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上方“中國審判”可以訂閱哦!
近日,一起電商托管運營合作合同糾紛案件在北京市朝陽區“科技企業賦能站”進行公開開庭審理,50余家園區企業的員工代表現場旁聽 供圖 北京市朝陽區人民法院
本文為《中國審判》雜志原創稿件
文| 本刊記者 朱雅萌
民營經濟,是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生力軍,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基礎。
“我是一貫支持民營企業的,也是在民營經濟比較發達的地方干過來的?!?025年2月17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京出席民營企業座談會時講的一席話,無不彰顯著總書記對民營經濟、民營企業的關心支持由來已久。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新時代新征程民營經濟發展前景廣闊、大有可為,廣大民營企業和民營企業家大顯身手正當其時。
在今年的全國兩會上,最高人民法院院長張軍在《最高人民法院工作報告》中指出,堅持和落實“兩個毫不動搖”,對國有、民營等各類所有制經濟,做到合法權益依法平等保護、違法犯罪一律依法懲治。
一直以來,人民法院積極回應民營企業發展的痛點難點堵點,扎扎實實、不折不扣落實好促進民營經濟發展的政策措施。找準立足司法審判促進民營經濟發展的結合點和著力點,助力民營企業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不斷優化民營經濟發展法治化營商環境,持續做實為大局服務、為人民司法。
全國人大代表、廣東汕頭超聲電子(集團)有限公司工會主席黃貴松大加贊許,他表示:“人民法院充分發揮職能作用,為民營企業提振信心、助力市場主體釋放活力,為持續優化民營經濟營商環境、服務構建全國統一大市場,作出了卓越貢獻?!?/p>
01
堅決維護合法權益
坐落于浙江中部的義烏市,被譽為“世界小商品之都”。這里也是眾多民營企業的匯集地。
“討了這么久的貨款,終于拿到手了,法官,謝謝你!”不久前,浙江省義烏市人民法院的法官接到了迪某公司負責人的感謝電話。
原來,某外商經營的莓某公司從迪某公司處購買貨物后,有40余萬元的貨款一直未支付。迪某公司多次催討無果,遂訴至法院。
義烏法院了解有關情況后,組成“指導法官+外籍調解員+行業調解員”合議調解團隊,根據爭議焦點確定分期履行的調解方向,利用“線上+線下”“特邀調解+司法確認”并行的調解方法開展調解。經過多方努力,案件得以圓滿化解。
數據顯示,2024年,義烏通過市場采購貿易方式出口4717.6億元,占義烏市出口總值的80.1%,義烏法院受理相關涉外商事糾紛同比增長138.51%。為妥善化解糾紛,義烏法院創新“專業指導+以外調外”模式,與義烏市涉外糾紛人民調解委員會建立涉外糾紛訴調對接機制,切實維護經營主體的合法權益。該機制創建以來,共化解涉外糾紛1430起,涉及金額達1.478億元,化解成功率達96%,取得了良好成效。
全國人大代表、浙江省高級人民法院院長李占國在抵京參加全國兩會前,專程上門走訪了浙江省工商聯,并征求意見建議,共商以法治服務更好地保障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
李占國指出,民營經濟是浙江經濟的最大特色、最大資源和最大優勢。在浙江,民營經濟有“6789”特征,即貢獻了60%左右的稅收、創造了70%左右的增加值、提供了85%左右的就業崗位、占據了90%左右的企業數量。
“為民營企業提供高質量司法服務和保障,既是法治責任、審判責任,也是政治責任。”李占國說。履職浙江法院以來,走訪民營企業成了李占國工作調研的重要部分,他面對面傾聽意見建議、實打實解決問題困難。
在司法實踐中,如何以高質量司法回應經營主體的法治需求?李占國首先提到平等保護。在他看來,“平等”二字既意味著國有企業、民營企業等各類經營主體的訴訟地位平等、法律適用平等、法律責任平等,也包含著對不同所有制主體、不同地區當事人、不同規模市場主體、不同行業利益主體的一視同仁。
記者注意到,今年的《最高人民法院工作報告》中點名了一起黃某伙同他人在網上發布涉企負面信息,以付費刪帖等方式敲詐勒索21家企業55.6萬元,被判處有期徒刑十年的案例。
最高人民法院辦公廳主任林文學指出,黃某的行為嚴重干擾了企業正常生產經營秩序,嚴重損害了企業的名譽權、財產權。通過點名這樣的案例,劃定行為紅線,形成有力震懾。據悉,2024年,最高人民法院發布了6個利用網絡敲詐勒索犯罪典型案例和6個保護企業名譽權典型案例,依法保護企業健康發展。
