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一提到黃飛鴻,大家的腦海里便會不由自主地浮現出 “黃大俠” 行俠仗義、懲惡揚善的經典畫面。他的英雄事跡廣為流傳,無論是白發蒼蒼的八旬老人,還是牙牙學語的三歲孩童,都對他的故事耳熟能詳。然而,鮮為人知的是,黃飛鴻有一位同樣了不起的夫人 —— 莫桂蘭,她的功夫同樣十分了得。
這張拍攝于 20 世紀 70 年代的照片里,莫桂蘭正保持著練武時的姿勢。盡管歲月在她臉上留下了痕跡,可她精神矍鑠,那股子精氣神兒絲毫不輸朝氣蓬勃的年輕人,讓人不禁對她的往昔歲月充滿遐想 。
黃飛鴻懲治外國惡犬
在武術之鄉的深厚底蘊中,黃飛鴻自小就對武術充滿了濃厚的興趣。他的父親身為武林高手,家庭的熏陶讓他與武術結下不解之緣,不習武對他來說是絕無可能的事。黃飛鴻天賦異稟,習武時,父親只需示范一遍,他便能心領神會。
七八歲時,黃飛鴻便跟著父親在佛山街頭賣藝。12 歲那年,他手提一根 “四象標龍棍”,棍影翻飛間,盡顯少年的英氣。16 歲,黃飛鴻隨父親移居廣州。當時廣州西關打銅、打鐵的鋪子眾多,工人們都熱愛武術。黃飛鴻父子武藝精湛,且為人仗義,好打抱不平,深受工人們的敬重。工人們自愿集資,在廣州西關為他們開設武館。憑借父子倆的名氣,前來報名學藝的人紛至沓來,從此,黃飛鴻結束了賣武為生的流浪生活,廣收弟子,傳授武藝。
黃飛鴻不僅功夫高強,武德更是令人稱贊。他教導學生練功,主要目的是強身健體,但涉及民族大義,他絕不含糊。1867 年,一個學生向他講述:“香港有個洋人帶來一條巨型狼狗,兇猛無比。洋人設下擂臺,向華人發出比武邀請,可竟無人敢應戰。那洋人還大放厥詞,說‘中國人連狗都打不過,真是狗都不如!’”黃飛鴻聽后,額頭青筋暴起,怒吼道:“這洋人竟敢如此羞辱我們中國人!此事我管定了!” 次日,他便收拾行囊,奔赴香港。
擂臺上,一個四肢粗壯的洋人坐在椅子上,身旁蹲著那條惡犬。黃飛鴻縱身一躍跳上擂臺,嚇得洋人一哆嗦。洋人操著蹩腳的粵語說:“你這中國人,倒也算有種,不過是來送死罷了!” 黃飛鴻眼神中滿是輕蔑,盯著洋人說道:“少廢話!放狗過來!”黃飛鴻幾招下去,大狗便癱倒在擂臺之上。圍觀群眾頓時歡呼雀躍,被他的神勇所震撼。黃飛鴻定睛尋找那洋人,卻發現他早已嚇得逃之夭夭。黃飛鴻這招 “猴行拐腳”,后來被傳為 “佛山無影腳”,聲名遠揚。
黃飛鴻的太太莫桂蘭也是一身武藝
莫桂蘭嫁入黃家后,便一心協助黃飛鴻處理教務,還擔任了福軍的武術教練。她生于廣東,自幼跟隨長輩研習家傳莫家拳術,憑借著日復一日的刻苦練習,年僅 16 歲就成為了專業的跌打醫師,懸壺濟世。莫桂蘭武藝超群,性格剛直豪爽,雖為女子,卻有著不輸男子的氣魄。在年少時,她就因教人拳法、醫治跌打損傷,且實戰功夫了得而遠近聞名。但凡遇到不平之事,她總是毫不猶豫地站出來,從不畏懼強權。
