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統(tǒng)一還在堅持賣酸菜情懷,今麥郎沉迷于彈面雜技,康師傅已經(jīng)帶著郭麒麟的相聲段子殺瘋了!
在這個連泡面都要拼顏值和梗的時代,康師傅深諳“年輕人泡的不是面,而是社交貨幣”的江湖規(guī)矩,正嘗試用“相聲式年輕化”重新定義自身的品牌定位——畢竟誰能拒絕一桶會講段子的紅燒牛肉面呢?
最近康師傅就官宣了郭麒麟為品牌美味代言人,并幽默呈現(xiàn)了一支創(chuàng)意廣告片《面相》,全方位向消費者展示康師傅好面的強大魅力。
“面相”主題的雙關隱喻
傳統(tǒng)文化與現(xiàn)代幽默巧妙嫁接
相聲講究說學逗唱,好面則講究「形、勁、質、料」,兩者冥冥之中似乎有著不一般的聯(lián)系。
康師傅這條廣告便以“面相”為核心主題,既指代好面的品質要求,又巧借相聲的技巧要領,通過一語雙關的隱喻實現(xiàn)傳統(tǒng)文化與現(xiàn)代幽默的巧妙嫁接——將相聲界食客郭麒麟前來拜師學相作為背景設定,并把相聲元素自然而然地融入品牌故事里。
相由心生,面由相生,好面自有好面相,那么面相究竟怎么看呢?
一看形,好面的面餅渾圓完整,而說相聲時也得注意圓上包袱,不能讓話掉在地上;
二看勁,好面根根勁道,相聲也得句句戳笑點,觀眾聽起來才帶勁;
三看質,好面用的是細磨麥芯粉,還得加雞蛋,相聲演得好了當然也得加雞蛋,可要是沒演好,指不定就被觀眾砸臭雞蛋了(bushi);
四看料,好面配好料,料足還講究,肉要八分瘦二分肥,蔥要七分白三分葉......至于相聲嘛,講究三分逗七分捧,好的相聲演出也需要好的觀眾互動。
康師傅在《面相》中把產(chǎn)品的特點與相聲表演中的技巧相類比,通過解構傳統(tǒng)文化符號來具象化呈現(xiàn)品牌的好面賣點。
這種獨特的呈現(xiàn)方式,使得品牌的“好面”概念不再是枯燥無聊的文字描述,搭配相聲元素后既保留文化底蘊、又以幽默消解距離感,從而吸引Z世代的關注。
科技賣點的趣味表達
強化年輕敘事
真正的品質革命,既要仰望星空的勇氣,更需腳踏實地的深耕。
在方便面行業(yè)陷入價格戰(zhàn)與同質化泥沼的當下,康師傅秉持“產(chǎn)品力才是王道”的理念,以一記獨門秘笈“航天專利” 破局,將產(chǎn)品力競爭推向新維度。
作為全國首個應用航天恒溫專利技術的方便面企業(yè),康師傅通過溫控技術革新、凍干科技賦能及全鏈條品控體系,不僅解決了行業(yè)長期存在的口感一致性難題,更讓航天品質從概念落地為可感知的味覺體驗,為整個行業(yè)樹立了“從太空到餐桌”的品質標桿。
航天專利技術作為產(chǎn)品的科技賣點,被康師傅轉化成了通俗易懂的消費者語言,而非高門檻的技術術語。
“那招獨門秘笈”、“甭管天南地北嚴寒酷暑,做出來都是一個口感”......通過這種趣味化表達,康師傅在傳遞產(chǎn)品品質的同時,又強化了科技賦能的高端品牌形象。
在表達驚艷等夸張情緒時,《面相》中還會出現(xiàn)類似于黑白條漫的氛圍線,起到一個強調作用,也讓觀眾的目光被視覺中心的郭麒麟所吸引。這種典型的二次元創(chuàng)作技法,無疑打破了次元壁,強化品牌的年輕化敘事。
當康師傅將航天專利刻入產(chǎn)品基因,其意義早已超越商業(yè)競爭,因為這不僅是民族品牌向科技高峰的攀登,更是對中國智造的生動詮釋。
郭麒麟國民喜劇人標簽
賦能品牌親和力
郭麒麟作為相聲演員出身,其“接地氣”、“國民喜劇人”、“傳統(tǒng)文化傳承者”的公眾形象,無疑與康師傅方便面“國民美食”的定位高度契合。
近年來他在影視圈也有不少優(yōu)秀的作品,逐漸收獲了一大批粉絲,因此在年輕消費群體中具有廣泛的號召力。
圖源:小紅書網(wǎng)友@銘源珊寶
當郭麒麟帶著相聲演員的天然優(yōu)勢出現(xiàn)在大眾視野,就已經(jīng)為康師傅這條廣告注入了“無厘頭幽默”基因,品牌也精準拿捏了年輕人喜歡玩梗的情緒密碼。
為進一步傳遞康師傅與郭麒麟的合作之舉,品牌充分利用社交媒體的傳播優(yōu)勢,通過微博、微信、小紅書等平臺發(fā)起#郭麒麟有了新師傅#的話題討論,吸引眾多網(wǎng)友的參與和自發(fā)傳播。
圖源:康師傅味道館官方小紅書
這種“輕量級內(nèi)容+高互動性”的傳播模式,不僅增加了消費者的參與度和粘性,還進一步擴大了廣告的影響力和傳播范圍,在消費者心中強化康師傅親和、接地氣、健康美味的國貨形象。
在蘇秦看來,《面相》廣告的成功主要在于“人設匹配+文化破圈+社交裂變”的三維創(chuàng)新:郭麒麟的喜劇人設激活了品牌親和力,傳統(tǒng)文化解構實現(xiàn)了年輕化表達,而博眼球話題則助推了社交傳播。
圖源:康師傅味道館官方小紅書
最為重要的是,相聲式表演與產(chǎn)品特性的巧妙結合,不僅延續(xù)了康師傅“航天品質”、“健康化”的產(chǎn)品敘事主線,還使品牌成為 “用幽默對抗焦慮” 的文化符號,讓消費者一吃康師傅泡面就不自覺想到了郭麒麟的幽默表演。
正如網(wǎng)友評論的:“康師傅這波不是賣泡面,是賣快樂!”
作者 | 蘇秦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