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省公路與運輸管理中心公布了2024年度全省國省道公路路況檢測結果,臺州普通國省道路況優良率達96.77%,排名全省第一;公路路面技術指數(PQI)達92.13,排名全省第二,較往年實現大幅度躍升,為我市綜合交通提級擴容再添新彩。
臺州公路路況上演“逆襲神話”
這背后藏著怎樣的硬核操作
一起來看
01
錨定目標,立下“軍令狀”
自2023年以來,我市連續兩年高規格召開全市公路路況提質升級攻堅行動推進會,以“強質量、精管理、促投資、抓落實”為行動綱領,聚焦問題路段路面病害整治銷號關鍵任務,全域摸排公路問題,集中攻堅“次差路段”,提升“中等路段”,鞏固“優等路段”,實現全市公路路況“一年見成效,兩年大變樣”。
兩年間,全市累計投入約10億元,共處治普通國省道路面起伏不平整病害點段263公里,橋頭跳車處治79座,實現全域公路養護質量與路況指標雙提升。
02
質量為王,全程“云監工”
依托自主研發養護管理數智系統與瀝青拌合站智能控制系統,構建“云端+現場”雙軌監管機制,對施工單位、監理單位的關鍵工序、首件工程、人員履職、隱蔽工程驗收及瀝青混凝土拌合等環節實施?全流程數字化管控?,實現問題秒預警,整改不過夜。
常態化開展突擊暗訪,重點核查施工工藝合規性、材料質量達標率及安全施工情況,形成“問題清單—整改臺賬—銷號管理”的閉環鏈條。選派技術骨干?常駐項目部?,通過“現場巡檢+專題培訓+方案優化”三位一體模式,提供全天候技術支持,解決縣(市、區)公運中心技術力量不足的問題?。
03
技術創新,專治“老難題”
探索全壽命周期養護管理模式,以?G351臺小線5年長壽命周期養護工程?為試點,率先探索“設計—施工—運維”一體化全壽命周期養護高效管理體系,創新建立?“數據驅動+動態評估”養護科學決策機制,爭取實現“兩優兩減一高”的養護管理目標。試點以來,長壽命周期養護路段養護質量和應急能力進一步提升,事故減少30%,處置速度平均縮短50分鐘。
強化“四新”技術應用,連續舉辦3屆養護技術創新大會暨公路養護技術培訓,聚焦養護技術難點問題,推動“四新”技術成果在臺州轉化落地。如針對路面不平整、路面車轍等問題,引進超粘精罩面、GRAC半剛性灌漿路面等,增強公路路面抗車轍、抗滑、耐久等性能;針對橋頭跳車問題,引進EPS輕質材料、泡沫混凝土換填等技術,高效換填橋頭軟土路基,有效緩解橋頭路基沉降問題。
04
精細管養,搶修“不隔天”
將小修保養作為提升路況的關鍵突破口,通過提高小修保養頻率,有效提升路面病害修補率,相關數據在全省領先。
組織春秋兩季路面集中灌縫與坑洞修補專項行動,特別是在梅雨季節,針對坑洞病害高發的情況,落實迅速響應工作機制,基本實現坑洞24小時緊急修補。
編輯:陳佳
一審:張婷
二審:泮永翔
三審:黃元杰
來源:臺州交通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