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烏戰場上,無人機如今比狙擊手還搶手。從開戰初期的“戰場眼睛”,到現在扛炸彈當“空中敢死隊”,這些鐵皮翅膀硬生生改寫了戰爭規則。
最初雙方用的都是使用民用無人機,主要搞偵察和校射。但自從俄軍搬出電子干擾車,烏軍無人機十有八九變“無頭蒼蠅”。去年冬天,俄軍工兵靈機一動,給無人機綁上光纖——就像放風箏拽著根線,信號通過光纖傳輸,電子干擾徹底失效。烏軍繳獲后直拍大腿:“這招我們也能抄!”
現在前線最搶手的貨是“光纖自殺機”。這玩意能掛著3公斤炸彈飛10公里,操作員盯著光纖傳回的4K畫面,指哪打哪。戰壕里抽煙的、上廁所的,甚至戴著頭盔探頭的,都可能被“開瓢”。士兵們說,以前怕炮擊,現在聽到無人機嗡嗡聲就腿軟。
但光纖也帶來新麻煩。無人機在樹林、廢墟穿梭時,光纖常纏在樹枝斷墻上,搞得戰區像“盤絲洞”。有工兵吐槽:“排雷都沒這么費勁,清一米光纖比拆十個絆線雷還危險。”更絕的是,雙方都開始“薅羊毛”——順著對方無人機光纖摸到操作員老巢,一鍋端的案例越來越多。
為反制無人機,戰壕里冒出各種土法子:焊鐵網當“蚊帳”、用漁網兜截胡,甚至拿信號槍噴燃燒彈。俄軍還把反無人機槍升級到2.0版,專切光纖。烏軍則訓練鷹隼抓無人機,可惜這些猛禽經常“罷工”——畢竟鐵疙瘩哪有真鴿子好吃。
北約情報顯示,俄烏每月消耗無人機超5萬架,相當于每天摔掉1700萬元。網友們都驚了:“難怪最近芯片漲價,原來都被你們買去打仗了!”
專家說,這場仗把無人機從“輔助”打成“主力”,往后打仗不帶無人機,就像出門沒帶手機——活著回來純靠運氣。
無人機在俄烏戰場稱王,全靠便宜、量大、還能玩陰的。現在這仗打得,天上飛的比地上跑的還兇,真是應了那句老話:武功再高,也怕菜刀;裝甲再厚,無人機招呼。
(本文信息綜合《簡氏防務周刊》、前線士兵訪談及開源情報分析,)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