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過去幾十年里,全球都在變胖,這一現象不僅限于成年人,還波及兒童和青少年,形成了一個跨越年齡、性別和社會經濟背景的普遍健康危機。超重和肥胖癥會對健康造成嚴重影響,并引發一系列疾病,包括心血管疾病,生殖健康,腫瘤及精神心理異常等,這些疾病會導致嚴重殘疾和過早死亡。
隨著全球化進程的加快以及生活方式的變化,越來越多的人受到不健康飲食習慣和缺乏身體活動的影響,導致體重超標。這種趨勢在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都得到了體現,尤其在城市更為明顯。近期,國際頂刊
Lancet發表了 1990-2021年全球各地區成人超重和肥胖患病率,并對2050年的患病趨勢進行了預測。
本研究采用了全球疾病、損傷和風險因素研究的方法,對來自1990年至2050年間全球204個國家和地區中25歲及以上人群的超重與肥胖患病率進行了按年齡和性別劃分的估算。同時,基于對1350個獨特數據源的分析,這些來源包括自我報告及實際測量的人體測量數據,如調查微數據、各類報告以及已發表的學術文獻。為確保數據準確性,針對自我報告的數據偏差應用了特定調整方法。
此外,通過使用貝葉斯時空高斯過程回歸模型整合數據,充分利用了流行病學趨勢中的時空相關性,以提升不同時間和地域間結果的一致性和可比性。在進行預測估計時,該研究結合了社會人口指數及時間序列模式,采用年化變化率的形式展現,旨在描繪未來的發展軌跡。研究的基礎情境假設歷史趨勢將持續不變,以此為基礎來預估未來的健康走向。這種方法不僅有助于理解超重和肥胖問題的歷史和當前流行趨勢,也為未來公共衛生策略的制定提供了科學依據。
全球“肥胖潮”來襲
2021 年,在≥25 歲的成年人當中,全球超重/肥胖人數約達 21.1 億,幾乎占據該年齡組總人數的一半。如果不加以控制,全球超重/肥胖問題將愈發嚴峻。直到 2050 年,預計全球≥25 歲超重/肥胖人數將增至 38.0 億,肥胖總數達到 19.5 億。這一龐大數字背后,超重/肥胖宛如一顆 “定時炸彈”,隨時可能引爆健康危機。
中國人口重壓下的肥胖 “尖峰”
在這場與肥胖的 “較量” 中,中國、印度、美國、巴西、俄羅斯、墨西哥、印度尼西亞和埃及等 8 個國家的超重/肥胖人數占全球總數一半以上。中國以 4.02 億位居榜首,印度為 1.80 億,美國達 1.72 億。盡管我國肥胖的年齡標化患病率相對較低,男性為 8.8%,女性為 10.8%,但由于龐大的人口基數,肥胖相關疾病所潛藏的風險不容小覷。預計到2050年,中國 25 歲及以上成年超重和肥胖患者將增至 6.27 億,肥胖兒童和青少年總數將來到 3520 萬。
圖 不同年份中≥25歲人群超重/肥胖的年齡標化患病率(按性別分列)-東南亞、東亞和大洋洲地區情況(僅部分截圖)
與其他國家相比,中國的肥胖問題呈現出獨特之處。以美國為例,其肥胖患病率較高,男性達 41.5%,女性為 45.6%。造成這種差異的原因涵蓋多個方面,包括飲食習慣、社會環境以及文化背景等。美國快餐文化盛行,高糖、高脂肪、高熱量的食物隨處可見,并且人們的體力活動水平較低,進而導致肥胖問題更為嚴重。而在中國,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人們的生活節奏變快,久坐不動的工作模式以及便捷的外賣服務,使得熱量攝入過多,同時又缺乏足夠的運動,這些因素相互交織,致使超重 / 肥胖人數不斷攀升。
年齡與性別交織下的肥胖 “密碼”
從年齡和性別維度深入分析,不同地區呈現出各異的模式。在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區、北非和中東地區、東南亞、東亞和大洋洲地區以及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區,男性和女性的超重 / 肥胖患病率大約在 50 歲左右達到頂峰。在中歐、東歐和中亞地區以及高收入地區,女性超重 / 肥胖患病率達到峰值的時間相對較晚,分別為 60 - 64 歲和 65 - 69 歲,男性則稍早一些,大約在 55 - 59 歲。在南亞,超重 / 肥胖患病率達到峰值的年齡更早,女性為 45 - 49 歲,男性為 35 - 39 歲。
圖 2021年全球和各地區不同年齡和性別的超重/肥胖患病率
這種年齡差異或許與不同地區的生活方式、經濟發展水平以及醫療條件等因素有關。例如,在經濟發達地區,人們的健康意識相對較高,早期可能更注重健康管理,但隨著年齡的增長,身體機能下降以及生活方式的改變,肥胖問題逐漸顯現。而在一些發展中地區,由于生活條件的限制以及健康意識的不足,肥胖問題可能在相對較早的年齡段便開始出現。除高收入地區外,其他地區女性超重 / 肥胖率高于男性;僅論肥胖,所有地區女性肥胖患病率均高于男性。
綜上所述,面對全球肥胖潮,制定針對性強的公共衛生策略至關重要。只有通過綜合性的措施,包括改善飲食質量、促進體育活動、提高公眾健康意識等,才能有效應對肥胖帶來的廣泛而深刻的影響,保障全民健康和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資料:
[1]GBD 2021 Adult BMI Collaborators.Global, regional, and national prevalence of adult overweight and obesity, 1990–2021, with forecasts to 2050: a forecasting study for the Global Burden of Disease Study 2021.Volume 405, Issue 10481P813-838March 08, 2025
來源 | 梅斯內分泌新前沿
撰文 | 梅斯醫學
編輯 | 木白
版權說明:梅斯醫學(MedSci)是國內領先的醫學科研與學術服務平臺,致力于醫療質量的改進,為臨床實踐提供智慧、精準的決策支持,讓醫生與患者受益。歡迎個人轉發至朋友圈,謝絕媒體或機構未經授權以任何形式轉載至其他平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