·農村大眾記者 孫成民 通訊員 高士東 王洪萍)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