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群眾之所想、急群眾之所急、解群眾之所難,不斷把全省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變為現實。”3月27日,江西省政府新聞辦、省財政廳聯合召開新聞發布會,對我省2025年民生實事進行解讀。省財政廳黨組成員、副廳長蘇昌平介紹,今年全省預計增加投入29.2億元,確保政策能落地、實施可持續。
強基礎 夯民生之基
就業是民生之本,我省始終將推動就業創業擺在民生實事的首要位置。
省就業創業服務中心主任郭錦亮介紹,今年我省針對重點群體不同的就業需求,制定了差異化的幫扶政策:撥付6000萬元支持5000名畢業2年內未就業的高校畢業生到省內基層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就業;扶持2000名大齡失業人員等就業困難人員到鄉鎮、街道集市夜市攤點低成本創業,穩定經營6個月的,每人可享最高5000元的一次性設備補貼。
社會保障是民生保障的“安全網”,困難群體兜底保障工作被連續納入我省民生實事。
省民政廳黨組成員、副廳長歐陽海泉介紹,今年我省保障政策實施擴面提標,對18歲前已納入孤兒、事實無人撫養兒童基本生活保障范圍,年滿18周歲后仍在就讀的人員,繼續按標準給予基本生活補貼;對0至6歲(不滿7周歲)的殘疾兒童接受基本康復訓練不設年限進行全程救助,救助標準提高至2萬元,切實減輕殘疾兒童家庭經濟負擔。
老有所養、幼有所育,關乎千家萬戶。今年我省將繼續指導各地結合實際完善城市居家社區和農村養老服務設施;通過新建、改建嵌入式托育服務設施,為更多家庭提供更為個性化的托育服務,并鼓勵各地采取發放托育服務消費券等方式,減輕群眾托育負擔。
抓關鍵 解民生之憂
心系萬家燈火、情牽柴米油鹽、緊盯急難愁盼,我省2025年民生實事件件有溫度、樁樁暖民心。
從“被動醫療”到追求“主動健康”,我省將對50至74歲人群免費開展肺癌重點篩查,通過早診早治,提高肺癌患者的生存率,普及肺癌防治知識,倡導全民健康生活方式。
“365天、24小時隨時可以‘點單’,通過透明監管消除公眾焦慮,讓群眾‘點’得舒心、‘送’得順心、‘吃’得安心。”省市場監管局黨組成員、副局長季建芳介紹,今年我省將食品安全“你點我檢”“你送我檢”納入民生實事,向社會公開征集需要重點抽檢食品的區域和品類,讓群眾“零距離”參與食品安全抽檢工作,重點抓好校園學生餐、老年食堂餐等監管。
為滿足群眾對體育鍛煉的需求,“推進‘口袋體育公園’建設”首次被納入我省民生實事。我省計劃利用城市或縣城中心城區“金角銀邊”、小型公園綠地、高架橋下等空間資源,在3年內打造100個以上“口袋體育公園”。
從強調“有學上”到追求“上好學”,我省民生實事從家長、學生普遍關注的“小切口”入手,不僅繼續實施可躺式課桌椅進校園試點工作,還考慮到農村地區學生面臨的上學路途遙遠、交通不便、往返安全等問題,支持各地因地制宜改善學生上學交通條件,如開通道路客運班線、城市公交延伸線路等,減輕家長接送負擔和經濟負擔。
謀長遠 增民生福祉
“今年民生實事繼續以群眾需求為導向,以精準性、普惠性為核心,真正實現‘民有所呼,政有所應’。”蘇昌平說。
我省民生實事兼顧盡力而為和量力而行,既統籌考慮需要和可能,加力落實存量民生政策,又注重把握民生政策出臺的節奏、力度,強化財政承受能力評估,推動各類民生保障標準與我省財力狀況和經濟發展水平相協調;更加注重惠民生、促消費、增后勁,打好政策“組合拳”。通過加強重點群體就業創業扶持,擴大就業規模,以居民增收帶動消費增長;創新消費形式,對老年人分類給予差異化用餐補貼,提升群眾消費意愿;依托現有場地合理改造,增加公共體育服務供給,讓更多資金資源“投資于人”、服務于民生。
辦好順民意、暖民心的實事,必須以實干作答、以實績交卷。下一步,省財政廳將積極發揮省民生實事工作部門聯席會議辦公室作用,會同各地各部門項目化推進、清單化管理、節點化督查,繼續按照“一件實事一個方案”原則抓落實,推動各項任務協同開展、有效實施,不斷提高辦理質效,把民生承諾轉化為“事事見行動、件件有回響”的生動實踐。(記者 殷琪惠 實習生 黃雯倩)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