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實秋先生曾留下一語箴言:“識人生之浩瀚,明自我之微渺,方能踐己所能之事。”在人生的長卷中,往往,洞悉自我,較之洞察他人,更顯其要。
人生,宛若一部卷帙浩繁的書籍,版本各異,內容紛繁。然而,步入成年人的世界,我們終需學會悲喜自渡,無人能替。
行至中年,方漸悟那最為高級的修養:莫輕于揣測,莫輕于指點,莫輕于許諾。
心,莫輕于揣測
《殺死一只知更鳥》中,有這樣一句擲地有聲的話:“你無法真正了解一個人,除非你穿上他的鞋,走過他走過的路,站在他的立場,體會他的感受。”未知全貌,不予置評,方為智者之舉。學者張中行編輯《世間解》時,向俞平伯約稿,俞平伯欣然應允,并撰長文一篇。張中行閱后甚喜,旋即發表。然而,當俞平伯詢問稿費時,張中行卻心生不解,認為一位大文豪怎會如此在意些許稿費?
于是,他暗自認為俞平伯太過俗氣。直至俞平伯離世,張中行在《新文學史料》中讀到其家境艱難,方知自己誤解了他。張中行深感不安與愧疚,自責于未曾了解俞平伯之難處,便草率評判其人格。
韓寒亦曾言:“世間有人居高樓,有人藏深溝;有人光芒萬丈,有人滿身銹痕。有人僅是為生存,便已竭盡全力。”當我們欲評價他人時,可曾想過,這世間并非人人都能擁有你所擁有的優渥條件?
一句不經意的評論,對于困境中的人來說,無異于雪上加霜。那些隨意的評價,不僅踐踏了他人的尊嚴,也暴露了自己的淺薄無知。知人而不評人,知事而不聲張,不以己度人,方為對他人最大的尊重。因為,你我皆是獨立的個體,永遠無法真正做到感同身受。
人,莫輕于指點
溫庭筠,唐代才子,與宰相令狐绹之子交好,故常出入相府。一日,令狐绹向溫庭筠請教一典故出處,溫庭筠隨即告知其出自《莊子》。而后,他又補了一句:“相國大人,《莊子》并非罕見之書,您理應知曉。
公務之余,也當多讀書才是。”這本是一片善意,卻引得令狐绹心生不悅。在他看來,你一個晚輩后生,我向你請教是看得起你,豈容你來教訓我?令狐绹表面上應承,心中卻怒火中燒。不久,他便在皇帝面前詆毀溫庭筠,致使其不再被重用。生活中,總有些人喜歡以自己的思維去衡量他人,將自己的意愿強加于人,卻忘了自己的位置與角色。他們自以為是地教導別人,實則是一種愚蠢。
孟子有云:“人之患,在好為人師。”很多時候,他們非但不能指點迷津,反而可能誤導他人。你所謂的大道理,別人并非不懂,只是立場、觀念、認知不同罷了。人生路上,走好自己的路,發好自己的光,你并非誰的救世主,切勿干涉他人的生活。
事,莫輕于許諾
北宋余靖有言:“諾不輕許,故我不負人。”不輕易許諾,既是對自己的慎重,也是對他人的尊重。一旦許下諾言,便應言出必行。福克斯,英國著名政治家,以言而有信著稱。
兒時,他家花園有座舊亭子,其父欲拆之重建。恰逢小福克斯回家度假,他很想親眼見證亭子的拆除,于是打算延遲返校。然而,父親卻要求他準時返校。母子倆為他說情,最終,父親答應推遲拆除。然而,小福克斯剛一離開,父親便命人拆了舊亭,建了新亭。誰料,小福克斯一直惦記著此事。
假期再至,他一回家便直奔舊亭,卻發現已不復存在。早餐時,他悶悶不樂地對父親說:“你說話不算數!”父親聽后,深感震驚,嚴肅地說:“孩子,你說得對,我做錯了。
言而有信比家財萬貫更重要,財富也無法抵消不守信用給心靈帶來的污點。”說罷,父親命人在原地重建舊亭,再當著小福克斯的面拆除。許下的承諾,承載著他人的期待。輕諾失信,便會失去親人與朋友的信任。若不想辜負他人的期望,就不要輕易許諾。
《道德經》有云:“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做人,需有自知之明,更要懂得適可而止。不輕易介入他人的生活,方為對他人的尊重。
人生路上,酸甜苦辣,冷暖自知。愿我們都能在這紛繁復雜的世界中,保持一顆清醒的頭腦,做自己能做的事,走好自己的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