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9日,工信部公布了一汽奧迪A5(參數丨圖片)L申報圖。這是國內首款搭載華為無圖智駕技術的豪華燃油車。這件事情瞬間成為了熱門話題。人們都非常好奇:當奧迪遇到華為、智駕遇到燃油車,又會碰撞出怎樣的火花呢?
一、“智駕元年”已經到來
2025年一開年,智駕就成為了汽車行業的又一個熱點。比亞迪、廣汽豐田、零跑等企業紛紛推出10萬~15萬元級別的智駕車型。
經過這些年的發展,智駕普及確實已經具備了條件。
首先,技術成熟度跨越臨界點。今年端到端(End-to-End)架構將大規模落地,通過海量真實場景數據訓練,系統決策擬人化程度顯著提升,接管率普遍降至1%以下。硬件成本也進一步下探。激光雷達單價降至1500元以內,4D毫米波雷達、高算力芯片規模化裝車,15萬元級車型標配L2+級智駕成為可能。
其次,政策法規全面松綁。中國、歐盟、美國主要市場明確L3級責任劃分,特定場景下允許駕駛員脫手脫眼,這意味著L3級即將合法上路。
據預測,2025年中國市場L2+級及以上智駕新車滲透率預計超40%(2023年僅15%),城區NOA功能覆蓋車型從50款增至200款。用戶的使用習慣也逐漸養成,高頻場景(如擁堵跟車、跨層泊車)日均使用率突破50%,智駕功能成為購車決策TOP3因素。
二、燃油車+智駕=?
一直以來,人們認為燃油車和智駕是絕緣的。面對電動車,如果說在動力層面,燃油車尚可一戰的話,那么在智能化層面,燃油車簡直不堪一擊。然而,一汽奧迪推出的A5L卻成為了首款搭載華為無圖智駕系統(ADS 3.0)的豪華燃油車,打破了“燃油車智能化落后”的行業偏見。
根據工信部剛剛公布的信息,一汽奧迪全新A5L的硬件配置為2顆激光雷達、6顆毫米波雷達和13顆攝像頭在內的33個傳感器,構建了360°無盲區感知網絡。兩顆激光雷達位于前臉下方,支持197.2°廣角覆蓋及加熱清洗功能,即使在雨雪天氣也能保障精準探測。
有了拉滿的硬件,再依托華為端到端架構的ADS 3.0系統,A5L無需依賴高精地圖即可實現全國道路場景覆蓋,支持城區NOA(領航輔助駕駛)的“車位到車位”全場景體驗,包括自動泊車、代客泊車、復雜路況避讓等功能,具備了和電動車一樣的智駕能力。
三、油電同智的技術底氣
讓A5L這樣一輛燃油車達到電車般的智駕水平當然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在技術層面,奧迪早已經著手準備。A5L基于的PPC高端燃油車平臺與PPE高端電動平臺共享E3 1.2電子架構。這個架構主要解決了下面幾個問題:
1、由 5 臺高性能計算平臺( High-Performance Computing Platform,簡稱HCP )組成運行核心,所有車輛功能以域為單位分配給相應電腦。HCP1負責驅動系統、懸架、車輛縱向和橫向動態、HCP2控制駕駛輔助系統、HCP3管理所有信息娛樂功能、HCP4負責與舒適相關的功能,如燈光控制、空調和座椅調節,最后,HCP5負責管理域控制器之間的中央內部聯網,并建立起車輛與外部數字世界的連接。面對巨大的數據交換量,奧迪專門使用了千兆以太網標準,將數據傳輸速率提升至100M/s,解決了燃油車智能化改造的算力瓶頸。
2、E3 1.2 電子架構的研發概念注重全方位的動態安全性,新架構更大程度上實現了軟件和硬件功能的解耦,復雜功能控制從外圍控制單元轉移到核心架構,這不僅提高了系統安全性,降低了開發成本,還使軟件更新更為便捷,功能也更加強大。由此,A5L可以通過移動網絡實現OTA遠程升級并擴展新功能,具有高度適用性。
3、此外,還有各種傳感器及計算平臺所需的電力及散熱問題。這些問題本在傳統燃油車上并不存在,但在A5L這樣的智能化燃油車上,卻成為必須面對的攔路虎。
四、“智駕平權”進行時
一汽奧迪為A5L配備華為智駕系統,這一舉措引發了大量的關注和討論。有些聲音認為此舉并無必要,還不如All in電動車。然而,在我看來,這卻是一件非常有意義的事情。
首先,它為“另一半”人群提供了“智駕平權”的機會。在中國,無論新能源車型的銷量多么高歌猛進,仍舊有一半的消費者選擇了燃油車,更遑論新能源普及速度較慢的海外市場。那么這些數量仍舊非常龐大的燃油車消費者自然也擁有享受智駕的權利。一汽奧迪用A5L打破燃油車與智駕之間的那道天然屏障,自然是在推動智駕的平權。
其次,A5L的推出填補了市場空白。在新能源主導的市場中,A5L以“智能+燃油”組合吸引既追求駕駛樂趣又依賴燃油動力的消費者,形成了顯著的差異化優勢。可以說,這輛車不僅是對新勢力智能電動車的回應,更驗證了燃油車智能化的可行性。
第三,一汽奧迪A5L的出現,標志著傳統豪華品牌在智能化領域邁出關鍵一步。其“油電同智”的設計理念證明,燃油車在保留駕駛質感的同時,可通過智能化升級滿足用戶需求。這一嘗試為BBA乃至其他合資品牌提供了技術路徑參考與轉型范本,推動行業從“動力形式之爭”轉向“全域技術整合能力之爭”。
五、結語
一汽奧迪A5L不僅是產品層面的創新,更是傳統豪華品牌應對市場分化的戰略回應。它的推出將加速行業從“電動化單線競爭”轉向“多元技術融合”,并為燃油車生命周期延長提供新思路。未來,相信更多傳統車企會采用“油電同智”模式,消費者將有更加多元化的選擇,中國汽車市場的技術路線與競爭格局也將迎來更深層次的變革。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