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人民日報援引印度新德里電視臺報道,印度外交部長蘇杰生近期表示,印度正與中國探討讓兩國關系走向更可預測、更積極方向的辦法 。這一消息引發廣泛關注,讓人們對中印關系的走向充滿好奇。
回溯過往,中印關系歷經波折。長久以來,中印邊境問題猶如橫亙在兩國之間的巨石,時不時引發緊張局勢。尤其在2020年加勒萬河谷沖突后,兩國關系更是一度陷入低谷。印度在邊境地區的一系列動作,讓局勢劍拔弩張,雙方在外交和軍事層面展開多輪艱難談判。
蘇杰生(資料圖)
在經貿領域,中印之間則是另一番景象。盡管政治關系時有緊張,但貿易合作卻展現出強勁韌性。中國長期穩居印度最大進口來源國之位,2023年,中印貿易額成功突破1362億美元。龐大的貿易規模,反映出兩國經濟的緊密聯系,也凸顯出雙方在經濟合作上的巨大潛力。
而印度國內的經濟狀況,正處在關鍵節點。去年第三季度,印度GDP增速滑落至5.4%,創下七年來最低紀錄。與此同時,自去年10月起,約300億美元外資從印度股市撤離,這些資金紛紛流向中國內地和香港市場。在這種經濟下行壓力下,印度急需尋找新的經濟增長點和合作機遇。
國際政治舞臺上,美印關系也在發生微妙變化。莫迪訪美期間,特朗普在關稅問題上毫不留情,直言印度加多少美國就加多少,全然沒給莫迪留面子。美國的這一態度,讓印度在經濟和外交上陷入兩難。一直以來,印度期望借助美國力量提升自身國際地位,在“印太戰略”中扮演重要角色,可如今美國的強硬態度,讓印度不得不重新審視自身外交策略。
在此背景下,莫迪政府在中印關系上的態度出現明顯轉變。先是外交部長蘇杰生釋放積極信號,稱雙方在討論恢復直航和記者交流等事宜,期望與中國保持穩定關系。而后,莫迪本人在接受采訪時,對中印關系作出積極表述。他指出中印兩國歷史悠久,文化連結深厚,雙方應確保分歧不演變為爭端,強調對話而非紛爭。莫迪還以“家庭關系”類比中印關系,表明兩國間的矛盾是可控、可談的 。
莫迪(資料圖)
對于印度的轉變,中方迅速作出回應。中國外交部發言人對莫迪的積極表態表示贊賞,并強調中印應攜手成為相互成就的伙伴,實現“龍象共舞”,這才是兩國關系發展的正確方向。
印度此番態度轉變,背后有著諸多考量。從經濟層面看,印度急需穩定的外部經濟環境和合作機會來提振經濟。中國龐大的市場和完整的產業鏈,對印度而言極具吸引力。加強與中國的經濟合作,有助于印度緩解經濟困境,推動產業發展。
從地緣政治角度分析,印度意識到在中美之間過度搖擺并非明智之舉。美國在利益面前的強硬態度,讓印度明白自身在“印太戰略”中可能只是被利用的棋子。而與中國保持良好關系,不僅能維護邊境地區的和平穩定,還能提升印度在國際舞臺上的自主性和話語權。
然而,印度國內仍存在一些不確定因素。部分政治勢力受民族主義情緒影響,可能對改善中印關系持反對態度。同時,印度在邊境問題上的立場雖有所軟化,但在一些具體問題上仍存在分歧。
莫迪(資料圖)
展望未來,中印關系的發展既充滿機遇,也面臨挑戰。若雙方能把握當下契機,在邊境問題上通過持續對話協商達成共識,在經貿領域進一步拓展合作深度與廣度,中印關系有望重回健康穩定發展軌道,實現真正的“龍象共舞”,為亞洲乃至世界的和平與繁榮作出更大貢獻。但倘若印度國內不穩定因素占了上風,導致政策再次搖擺,那么中印關系的改善進程可能會受到阻礙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