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法原子宣布,2025年將量產400臺人形機器人,投入工業與商業場景。此 外,公司近期完成1.5億元天使輪融資,資金將用于核心技術研發、量產加速及場景拓展。
文|智駕網 王欣
編輯 | 擎天柱
機器人究竟多久能成為真正意義上解放我們勞動力的家庭保姆?
今天魔法原子總裁吳長征給出的答案是,5年。
他認為,5年后,人形機器人將進入人類的家庭。
3月26日,魔法原子在「原子雙生」2025場景戰略發布會上,正式推出人形機器人和四足機器人,并首次推出端到端「原子萬象大模型」,并且啟動了「千景共創計劃」計劃,將圍繞人形機器人落地,拓展1000家合作伙伴,打造1000個人形機器人落地應用場景。
人形機器人是魔法原子最核心的產品,落實到今年的目標上,吳長征透露,魔法原子預計今年將有400臺人形機器人進入工業、商業場景。
01.
「人形機器人將成家庭標配」
吳長征預測,5年內人形機器人將逐步進入普通家庭,成為生活助手。
目前,魔法原子人形機器人「小麥」已具備高度仿人運動能力(跑步速度達2m/s),并搭載自研靈巧手與DeepSeek大模型。
吳長征介紹,魔法原子全尺寸人形機器人身高174cm、搭配自研靈巧手,并搭載DeepSeek大模型,可以在商業服務場景應對各類服務需求,包括基于VLM視覺語言大模型能力,識別分析用戶特征,基于相關信息預測用戶偏好,提供對應服務。憑借魔法原子自研靈巧手,人形機器人小麥可以使用不同工具服務顧客。
吳長征表示:「只有做到‘有用、好用、有人用’,人形機器人才能發揮新質生產力價值。」
現在,大模型是人形機器人實現能力進化的「智能引擎」,可以說大模型結合機器人,未來機器人的智能化能力存在百倍、千倍、萬倍增長的機會。
發布會上,魔法原子首發的「原子萬象大模型」融合視覺語言模型與動作專家系統,通過快慢雙模協同架構,賦予機器人自主規劃與實時決策能力。
基于動作專家模型的「快系統」能夠響應環境變化,保障機器人各個部位快速適應環境;基于多模態大模型的「慢系統」負責理解復雜環境,并規劃長期任務。
快慢雙模協同架構,在端到端框架中實現人形機器人在空間智能、語言智能和行為智能的有機統一,并率先于應用場景中落地,與通用人形機器人實現了深度耦合,讓人形機器人在各種垂直場景中實現自主規劃和自主作業。
目前,該模型已通過數百萬條真實工業數據訓練,助力機器人從「能理解」進化到「能行動」。
為了解決泛化性問題,實現在更多場景無縫切換,魔法原子啟動了「千景共創計劃」。
其目標是聯合1000家合作伙伴,在工業、商業等領域打造1000個應用場景。
吳長征以家電制造業為例,強調復雜場景訓練的重要性:「人形機器人需在多樣性場景中學習,未來才能無縫切換至各行各業。」
目前,「小麥」已在工廠點膠工位實現85%的成功率,商業化進程顯著提速。
當然,技術的終極使命是善意,作為發布會另一「主角」,與人形機器人小麥同步亮相的還有四足機器人麥哥。
發布會彩蛋環節,魔法原子曝光了「光引001」項目——基于四足機器人「麥哥」打造的視障人士服務方案。
該機器人可通過多模態交互引導避障、協助購物,甚至掃碼支付。
該產品主打情感交互與多場景服務能力。
通過搭載魔法原子自研的情感交互系統,麥哥能夠實現語音、視覺及觸覺等多模態交互,并具備跳舞、空翻等動態技能。
從發布會公布的視頻中可以看到,在戶外環境中,四足機器人麥哥可靈活自適應平地、草地等多類地形。
依靠超強的環境感知能力,麥哥能夠實時感知復雜環境,在遇到障礙物、通過路口等復雜場景中,引導視障人士進行避讓,并通過語音進行提醒。
吳長征直言:「科技必須向善。在這里,代碼化為了溫暖的力量。」
02.
