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自:河北新聞網
3月18日,河北醫科大學第一醫院腫瘤四科主任呂雅蕾(左),結合檢查影像結果和深度求索診療方案,給患者家屬提出了診療建議。 河北日報記者 崔叢叢攝
日前,曲陽縣患者張先生經過穿刺檢查確診為胸腺基底細胞樣癌,在河北醫科大學第一醫院經過5個周期的化療后,腫瘤的退縮效果已經不明顯了。他找到該院腫瘤四科主任呂雅蕾,咨詢下一步怎么治。
“該病理類型罕見,再繼續下去,化療效果有限。”呂雅蕾認為,繼續化療不能使患者獲益,結合患者目前的身體狀況及檢驗檢查結果,參考深度求索給出的方案,綜合考慮,給患者制定了局部病灶射波刀治療方案。
輔助罕見病診療決策,是深度求索在醫療領域應用場景之一。記者了解到,2月10日,河北醫科大學第一醫院在院內網絡系統部署了“深度求索-R1-671B”模型,逐步構建起覆蓋診療、教學、科研、管理的智能化創新醫療生態。
在往常治療中,有些醫生接觸到疑難病、罕見病時,缺乏診療經驗和手段。一般情況下,他們需要查閱大量資料,或者請教更專業的醫生來解決難題。
“專科醫生通常只對自己的專業領域有深入了解,而對其他專業了解有限,但患者的疾病常涉及多個領域。”呂雅蕾說,有了“AI醫生”,就能在短時間內,得到疾病的診療建議。
呂雅蕾說,醫院部署應用的深度求索模型實用性比較強,比如腫瘤方面相關的診療指南、診療規范及醫學共識能夠一鍵生成,可以節省醫生查找資料的時間。
在坐診過程中,呂雅蕾還發現了一個現象:患者也在使用深度求索。
就醫前,很多患者會詢問深度求索,對自己的健康狀況和病情有大致的了解,這樣更有利于和醫生進行溝通交流,提升診療效率。
病人的病歷上傳到深度求索,會不會導致隱私泄露?
該院醫學人工智能實驗室主任張練介紹,深度求索的本地化部署能夠做到數據不出院、模型不離域,在應用人工智能技術的同時,保證數據安全。
“我們還在優化AI模型,打造更高水平的‘AI醫生’,提供更加精準的診療方案。”張練表示,他們依靠但不依賴“AI醫生”,會充分吸收“AI醫生”給出的意見,但最終的診療方案仍需經過科學的診療流程,由醫生給出。(河北日報記者 崔叢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