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選擇電動車的時候,3000元與5000元是兩個分水嶺,3000元以內的電動車銷量很好,5000元以上的車型性能更強,而且續航也更遠,但是這種電動車銷量卻非常低,幾乎賣不動,這是為什么呢?
電動車價格的分水嶺
電動車已成為人們日常代步不可或缺的交通工具,在選購電動車的時候,價格差距比較大,不過銷量最大的電動車價格在3000元以內,因為這個價格的電動車能夠精準匹配通勤的需求。
3000元以內的電動車往往會配置鉛酸電池,可以實現40~60公里的續航,配置前碟后鼓的剎車,既有精簡款的車型,也有大家喜歡的小包車型,完全可以滿足每天20公里以內的通勤。
選購電動車的時候,我們發現也有5000元以上的車型,這樣的車輛續航里程更遠,往往會配這鋰電池,可以實現80~120公里的續航,支持前后雙碟剎、液壓減震、鋁合金車架。
另外5000元以上的車型還會配置智能化的功能,包括GPS定位、無感藍牙解鎖、手機控車等等,看上去5000元以上的車型配置更高,而且性能強,續航遠。但是可以發現價格超過了5000元,電動車幾乎賣不動。
為什么超5000元車型賣不動
5000元超過車主的購車預算
使用電動車的核心用戶為工薪階層,每月收入大約在3000~8000元,他們對電動車的要求并不高,只是用來代步即可,根據車主的月收入來計算,他們購買電動車的預算只有900~3000元。
3000元以內完全可以購買到能夠用于代步的電動車,而且性能還不錯,足夠日常使用,雖然5000元以上的車型看上去更有誘惑力,但是已經超過了他們的購車預算。
5000元以上車型存在性能過剩
不得不說,5000元以上的電動車它們的性能會更強,而且往往會配置鋰電池,續航里程遠,同時充電速度更快,但是5000元以上的車型可能存在性能過剩。
80%的用戶每天的續航里程會小于30公里,配置鋰電池的車主能實現120公里的續航,對于絕大多數用戶來說根本用不到,而且有鉛酸電池升級到鋰電池,可能會使電動車的成本增加800~1500元。
另外5000元以上的車型往往會配置智能化功能,一方面這些功能的使用率比較低,有些應用比較復雜,反而降低使用體驗,另一方面,增加智能中控系統會使電動車溢價增加500~800元。
5000元以上的車型,增加的性能對于日常代步來說可能出現了性能過剩,老百姓不愿意為過剩的性能買單。
禁摩政策讓用戶只能選擇電動自行車
5000元以上的車型,絕大多數為電動摩托車,這些車輛行駛的速度更快,可以給用戶帶來更好的使用體驗,這一點是不容置疑的,但是由于禁摩政策的影響,用戶不得不放棄摩托車,而選擇電動自行車。
電動自行車由于受到新國標標準的限制,包括整車重量不能超過55公斤,電池電壓不能超過48伏,電機功率不能大于400w等等,所以它的配置往往比較低,價格也比較便宜,大部分在3000元以內。
由于無法使用電動摩托車,在城市里只能使用電動自行車,所以用戶會放棄5000元以上的車型。
總結
雖然說5000元以上的電動車性能更強,續航更遠,而且還會配置智能化的功能,電動車的配置看起來更誘人,但是日常生活中,5000元以上的車型卻賣不動,一方面是因為車主預算有限,3000元已經是購買日常代步工具的上限,另一方面5000元的車型出現性能過剩,老百姓不愿意對過剩的性能買單,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那就是禁摩,迫使很多用戶只能選擇價格便宜的電動自行車。
那么,您認為什么價位的電動車最適合日常代步?歡迎大家留言評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