人形機器人進展:從工廠到商場
據介紹,魔法原子人形機器人已經在追覓科技工廠,實現了工業制造場景逐步落地,完成物料搬運、產品檢測、點膠等工序。同時,魔法原子人形機器人正在商業服務場景落地應用。
工業場景的落地已經逐漸取得成效,吳長征透露,人形機器人小麥在工廠中參與點膠工位工作,僅用三個月,成功率提升了3倍,超過了85%。
之所以選擇在家電制造領域切入,吳長征表示,家電制造場景存在多品種、任務精準度高、復雜度高等特點,同時既有簡單場景,又有復雜場景。人形機器人需要大規模、群體性工序場景做數據采集、訓練學習與能力驗證,有利于加快人形機器人的落地時間。
魔法原子希望以家電行業為起點,在家電多樣性場景中訓練,未來能夠無縫切換覆蓋到各行各業,打造更為通用的人形機器人。
在商業場景,人形機器人小麥的落地應用也在逐漸鋪開。
在發布會公布的視頻中,人形機器人小麥在交通引導、汽車導購、餐飲服務以及美容美發等多個場景展現了人機交互、視覺識別及理解能力。
近期,小麥也頻頻亮相全國兩會報道、大型科技發布會、頂級科技展會等商業應用場景,無一例外在這些場景中成為頂流明星。
03.
量產與融資:400臺機器人今年落地,1.5億加碼研發
魔法原子成立于2024年1月,雖然成立時間較晚,但吳長征在這一領域的時間并不短,它自畢業之后即一直聚焦在機器人領域。
吳長征的團隊也早在機器人領域蓄勢已久——比如,2021年小米震驚四座的仿生四足機器人 CyberDog,學名「鐵蛋」,背后的研發工作主要由魔法原子創始團隊完成;2023年世界機器人大會上,全球首個實現咖啡拉花的人形機器人也由吳長征團隊研發設計。
可以說,從成立之初,魔法原子即具備了自主技術研發到生產制造、銷售服務的全鏈條能力,其產品覆蓋了人形機器人和仿生四足機器人。
魔法原子在2024年12月完成了1.5億元的天使輪融資,近期最新一輪輪融資由追創創投領投,翼樸基金跟投。
魔法原子表示,本輪融資完成后,公司將擴大人才招募,持續加碼具身智能核心技術研發、人形機器人整機研發,并加快量產步伐、拓展工業及商業場景落地與商業化。
現在,魔法原子已具備機器人「大腦、小腦和肢體」全面的技術矩陣和持續研發能力。
魔法原子接下來的功課是要進一步加強核心算法研發,重點突破運動控制算法、感知算法、具身模型等關鍵技術;提升供應鏈效率,打造人形機器人本體的生產制造能力,在實現成本可控的基礎上,打造穩定、可靠、成熟的量產人形機器人產品。
吳長征日前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今年應該是魔法原子商業落地的元年,我們會尋找一些商業化場景落地,之后再進行規模化,最終我們希望能夠實現機器人進入家庭生活里。」
魔法原子的機器人目標是覆蓋工業、商業及家庭等多個場景,這也是多家人形機器人公司的共識。
如今,全球科技巨頭在人形機器人領域的戰略投入持續加碼,以特斯拉、Figure AI為代表的創新企業正加速推動技術突破與場景適配。
在工業制造領域,人形機器人已逐步承擔起高精度裝配、柔性產線協作等任務,其環境感知與動態決策能力顯著提升;在商業服務場景中,從智能導購到個性化服務,機器人正重塑人機協作模式。
行業分析指出,隨著核心零部件成本下降與算法迭代,人形機器人有望在未來3-5年內突破產能瓶頸,實現從實驗室驗證到千臺級產線部署的跨越,真正開啟智能生產力規模化落地的新紀元。
end.
【關注智能汽車,關注智駕網視頻號】
關注汽車的智駕時代上智駕網(http://autor.com.cn)
合作or新聞線索提供,聯系郵箱:editor@autor.com.cn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