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標星的朋友們有時可能會錯過【通航圈】的推送或是看不到部分推送文章的封面,歡迎新老朋友給【通航圈】點個星標,以便及時收到最新推文、避免錯過更多精彩*
加星標方法:戳關注,右上菜單欄“···”鍵,設為星標
3月27日,應急管理部官方公眾號發文《這里有支無人機救援大隊!看浙江金華創新探索→》:
近年來,浙江金華聚焦“數字賦能、技術倒逼、制度重塑”,積極探索新質生產力賦能應急救援,在全省率先成立無人機應急消防智慧救援大隊,以“無人機+”健全空地協同救援指揮體系,有效彌補傳統救援方式耗時長、效率低、人員易受傷等不足。截至目前,全市在應急救援實戰中應用無人機20余場次,實現森林火災等突發事件高效率處置、零人員傷亡。
突出“體系+機制”,建強救援平臺
面對低空救援的空白,金華市主動謀劃,部署“1+2+11”作戰點位,即1個市級主基地、2個縣級分基地、11個高速公路儲備點,滿足隊伍駐扎、裝備停放、實戰演訓等需求,構建無人機救援“一張網”。
在應急救援綜合訓練基地,金華市無人機應急消防智慧救援大隊已實現“平戰轉換”高效聯動,平時定期巡檢、戰時聯合救援。大隊建立“1+3+8”運行機制,下設預警監測、通訊保障及滅火救援3個直屬中隊和8個縣(市、區)救援中隊,目前東陽市和義烏市無人機救援中隊已掛牌成立,其他縣(市、區)6月底前完成組建。大隊實行“國企主建、應急主用、市縣聯合、集中管理”原則,同步完善榮譽、獎勵等考核激勵機制,激發隊員使命感和責任感。
突出“技術+裝備”,強化科技賦能
金華市依托國債項目,購置用于偵察、照明、載重的無人機28架,配備通信基站、北斗融合終端等7059臺(套)。賦能通信保障,配備中型復合翼通信無人機,臨時恢復災害現場公網通信,可在“斷電、斷路、斷通訊”等極端情況下,將前方現場實時圖像、視頻快速回傳至后方指揮部、支撐救援指揮決策。賦能精準投送,配備載重無人機,應用經緯度轉換和航線規劃技術,實現夜間、高溫、濃煙和暴雨等復雜環境下的精準定位,充分發揮無人機直線飛行、跨越地形障礙等顯著優勢,快速完成災害現場救援裝備、物資投送和引水滅火等。
在2024年的“8·2”森林火情處置中,共計投入無人機278架次,完成約11噸救援裝備和物資精準投送。“面對43℃的高溫環境,無人機在3分鐘內將物資從山腳投送至山頂,比人力投送節約1小時,據測算,撲救期間的運輸任務需要約850人次才能完成。”對于無人機的高效應用,金華市應急管理局應急救援和預案管理處副處長唐紅奇深有感觸,“科技賦能,減少了人與火的直接‘對抗’,更加高效、更加安全。”
突出“專業+能力”,提升實戰水平
傳統演練以模擬場景為主,金華市著眼實戰,為無人機訓練創設實際場景,開展火情偵察、物資投送、滅火彈投擲等科目訓練演練,確保實戰、實兵、實訓、實用。針對無人機操作技能、應急處置能力以及空地協同救援等科目,定期組織復雜環境下適應性訓練,加強與公安、消防等應急救援力量的聯合演訓,達到“以訓促練、以訓促戰”的效果。目前,已先后參與全國各級應急指揮部建設現場會應急指揮實兵拉練、金華市抗擊雨雪冰凍點檢拉練及金華市暨婺城區抗雪防凍應急演練等活動,隊伍救援和協同水平顯著提升。
“無人機定位準、飛行速度快、續航距離遠,可實現精確打擊。”無人機應急消防智慧救援大隊大隊長王軍偉說,“我們在訓練中研究‘無人機+滅火彈’等戰法打法,有效破解樹冠火、懸崖火等救援難度極高火情的撲救難題,給地面救援隊伍上山滅火創造條件。”在婺城區瑯琊鎮一起山火撲救中,通過無人機壓制火源,2小時內阻斷火勢,當天完成火情撲滅。
來源:應急管理部。
需要進入通航圈交流群的朋友,關注本公眾號后,
在公眾號對話框回復關鍵詞:入群。
免責聲明:本文及本公眾號任何文章之觀點,皆為交流探討之用,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本公眾號作者也不負有更新以往文章觀點之責任,一切以最新文章為準。用戶根據本文及本公眾號任何其他觀點進行投資,須風險自擔,責任自負。由此造成的一切后果,本公眾號不承擔任何責任。
⊙部分圖文源于網絡,僅用于學習交流,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
通航圈:一個行業的跌宕起伏
歡迎通航圈內企業
郵箱:publicvoice@qq.com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