最高人民法院民一庭庭長陳宜芳在最高人民法院舉辦的2025年全國兩會《最高人民法院工作報告》解讀系列全媒體直播訪談中表示,發布的該批企業名譽權司法保護典型案例涉及傳統產業、中介行業、科技企業、征信機構等不同領域,強調全面平等保護、及時充分救濟企業名譽權,對于增強企業信心、穩定企業預期、激勵企業家積極創業創新具有重要意義,讓廣大民營企業和民營企業家如習近平總書記在民營企業座談會上提出的“保持發展定力、增強發展信心,保持愛拼會贏的精氣神”。
02
助力培育新質生產力
在發展新質生產力的蓬勃浪潮中,民營企業是重要力量。
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年底,廣東有超過1837萬戶民營經濟主體,居全國首位,其中有“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2089家。
全國人大代表、廣東省高級人民法院院長張海波指出,初創型高新技術企業作為廣東創新發展的重要力量、后起之秀,對良好法治環境的需求尤為迫切。近年來,廣東省三級法院不斷樹牢與新質生產力發展相匹配的知識產權審判理念,以強有力的司法保護釋放創新潛能、激發創新活力。
“您看,您提到的問題和手冊中的這個案例就很相似……”近日,在北京市中關村朝陽園,北京市朝陽區人民法院干警攜手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志愿者協會,共同舉辦“普法宣傳進園區 優化營商促發展”志愿服務活動。志愿者們走進園區多家“專精特新”科技企業,將《法治化營商環境手冊》《公司運營法律風險防范手冊》送到企業員工手邊,并詳細解答員工詢問。
活動中,朝陽法院“普法驛站”在朝陽區“科技企業賦能站”正式掛牌設立,進一步深化“護航民營經濟 法潤宜商朝陽”工作機制,通過廣泛深入了解企業需求,面向園區企業常態化開展巡回審判、“京法講堂”、以案釋法等“訂單式”司法服務,服務區域產業創新發展。
“當技術走在法律前面,對于新興領域的知識產權保護,司法裁判在一定程度上被視為‘風向標’。”李占國也格外重視對企業創新的司法保護。
在浙江省杭州市中級人民法院審理的一起涉數據產品商業秘密保護行政訴訟案中,審判團隊遇到了“數據產品能否作為商業秘密予以保護”的問題。在沒有先例可供參考的情況下,法官們經過研討論證,最終依法作出一審判決,從數據本身的價值屬性出發,明確了以商業秘密保護數據產品的裁判思路。
“浙江是數字經濟大省,浙江法院始終堅持以裁判樹規則、以規則促治理,支撐和服務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崩钫紘硎?。
03
營造公平、誠信的市場競爭環境
“法治是最好的營商環境。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需要依靠法治提供穩固的基礎、持久的動力、公正的環境?!比珖舜蟠怼让晒虐^稀土研究院磁材所副所長閆宏偉表示。
通過日常工作了解,閆宏偉深深感受到法院通過提供法律服務,注重調解、快審快結,為優化營商環境助力,為老百姓做實事。據了解,近年來,內蒙古自治區包頭市中級人民法院堅持主動擔當作為,立足司法職能,聚焦經營主體需求、創新工作舉措、主動開門納諫,深化包聯企業制度。同時,傾力構建優商懇談會、法院開放日、院領導包聯企業制及人大代表、政協委員溝通聯絡四項機制,讓法院開放日成為常態,也讓親商護商安商的“朋友圈”更廣。
在2024年最高人民法院發布的第四批人民法院種業知識產權司法保護典型案例中,長春知識產權法庭審理的“中科發5號”水稻植物新品種侵權案成功入選。
“種子是農業生產的‘芯片’,直接關乎農民生計和國家糧食安全。市場中‘套牌’種子的出現,不僅搶占了品種權人的市場份額,還破壞了種子市場正常的交易秩序,危害巨大?!弊鳛楹谕恋厣系摹靶罗r人”,全國人大代表、吉林省梨樹縣鳳凰山農機農民專業合作社理事長韓鳳香對這片土地上的每一粒種子都有著深厚的感情。
該案中,人民法院最終依據事實認定生產商和銷售商存在共同故意并判令承擔連帶責任,為品種權人提供了更充分的法律保障。積極營造了規則統一、主體平等、競爭有序的市場環境。
在江蘇,南京市中級人民法院以“實需”為繡針,以“實用”為引線,以“實效”為底襯,為民營企業量身定制“法律診斷意見書”“訴訟風險提示警示單”;召開專題新聞發布會,發布典型案(事)例,制作《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要點問答;開展提升審判質效攻堅行動,通過辦案競賽、法官述職、月度曬榜……為司法服務保障民營經濟發展壯大貢獻一份力量。其推出的實用、有效的舉措引得民營企業家和人大代表們紛紛點贊。
