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趙思淇
編輯 | 彭孝秋
硬氪獲悉,近日,安徽濟人藥業股份有限公司(簡稱:濟人藥業)撤回上交所主板IPO申請。
濟人藥業是一家從事現代中藥研發、生產和銷售的高新技術企業,建立了中成藥、中藥飲片及中藥配方顆粒三大產品線,擁有“藥信”、“信之”兩個自主品牌,其中“藥信”為中國馳名商標。
從2022年公共衛生事件中前所未有的風口,到近期市場恢復、監管趨嚴,國內藥企上市環境正快速降溫。
此背景下,濟人藥業IPO失敗已有預期,具體原因為:一、市場環境與單品依賴,盈利能力下降;二、銷售支出是研發投入的9倍,其中學術推廣占大頭;三、家族控股超99%,內控風險大。
業績方面,2021年到2024年上半年,公司總營收分別為8.05億元、10.25億元、11.34億元和5.93億元;扣非凈利潤分別為0.97億元、1.53億元、1.26億元和0.64億元。其中,2023年營收同比增長10.63%,但扣非凈利潤同比下降17.65%;2024年上半年營收更是不及2023年一半。
具體來看,公司核心產品為中成藥、中藥飲片、中藥配方顆粒。中成藥中,疏風解毒膠囊“一品獨大”,2021年至2024年上半年,營收占比均超90%;2021年12月,其被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錄入新冠病毒感染中成藥診療方案,由此,公司中成藥收入到達2022年5.23億元的歷史高點,占公司總營收51.02%,首次超過中藥飲片。
而中藥飲片在售產品700余種,2021年至2024年上半年,其收入分別為4.04億元、4.51億元、6.01億元和3.53億元,占主營業務收入比例分別為50.13%、43.96%、53.03%和59.51%。中藥配方顆粒在售產品500余種,占公司總營收比例較低,整體不超過10%。
(圖源/招股書)
公司主營業務中占比最高的中藥飲片營收穩健提升,但利潤則依賴中成藥單品——疏風解毒膠囊。招股書披露,中藥飲片加工毛利率約在20%-30%,中成藥制造毛利率約在50%-80%。
然而,2021年到2024年上半年,疏風解毒膠囊毛利率從80.06%下滑至71.29%。主要系均價下降,疊加單位成本上漲。一方面,自2022年起,公司與渠道經銷商、連鎖藥店合作拓展終端市場,給予價格折扣;另一方面,原材料價格受頻繁的自然災害和種植成本上升及公司排產規模回落等因素影響,上漲較快。
因此,公司主營業務毛利率下降明顯,從2021年的52.70%一路跌至2024年上半年的43.32%。
(圖源/招股書)
更重要的是,國家醫療體制改革深化過程中,集中采購、藥品零加成、輔助用藥限制、醫保控費等政策頻繁出臺,中成藥在內的大部分藥品面臨價格下跌或被限制使用的風險,公司盈利狀況的改善預期受限。
市場競爭方面,招股書披露,我國醫藥制造業市場規模大,但行業集中度較低;據國家工信部統計,截至2023年11月,我國規模以上醫藥制造企業超過1萬家。
在激烈的競爭中,公司核心業務——中藥飲片2023年營收為6.01億元,處于同行業A股上市公司同年業務規模中位數水平(4.61-9.08億元);核心利潤來源——疏風解毒膠囊,據米內網數據庫,2021年至2024年上半年,在各類醫療終端市占率約為5%,僅次于以嶺藥業的連花清瘟顆粒和連花清瘟膠囊;但在實體藥店等零售端,受處方藥限制,銷售規模較小。
值得注意的是,細分市場競爭企業——以嶺藥業,2021年至2024年上半年分別實現營收101.17億元、125.33億元、103.18億元和46.04億元;對比之下,公司10億元上下的經營規模仍有較大差距。
(圖源/招股書)
支出方面,2021年至2024年上半年,公司銷售費用分別為2.18億元、2.26億元、2.71億元和1.33億元,占當期營收比例的27.01%、22.04%、23.93%和22.35%,三年半合計銷售支出8.48億元;然而同時間范圍內研發投入不足億元,為9435.74萬元。
國內醫藥行業銷售很大程度上依賴市場推廣與銷售管道構建,銷售費用率整體較高。據招股書披露,2021年至2024年上半年,同行業可比公司的平均銷售費用率分別為33.11%、32.92%、30.72%和25.98%。
具體來說,公司銷售費用主要產生于學術推廣活動(包括學術會議費、推廣拜訪費、市場管理費等)。2021年到2024年上半年,學術推廣費占銷售費用比例均超70%。以2022年為例,疏風解毒膠囊毛利率為78.66%,直接成本率為21.34%;對應學術推廣費占其營收的28.35%,是該藥品直接成本的一倍多。
濟人藥業成立于2001年4月,控股股東為朱月信,實際控制人為朱月信、汪雪文夫婦,及其兒子朱強,合計控制公司99.12%的股份。其中,朱月信個人持股87.06%,汪雪文持股9.67%,朱強為公司董事、副總經理,通過合伙企業控制剩余股份。公司實際控制人絕對控股,存在內控風險。
總結來看,濟人藥業的撤單不僅反映了當前藥企上市的嚴峻環境,也是市場監管嚴格化與藥品定價透明化的趨勢體現。硬氪認為,未來藥企的生存之道,是在行業整合過程中,保持產品結構、研發、品控等核心競爭力,提高自身的抗風險能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