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這六年,拼的是什么?
不是智商,而是習慣!
尤其是小低年級的習慣養成特別重要,那些沒有盯著孩子學習,養出一堆臭毛病的,除非孩子特別有天賦,一聽就懂,一學就會,不然成績不可能好。
過來人告訴你,小學階段若是能抓好下面這幾個習慣,那么孩子到初中后大概率就是班上的尖子生。
1、寫作業的習慣。
要從小低年級就抓好,做到“三個不”,即不邊寫邊吃東西,不邊寫邊玩,不邊寫邊看電視。
而且回到家后,休息10分鐘就馬上開寫,拖一分鐘都不準,這個習慣不抓好,到初中后能給你拖到晚上九點十點才肯動筆。
初中作業本來就多,還磨蹭,那就得天天熬夜學。
最后是寫作業的過程要計時,每項作業都記錄時間,強化孩子的時間觀念,同時能有效避免孩子磨蹭,幾個字寫半天,總在那里搞橡皮。
2、認真聽課的習慣。
有這么一類孩子,他們平時不用怎么學,但成績卻很好,真不是智商有多高,而是課堂吸收效率好而已。
小學就養成認真聽課的習慣,初中能給你省下一大筆補課費。
那怎么讓孩子認真聽課?
教會孩子“五到聽課法”:
①耳到:老師講課時,豎起耳朵聽,聽到不懂的地方大膽舉手問;積極參與課堂互動可以有效防止走神。
②眼看:老師寫黑板時,眼睛跟著黑板上的字動起來。
③口到:小聲跟讀,強化記憶。
④手到:講到重點時,做好筆記。
⑤腦到:腦袋跟著轉動,思考知識的內在深意,聯想每個知識點之間的聯系。
3、整理錯題的習慣。
小學若是沒有養成這個習慣,到初中后再想讓孩子去整理錯題,他會覺得搞錯題就是在浪費時間,沒什么用。
實際上就是懶,孩子一旦形成這種惰性思維,就只能當中等生了。
學習的過程就是從不會到會的過程,而整理錯題就是這樣一個過程,錯題一定是提分的關鍵。
趁著孩子還在小學,還肯聽你的話,趕緊把整理錯題這個習慣抓一抓,到初中后這個習慣能幫孩子將成績穩定在前列的位置。
4、運動習慣。
培養孩子一項體育愛好,比起一天天的把他送去這個興趣班,那個興趣班強太多了。
隨著年級的升高,學習任務會越來越繁重,到了那個階段,拼的不僅僅是腦力,還有體力。
有更強的身體素質,孩子才能撐到最后一刻!而且現在的孩子多多少少都有一些心理問題,那就更應該抓運動了。
愛運動的孩子更陽光,性格不容易出問題。那些天天宅在家玩手機的,更應該拎到戶外去拉練一下。
5、閱讀習慣。
閱讀量大的孩子,都有當學霸的潛質,那些語文成績差的,數學連題都讀不懂的,那一定是平時閱讀抓得少。
但是有一種孩子,他們平時很少看書,可數學物理化學這些理科卻學得很好,這是天賦的體現。這樣的孩子理科可以,但文科一定拉胯。
若想要孩子當全能型選手,不偏科,那就得把閱讀抓起來。小學階段盡可能去堆閱讀量,到初中后才有吃老本的資格。
那閱讀要讀什么?
歷史、科普、地理百科,文學哲學類,中外名著等等,這些都可以看,尤其要多讀歷史、名著類,正所謂“文史是一家”,歷史好的孩子,語文一般也不會差。
還有一類書,可以讓孩子多讀,就是人民日報出品的書籍。人民日報一直是考試的風向標,比如這套《人民日報伴你閱讀》就可以給孩子讀。
這套書里面每一篇文章都是經典,所選作者皆是課本和考試的常客,老師們出題都會拿這些文章去參考,從而敲定出題方向。你若想孩子既能在閱讀中有所收獲,還能時刻掌握考點動向,那么這套《人民日報伴你閱讀》就是不錯的選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