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遲遲,春景熙熙。”在商丘大地,春天的到來,總是帶著一股生機,這生機藏在一行行麥苗里,藏在一顆顆花蕾里,也藏在一片片新鮮的春菜里。
油菜薹、頭茬韭、豌豆苗,菜園里的蔬菜讓人心生歡喜;薺薺菜、面條菜、蒲公英,田野里的野菜更讓人垂涎欲滴。
今天,這些都不說了,說說咱們商丘的“樹上蔬菜”。當春風輕柔地拂過大地,這些藏在樹梢間的“精靈”,紛紛登上百姓的餐桌,帶來專屬于這個季節的獨特風味。
香椿
香椿,絕對是春天“樹上蔬菜”里的明星。春分前后便是采摘香椿的最佳時機。鮮嫩的香椿芽,紅中透綠,綠里泛紅,湊近輕嗅,那股濃郁而獨特的香氣瞬間沁入鼻腔,讓人滿心歡喜。
在古代詩詞的世界里,香椿早已有跡可循。“溪童相對采椿芽,指似陽坡說種瓜。”詩人筆下,溪邊孩童采摘香椿芽的畫面躍然紙上,那質樸純真的場景,充滿了生活的情趣。
在那個時代,香椿不僅是自然的饋贈,更是人們春日生活的一抹亮色。它承載著古人對田園生活的熱愛,對季節變換的敏銳感知。當香椿冒出鮮嫩的芽尖,便是春天奏響的一曲獨特樂章,人們在采摘的過程中,感受著自然的恩澤,享受著春日勞作的樂趣。
如今,香椿的吃法多樣,最經典的當屬香椿炒雞蛋。將香椿洗凈焯水切碎,與金黃的蛋液混合,入鍋翻炒,剎那間,香椿的清香與雞蛋的醇厚完美交融,每一口都飽含著春天的蓬勃生機,讓人不禁感嘆這大自然饋贈的美味。
還有香椿豆腐,將嫩滑的豆腐與香椿巧妙結合。豆腐的細膩與香椿的濃郁,碰撞出奇妙的口感。這道菜不僅味道鮮美,而且營養豐富,是現代飲食追求健康與美味兼具的體現。它較好地保留了香椿的原汁原味,是家庭餐桌的美味,也是餐館里食客佐酒的美食。
榆錢
一串串圓潤嫩綠的榆錢,像極了古代的銅錢,掛滿枝頭,故而也被賦予了“招財進寶”的美好寓意。唐代大文豪岑參就在詩中謔道:“道傍榆莢巧似錢,摘來沽酒君肯否?”
風吹榆錢落如雨,繞林繞屋來不住。春風中,榆錢簌簌落下,宛如一場綠色的春雨。小時候,每到春天,總會和小伙伴們迫不及待地爬到樹上,摘下一把把榆錢,放入口中,清甜的汁水在舌尖散開,那是童年最純粹的味道。
榆錢不僅能直接生食,還能做成各種美食。最為常見的,便是榆錢窩窩頭。將新采摘的榆錢洗凈,混入適量的玉米面和小麥面中,加入少許鹽和水,攪拌均勻后,捏成小巧的窩窩頭形狀,放入鍋中蒸熟。不一會兒,廚房里便彌漫著榆錢特有的清香。揭開鍋蓋,那一個個色澤金黃、散發著誘人香氣的榆錢窩窩頭便呈現在眼前。咬上一口,既有玉米面的質樸醇厚,又有榆錢的清新爽口,仿佛將整個春天都吃進了肚子里。
蒸榆錢也是美味。將榆錢洗凈,控掉多余水分,加入色拉油拌勻鎖住水分,再加入鹽、雞精、少許胡椒粉和適量面粉,翻拌均勻后蒸十分鐘。出鍋晾涼后,配上自己喜歡的料汁食用。
還有榆錢炒雞蛋、榆錢煎餅、榆錢粥,也是很多人喜歡的吃法。
洋槐花
“槐林五月漾瓊花,郁郁芬芳醉萬家”“小風慢落鵝黃雪,看到槐花一寸深”“裊裊秋風多,槐花半成實”,這些都寫槐花的古詩,不過這里寫的都是國槐。
那么古人為什么不寫洋槐呢?主要是洋槐傳入中國較晚。洋槐,又叫刺槐,18世紀末從歐洲引入青島栽培,現在我國各地廣泛栽植。在黃河流域、淮河流域多集中連片栽植,生長旺盛。
在民權縣申甘林帶和梁園區的國家森林公園,都種植有大量的洋槐樹。花開時節,微風輕拂,一串串潔白如玉的槐花便掛滿枝頭,宛如繁星點點,為大地增添了一抹純凈而雅致的色彩。
兒時,一到槐花盛開,便和家人拿著竹竿,綁上鐵鉤,去采摘槐花。摘下的槐花,既可以做成槐花餅,面粉與槐花的結合,在油鍋里煎至兩面金黃,外酥里嫩,咬上一口,滿是香甜;也能包成槐花餡的包子,鮮嫩的槐花與肉餡搭配,獨特的風味讓人欲罷不能。
槐花炒蛋也是一道別具風味的佳肴。將槐花與雞蛋液充分攪拌,加入適量的鹽和蔥花調味。熱鍋涼油,倒入蛋液,翻炒至雞蛋凝固,槐花的清香瞬間被激發出來。這道菜金黃與潔白相間,口感鮮嫩,雞蛋的醇厚與槐花的清新相得益彰,為春日餐桌增添了一抹別樣的色彩。
