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界面新聞報道,前不久,也門胡塞武裝發言人葉海亞·薩雷亞宣稱,為報復美軍對也門的空襲,胡塞武裝向紅海北部的美國“杜魯門”號航母發動了大規模襲擊,18枚彈道導彈、巡航導彈和無人機如雨點般砸向這艘美軍巨艦。消息一經傳出,瞬間驚訝全球,而五角大樓卻罕見地選擇了沉默,中東局勢的火藥桶,似乎已被徹底引爆。
事情的起因,要從近期美國對也門胡塞武裝的軍事行動說起。3月15日凌晨,美國海軍“杜魯門”號航母戰斗群逼近紅海沿岸,對也門胡塞武裝發動了代號為“紅海閃電”的大規模軍事行動,這也是特朗普政府上任以來對胡塞武裝發起的最大規模襲擊。此次行動中,美軍F - 18戰機對也門薩那附近的導彈倉庫、荷臺達港的雷達站等6個地下導彈工廠、17個無人機控制中心和9個指揮樞紐實施了精準打擊,旨在摧毀胡塞武裝封鎖紅海的能力。
特朗普(資料圖)
然而,胡塞武裝并未被美軍的強大攻勢所嚇倒,迅速展開了強有力的反擊。3月16日深夜,胡塞武裝發言人葉海亞·薩雷亞宣布,對“杜魯門”號航母發動襲擊。盡管美軍宣稱成功攔截了11架無人機,且導彈未接近目標,但胡塞武裝堅稱襲擊迫使美軍戰機放棄了空襲計劃。不僅如此,在接下來的24小時內,胡塞武裝又發動了兩次襲擊,采用“導彈 + 無人機”的飽和攻擊戰術,讓這場不對稱沖突不斷升溫。
一直以來,胡塞武裝都被外界視為一支裝備簡陋的地方武裝力量。但此次他們的表現,卻讓全世界刮目相看。胡塞武裝充分利用紅海岸線長達300公里的地理優勢,實現了“10分鐘快遞式打擊”,其發射的導彈成本僅5萬美元一枚,而美軍一枚“標準 - 3”攔截彈造價卻高達1200萬美元,胡塞武裝用低成本的攻擊,逼得美軍耗費巨資進行攔截,這場經濟消耗戰,胡塞武裝似乎占據了上風。此外,胡塞武裝還巧妙運用無人機蜂群戰術,大量消耗美軍的防御資源,同時通過輿論戰,將自己塑造成“抗美英雄”形象,把美軍的每一次空襲轉化為國際社會的同情籌碼。
面對胡塞武裝的連環襲擊,美軍卻顯得有些束手無策,罕見地采取了保守策略。“杜魯門”號航母編隊始終游弋在胡塞導彈射程邊緣,約600公里以外的區域,依靠艦載機、“宙斯盾”導彈防御系統和近防炮構建的三層防御體系勉強維持防線。但這種“龜縮戰術”并非萬無一失,即便美軍防御系統的攔截率高達99%,只要有一枚導彈突破防線,就可能引發嚴重后果,更何況胡塞武裝控制著全球航運咽喉曼德海峽,每年有多達4.8萬艘商船經此通行,一旦美軍全面開戰,航道封鎖將導致國際油價飆升,全球供應鏈也會陷入癱瘓。
特朗普(資料圖)
胡塞武裝之所以有底氣與美軍對抗,背后少不了伊朗的支持。聯合國報告顯示,胡塞武裝的兵力中,得到了伊朗提供的“法塔赫”導彈技術與無人機生產線。此外,哈馬斯下屬卡桑旅的3萬兵力也宣布與胡塞武裝聯手,將巴以問題與紅海危機緊密聯系在一起,這使得美國在“保以色列”與“避戰收縮”之間陷入了艱難的抉擇。伊朗革命衛隊指揮官更是放話,若美國繼續挑釁,將遭到毀滅性回擊;而美國國防部長赫格塞思則強硬表態,打擊將持續至紅海恢復安全。兩大陣營的代理人沖突,讓中東局勢愈發緊張,仿佛置身于懸崖邊緣。
目前,美國面臨著重重困境。軍事上,胡塞武裝的持續攻擊讓美軍航母疲于應對;經濟上,高昂的攔截成本和沖突開支進一步加劇了美國的債務危機;政治上,國內鷹派勢力不斷施壓,中東盟友的信心也開始動搖。盡管美國緊急增派“卡爾·文森”號航母,并延長“杜魯門”號的部署時間,但胡塞武裝毫不畏懼,宣稱見一艘美軍航母就打一艘,甚至還測試了射程達2150公里的“巴勒斯坦 - 2”高超音速導彈,威脅范圍覆蓋以色列全境。
特朗普(資料圖)
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呼吁各方保持克制,但在當前緊張局勢下,這一呼吁顯得有些蒼白無力。若胡塞武裝獲得更先進的反艦武器,或者伊朗直接介入沖突,紅海地區極有可能上演“航母沉沒”的重大事件;而美軍若擴大空襲規模,又可能重蹈伊拉克沖突“越反越恐”的覆轍。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