婆婆把100萬全給小兒子,癱瘓后卻要我伺候
我是林梅,今年45歲,和丈夫王強結婚20年,有個18歲的女兒正在讀大學。
我們一家三口在城里過著普通但溫馨的日子,直到婆婆那通電話打破了平靜。
"梅子啊,媽這100萬拆遷款,決定全給老二買房了。"婆婆的聲音從電話那頭傳來,輕描淡寫的像在討論今天的菜價。
我握手機的手一緊:"媽,那王強他..."
"強子有出息,不缺這點錢。"婆婆打斷我,"老二不一樣,他媳婦剛生了二胎,壓力大。"
掛掉電話,我站在陽臺上發呆。
窗外下著小雨,雨滴打在玻璃上的聲音像極了我的心跳——雜亂無章。
丈夫王強是IT公司項目經理,收入確實不錯,但他弟弟王浩整天游手好閑,結婚生子全靠家里接濟。
這次老家拆遷,我們本想著至少能分個三四十萬給女兒存著,沒想到婆婆一分不給。
"算了,媽高興就好。"晚上王強知道后,只是嘆了口氣。
他這個長子,從小就被教育要讓著弟弟。
半年后,婆婆突然腦溢血住院。
我和王強連夜趕回縣城醫院,在重癥監護室外見到了半年未見的小叔子一家。
"嫂子,媽這情況得有人長期照顧。"王浩搓著手,"我和麗麗都要上班,孩子又小..."
我看著他嶄新的勞力士手表,想起婆婆給的那100萬,心里一陣發冷。
婆婆脫離危險后,醫生說她可能會半身不遂。
果然,婆婆醒來后右半邊身子不能動,說話也含糊不清。
出院那天,王浩支支吾吾說家里太小住不下,最后婆婆只能被抬上我們的車。
"梅子...對不起..."路上,婆婆含混地說。
我假裝沒聽見,看著窗外飛馳而過的景色,眼淚在眼眶里打轉。
回到家,我把朝南的主臥收拾出來給婆婆住。
第一天晚上,我蹲在浴室給婆婆擦身子,她突然哭了:"媽...對不住你們..."
我手上的動作沒停:"媽,別說這些了。"
但心里那個結卻越系越緊。
白天我要上班,中午趕回家給婆婆做飯、擦身、按摩;晚上要起夜兩三次扶她上廁所。
不到一個月,我瘦了八斤。
"你就是心太軟。"閨蜜小芳來看我時氣得直跺腳,"她當初把錢全給小兒子時怎么不想想你?現在倒好,你成免費保姆了!"
我苦笑著搖頭。
是啊,冤不冤?可看著婆婆日漸消瘦的臉,我又狠不下心。
轉折發生在三個月后。
那天我感冒發燒,渾身酸痛,但還是強撐著給婆婆做了午飯。
婆婆看我臉色不對,突然用能動的左手死死抓住我的手腕:"梅子...叫...叫王浩來!"
我沒想到,婆婆當著匆匆趕來的王浩的面,顫抖著從枕頭下摸出一張存折:"這里...30萬...給梅子..."
原來這半年婆婆一直偷偷在取自己的養老金存著。
"媽!那錢不是都..."王浩臉色大變。
"閉嘴!"婆婆突然口齒清晰起來,"我還沒死呢!"
那天晚上,婆婆拉著我的手說了很多。
說王浩從小被慣壞了,說她后悔當初的偏心,說這半年我照顧她,比她親生女兒還親...
"梅子,媽立了遺囑...剩下的...都給你和強子..."婆婆斷斷續續地說。
我捂著臉哭了,這半年來的委屈似乎都隨著眼淚流走了。
現在婆婆已經能靠著拐杖慢慢走路了。
上周末,王浩一家破天荒地來看她,還帶了一堆補品。
婆婆偷偷跟我說:"現在...他們才想起我這個媽..."
我拍拍婆婆的手沒說話。
人啊,總是在失去后才懂得珍惜。
但有些東西,失去了就再也回不來了,比如信任,比如真心。
林梅的故事讓我想起一句話,"愛出者愛返,福往者福來"。
在這個現實的社會,像林梅這樣以德報怨的人越來越少。
婆婆的偏心差點毀了這個家,是林梅的善良挽救了親情。
做人留一線,日后好相見。
對待家人,多些寬容,少些計較,時間會證明一切。
在多子女家庭中,父母如何平衡財產分配才能避免子女矛盾?
當老人需要照顧時,子女間如何公平分擔贍養責任?
如果是您,會怎么做?
歡迎在評論區分享您的觀點。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