在浙江,為推動營造公平誠信的競爭環境,金華市中級人民法院助力破解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2024年調度指揮全市開展集中執行行動共計113次,執結中小微企業為申請執行人的案件5978件,執行到位金額達22.39億余元。錨定執行公信問題,打造“后陳經驗”執行版,聘任149名執行監督員,2024年在浙江省率先主動公開執行財產查控、財產處置和財產分配“三張清單”41313份,多維度監督執行權規范運行。同時,編印《企業合規建設法官提示手冊》《涉民營企業刑事犯罪白皮書》《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合規提示手冊》等,為企業生產經營發展提供全生命周期法律指導。
……
一系列務實的司法舉措不斷滿足經營主體對公平正義的渴望和需要,為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司法新動能。
04
服務統一大市場建設
市場準入是經營主體開展經營、參與競爭的起點,關系到經營主體是否有資格進入市場、能否公平參與市場競爭。
日前,最高人民法院發布了首批涉市場準入行政訴訟十大典型案例。其中既有通過裁判對行政機關違法行政行為予以糾正的案件,也有通過裁判支持保障行政機關依法行使市場監管職權的案件。
最高人民法院行政審判庭有關負責人表示,此次發布的這批典型案例,能夠彰顯人民法院統一市場準入裁判規則力度、服務和保障統一大市場建設的理念和決心。借助一樁樁鮮活的案例,也有助于全社會更加重視對經營主體各項具體權益的維護,提高經營主體對法治化營商環境的期待,促進各類經營主體平等參與競爭,不斷激發市場活力。
在今年的《最高人民法院工作報告》中,北京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審理的“新華聯集團系列重整案”赫然在列。
據了解,新華聯集團系列重整案是在人民法院指導下,民營企業集團通過重整手段積極自救、化解風險、有效維護各方權益的典型案例。新華聯集團系列重整案的成功辦理,有效確保了集團內上市公司的上市地位,維護了近5萬名中小投資者的權益,并維持了20余家企業的持續運營,千余名職工的就業崗位得以保留。對促進民營經濟健康和高質量發展,維護區域社會、經濟與金融穩定發揮了積極作用。
此外,在服務構建全國統一大市場方面,2024年,最高人民法院持續加強反壟斷和反不正當競爭司法工作,出臺《關于審理壟斷民事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認定構成壟斷的案件31件,同比增長2.1倍。審結侵犯商業秘密、串通投標等不正當競爭案件1萬件,同比增長0.7%。促進市場資源高效配置,審結破產案件3萬件,同比增長6.5%,盤活資產7902億余元。對無法挽救和不具重整價值的“僵尸企業”,依法及時出清;對可以挽救的困境企業,積極引導重整,幫助657家企業走出困境。
“人民法院服務構建全國統一大市場,相關舉措可圈可點?!比珖舜蟠怼⒄憬竦箩t療用品股份有限公司紹興工廠制造三車間主任孟紅娟在履職過程中深有體會。孟紅娟表示:“希望人民法院持續為企業辦實事、解難題,切實提高企業獲得感?!?/p>
記者從3月4日召開的十四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新聞發布會中了解到,2024年12月,民營經濟促進法草案已由國務院提請全國人大常委會進行初次審議。2025年2月又進行了再次審議。該草案第一次將堅持“兩個毫不動搖”、促進“兩個健康”寫入法律,把黨中央關于促進民營經濟發展的重大方針、政策舉措上升為法律規范,對于保障各種所有制經濟依法平等使用生產要素、公平參與市場競爭、同等受到法律保護等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
堅定信心、振奮精神,鼓足干勁、克難奮進。民營經濟和民營企業必將開創春潮激蕩、千帆競發的嶄新局面。
本期封面及目錄
<< 滑動查看下一張圖片 >>
《中國審判》雜志2025年第5期
中國審判新聞半月刊·總第363期
(關注“中國審判”微信號,獲取更多精彩資訊)
編輯/孫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