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生素C作為廣為人知的營養素,長久以來是健康生活的代名詞。從預防壞血病到增強免疫力,它在人類營養史上始終占據重要地位。維生素C通過中和自由基保護細胞,但高濃度下,維生素C會“化身為矛”,通過芬頓反應產生大量活性氧(ROS),打破腫瘤細胞的氧化還原平衡,使其防御系統崩潰。這種“雙刃劍”特性,讓維生素C從營養補充劑躍升為抗癌治療的潛在盟友。
近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王育才教授/李敏副教授團隊創新性地聯合高劑量VC的促氧化特性與納米技術的精準控溫優勢,顯著增強腫瘤治療效果,高效激活免疫系統,實現對癌細胞的精準打擊!研究團隊揭示VC通過在腫瘤細胞內過量產生活性氧(ROS),誘導腫瘤細胞粒體功能障礙、DNA損傷和自噬體形成,引發腫瘤細胞氧化風暴,瓦解腫瘤防線,強效增敏納米光熱療法。通過RNA-seq解析聯合治療顯著上調腫瘤部位趨化因子CXCL16/CCL19表達,誘導T細胞腫瘤內浸潤(圖1)。在乳腺癌模型中,該聯合策略使PD-1免疫檢查點抑制劑的療效大幅提升:相比PD-1單藥組僅約3.61%的腫瘤抑制率,聯合治療組高達約81.93%,部分小鼠腫瘤完全消退!
圖1、高劑量VC選擇性靶向并殺傷腫瘤細胞,增敏NIR-II PTT療效,實現協同腫瘤殺傷效應。
研究團隊首先設計并合成了一種用于近紅外-II區(NIR-II)成像的有機熒光探針IR1080,該探針屬于七甲川花菁染料家族,具有強NIR-II吸收、高光熱轉換效率及優異生物相容性(圖2)。
圖2、NPs@IR1080的表征
接下來,研究團隊首先驗證了高劑量維生素C(4g/kg)與納米光熱療法(PTT)聯合具有顯著協同抗腫瘤效應,探究了VC不同劑量梯度對光熱療法的調控作用,研究發現其存在明顯的劑量閾值效應:當VC劑量≥1.5 g/kg時,即可顯著增強光熱療效;進一步研究發現,隨著VC劑量增加,腫瘤組織中ROS水平呈現明顯的劑量依賴性升高(圖3)。
圖3、高劑量維生素C與納米光熱療法聯合具有顯著協同抗腫瘤效應
研究團隊進一步闡明維生素C通過腫瘤高表達的維生素C受體GLUT1和SVCT2特異攝取并發揮腫瘤選擇性殺傷能力,細胞毒性效應呈ROS依賴性,聯合ROS清除劑N-乙酰半胱氨酸(NAC)可顯著恢復癌細胞活力,通過超微結構解析,VC導致癌細胞線粒體腫脹破碎、自噬體(含透亮物質及致密細胞器)大量積聚,提示VC引發腫瘤細胞氧化風暴,破壞腫瘤細胞防御系統,強效增敏納米光熱療法(圖4)。
圖4、維生素C選擇性誘導腫瘤細胞氧化應激
實驗結果表明VC聯合NIR-II光熱治療的協同抗腫瘤效應依賴于T細胞免疫應答,值得注意的是,聯合治療顯著增強免疫檢查點療法療效(圖5)。
圖5、聯合治療的協同抗腫瘤效應依賴于T細胞免疫應答
最后,研究團隊通過RNA-seq解析腫瘤微環境的轉錄組變化,闡明聯合治療啟動T細胞抗腫瘤免疫的分子機制:聯合治療顯著上調T細胞趨化關鍵分子如CCL19、CXCL16等趨化因子,以及IL6、IL7R、NFKB1等細胞因子/炎癥信號通路相關基因表達,重塑腫瘤免疫微環境,從而有效激活抗腫瘤免疫應答。研究團隊通過分析結腸癌患者數據庫發現,CXCR6表達與患者生存和腫瘤浸潤T細胞有良好的相關性,因此可以作為腫瘤浸潤T細胞質量良好的預測因子,從而延長患者生存。為療法的臨床轉化提供了堅實依據(圖6)。
圖6、聯合治療誘導趨化因子CXCL16和CCL19的產生
該研究以Leveraging Vitamin C to Augment Nanoenabled Photothermal Immunotherapy為題在ACS Nano發表。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王育才教授,李敏副教授為該論文的通訊作者,鄧吳嫻博士生和汪義媛博士生為該論文的共同第一作者。該研究工作得到了國家重點研發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中國科學院戰略性先導科技專項、安徽省重點研發項目、安徽省重大科技專項項目、安徽省自然科學基金項目、中國科大“雙一流”項目和安徽省高校協同創新項目的資助。
論文鏈接:
https://pubs.acs.org/doi/10.1021/acsnano.4c17080
來源:高分子科學前沿
聲明: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作者水平有限,如有不科學之處,請在下方留言指正!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