柳芽
春來柳先知。千百年來,柳在詩人的筆下是報春的使者。元稹說“春生柳眼中”,李白說“寒雪梅中盡,春風柳上歸”,楊萬里說“春光都在柳梢頭”。當風變得輕柔,水開始歡騰,柳樹也從沉睡中蘇醒,嫩綠的柳芽如繁星般點綴在細長的枝條上。
商丘自古就有柳樹種植,河岸、路邊、村頭到處可見柳樹的身影。明代詩人李先芳曾作過一首題為《由商丘入永城途中作》的詩,就描繪了豫東平原柳樹的身影:“三月輕風麥浪生,黃河岸上晚波平。村原處處垂楊柳,一路青青到永城。”
柳芽可以入詩,也可以入餐。柳芽以其獨特的風味和豐富的營養,成為餐桌上的春日新寵。三月柳芽人稱“清腸草”,不僅營養豐富,而且具有清熱殺菌、利尿解毒等功效。
涼拌柳芽是最為常見的吃法之一。將鮮嫩的柳芽采摘下來,洗凈后放入沸水中焯燙片刻,迅速撈出過涼水,以保持其翠綠的色澤和脆嫩的口感。接著,加入蒜末、生抽、香醋、香油、鹽、糖等調料,充分攪拌均勻。清爽可口的涼拌柳芽便大功告成,入口先是柳芽的清新脆爽,隨后各種調料的味道在舌尖散開,為春日的味蕾帶來一場清新的盛宴。
柳芽還能用來制作美味的柳芽餅。把柳芽切碎,與面粉、雞蛋、適量的水混合在一起,加入少許鹽調味,攪拌成濃稠適中的面糊。平底鍋燒熱,倒入少許食用油,舀入一勺面糊,攤成薄餅狀。小火慢煎,直至兩面金黃。剛出鍋的柳芽餅香氣撲鼻,柳芽的清香與面粉、雞蛋的香氣相互交融,咬上一口,松軟中帶著柳芽特有的韌性,讓人回味無窮。
柳芽炒雞蛋也是不錯的選擇。一把柳芽,兩個雞蛋,“兩個黃鸝鳴翠柳”的畫面就出來了,為春日餐桌增添別樣的詩意。
楮不揪
看到這三個字,可能很多人不知道此為何物。這是因為它太普通了,在春的盛大舞臺上,當其他樹木爭奇斗艷,它卻在路邊的楮樹枝頭默默無聞。
楮樹,也叫構樹。楮不揪是構樹的雄花,也被稱為“楮葡萄”或“楮布嘰”。古詩詞中對楮樹的描繪,多著眼于其質樸與堅韌。 南宋劉克莊寫道:“楮樹婆娑覆小齋,更無日影午窗開。一端能敗幽人意,夜夜墻西礙月來。”在一些古籍記載里,楮樹全身是寶,其皮可造紙,果實可入藥,楮不揪亦有獨特價值。
步入現代生活,楮不揪依然是春日餐桌上令人驚喜的美食。最常見的吃法是制作楮不揪蒸菜。將新鮮采摘的楮不揪洗凈,均勻地裹上面粉,放入蒸籠,一會兒的工夫,廚房里便漸漸彌漫起一股獨特的清香。蒸熟后的楮不揪蒸菜,色澤金黃,散發著誘人的氣息。食用時,搭配上蒜汁、辣椒油、生抽等調料,入口軟糯,既有面粉的醇厚,又有楮不揪特有的清新與韌性,每一口都仿佛是對春日大地的深情擁抱,讓味蕾沉浸在春天的質樸與美好之中。
楮不揪還能用來制作美味的楮不揪餅。把楮不揪切碎,與面粉、雞蛋、適量的水混合在一起,加入少許鹽和蔥花調味,攪拌成濃稠適中的面糊。平底鍋燒熱,倒入少許食用油,舀入一勺面糊,攤成薄餅狀。小火慢煎,直至兩面金黃。剛出鍋的楮不揪餅香氣撲鼻,楮不揪的清香與面粉、雞蛋的香氣相互交融,咬上一口,松軟中帶著淡淡的野菜芬芳,讓人回味無窮。
若想嘗試創新,楮不揪炒肉絲也是一道別具一格的佳肴。將楮不揪與切好的肉絲一同入鍋翻炒,加入料酒、生抽、蠔油等調料提味,肉絲的嫩滑與楮不揪的脆嫩相互映襯,為春日餐桌增添了一份別樣的色彩與滋味。
在快節奏的現代生活中,“樹上蔬菜”不僅僅是一種美食,更是一種對傳統生活的眷戀和對大自然的熱愛。它們承載著我們兒時的記憶,讓我們在忙碌的生活中,有機會停下腳步,去感受春天的美好。如今,人們越來越注重飲食健康,這些純天然、無污染的“樹上蔬菜”,富含多種維生素和礦物質,無疑是春日里餐桌上的健康之選。不妨趁著這個春天,到郊外去尋覓這些“樹上蔬菜”,親手采摘,親自烹飪,在品嘗美味的同時,也讓自己的心靈得到一次與大自然親密接觸的機會。
春天短暫而美好,趕緊吃點“樹上蔬菜”吧,這美味錯過要等一年!
來源:京九晚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