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在不斷的推進,過去幾年市場比較好的時候,人們非常的推崇主動權益基金,一般來說所謂的主動權益基金就是股票型基金和混合型基金為主導,主要是考驗基金經理的選股能力這么一種模式,按照以前的說法,買基金實際上就是找好優秀基金經理的過程,這話感覺到如今依然是有效的。
不過現在市場的風向好像是轉變過來,如今大多數人已經不買主動權益基金了,大家將目光完全投向了被動型的指數基金,出現這種理念轉變的背后,就是大家不相信所謂的明星基金經理了,記得在4年以前投資白酒和醫藥的明星基金經理后來出現了凈值大幅度下跌的局面,也讓基民們損失明顯,從這之后,大家對基金經理已經帶上了有色眼鏡,認為自己的錢還是應該自己能夠把控,最起碼被動型的指數基金的投資是透明的。
所以,這兩年指數型基金成為了市場主導,發行的規模和頻次上幾乎都碾壓了主動權益基金,這大概率就是隨著市場的發展,理念的認知轉變所導致的情形。
主動權益基金VS指數型基金,誰的盈利效率高?
但是大多數人的做法對么?我感覺不盡然吧,自從指數型基金開始被市場明顯認可的時候,并且伴隨著主動權益基金的規模縮小,我發現主動權益基金還是出現了一些可喜的變化,今年的行情中已經有超過800多只主動權益基金凈值創出了新高,而對大多數寬基指數來說,如今還是處在一條橫線上窄幅波動呢。
主動權益基金和指數型基金,這兩者關鍵是看你分在什么時候投資,和市場環境處在一種怎樣的格局中。
實際上我也觀察過很多這種場景,我發現只要是市場出現單邊持續上漲的時候,被動指數型基金的效率往往是最高的,無論是盈利的幅度還是速度,我想大多數主動型權益基金未必能夠戰勝,比如說924行情演化出來的表現就是如此,一些被動型的指數基金的收益達到了70%,而主動權益基金大多數沒有這樣的收益。
但是為什么今年主動權益基金的收益反而比被動型指數基金更為明顯呢,這是因為市場處于橫向震蕩的時候,往往是考驗基金經理的選股能力的時候,所以一些優秀的基金經理在這個期間發揮了自身的優勢,在凈值的表現上遠遠超出了被動型的指數基金的收益。
從根本上來說,也談不上主動權益基金一定就比指數型基金有優勢,主要還是看市場的狀態,如果說處于一個快速上漲的環境,這個時候的指數型基金一定是收益最明顯的,而市場盤整的時候主動權益基金的靈活性更高。
當然還有一種情況,就是主動權益基金比較傾向單一風格的這類基金,就是看起來像是主動權益基金,而實際持倉的風格卻是單一的,如果在行業比較集中的情況下,又處在風口上,這類主動權益基金的收益通常會超越指數型基金,不過核心是處在市場上漲的風口之上,否則就另當別論了。
免責聲明:文中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任何操作建議或提示,股市有風險、投資請謹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