莫桂蘭性格好勝且剛烈,與黃飛鴻的沉穩平和形成鮮明對比。在省城,她憑借精湛的拳術教學聲名遠揚,更是省城女子舞獅的佼佼者。她舞獅時,動作行云流水,一氣呵成,全程無需轉手換氣。表演結束后,還能接著連貫地展示五套拳棍功夫,實力令人贊嘆。也正因如此,每次黃飛鴻進行功夫表演,都少不了莫桂蘭的精彩助演。
有一回,黃飛鴻在省城熱鬧的盛會上搭臺表演。當時有一支被稱作 “紅頭軍” 的隊伍,紀律敗壞,時常在城中搶奪百姓財物,百姓們敢怒不敢言。表演期間,莫桂蘭弟子的媳婦產后還不到一個月,就來幫忙處理雜物。她身上佩戴的金飾,被一個心懷不軌的紅頭軍盯上了。
趁人不備,紅頭軍偷偷潛入后廂,突然發動襲擊,將莫桂蘭弟子的媳婦打得渾身是傷。莫桂蘭剛表演完,正在隔壁換衣服,聽到動靜后立刻趕了過來。此時,紅頭大漢已經拿著刀,正要刺向莫桂蘭弟子的媳婦。莫桂蘭見狀,大喝一聲。紅頭軍見進來的是個女子,便隨手從旁邊的刀劍架上抄起一根木棍,惡狠狠地刺向莫桂蘭。
莫桂蘭反應敏捷,精準地判斷出對方的攻擊路線,一個利落的動作,一拿一拖,就把木棍奪了過來。緊接著,她順勢將木棍猛地朝著紅頭軍的腦袋劈去。紅頭軍應聲倒地,鮮血從額頭流了出來。他嚇得驚慌失措,掙扎著起身想跑。莫桂蘭哪會輕易放過,一個箭步沖上去,一腳把他踢倒在臺下。
第二天,城中的報刊以醒目的標題報道了這件事:“莫教頭痛懲搶匪,大快人心”。從那以后,莫教頭的名聲愈發響亮。
黃飛鴻去世后,莫桂蘭撐起了黃家
1936 年,距離黃飛鴻離世已經過去了 11 年,莫桂蘭毅然挑起傳承洪家拳藝的重擔,開始傳授黃飛鴻一脈相承的武術。在黃飛鴻生前,他毫無保留地將畢生武藝傾囊相授給莫桂蘭。此后,莫桂蘭廣收門徒,雖然難以精確統計,但粗略估算,她的弟子多達千八百人。
莫桂蘭還積極推動武術傳承,創立了黃飛鴻國術社。1951 年 2 月 11 日,在黃飛鴻國術社成立十四周年之際,全體員生齊聚一堂,拍攝了一張具有紀念意義的大合照。1954 年,莫桂蘭為九龍總商會擴建義學精心籌備并舉辦了游藝大會,活動中既有精彩絕倫的醒獅表演,又有剛勁有力的國術展示,場面十分熱鬧。
同年,莫桂蘭應一家電影公司的誠摯邀請,不計報酬地義務客串,協助拍攝電影《乞兒太子》的外景,為電影增添了一抹獨特的武術色彩。1974 年,莫桂蘭接受了 “麗的呼聲” 電視臺的訪問。當時,社會上習武的風氣逐漸低落,國術社的學員人數日益減少,相關的醫務工作也變得寥寥無幾。莫桂蘭憑借著頑強的毅力,艱難地維持著國術社的運營,一直堅持到 1980 年初。
然而,經濟上的壓力與日俱增,眾人的意見分歧也不斷加大,在種種困境之下,莫桂蘭最終忍痛做出決定,結束國術社的業務。至此,莫桂蘭正式宣告退休。在退休后的日子里,她的徒弟、徒孫時常前去探望,給她帶去溫暖與關懷。
1982 年 11 月 3 日,莫桂蘭因病與世長辭,享年 91 歲。她的離去,無疑是武術界的一大損失,她為武術傳承所做出的貢獻,將永遠被銘記。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