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
蓋上馬桶蓋可以阻擋細菌的傳播!
你有沒有隨手關馬桶蓋的習慣?
沒有這個習慣的你,是不是覺得馬桶里螺旋下降的水流已經將一切污漬帶走,細菌和病毒也隨之沖入下水道,無需再費心?而那些有隨手關蓋習慣的人,或許是出于一種本能的衛生意識,又或許是從小養成的習慣,但這個小小的動作,到底有沒有科學依據呢?
如今,科學界終于給出了答案:關上馬桶蓋,或是一個更好的選擇!
蓋上馬桶蓋可以阻擋細菌的傳播
許多人認為,蓋上馬桶蓋可以有效阻擋細菌和病毒的傳播,尤其是那些可以通過空氣傳播的病原體。這一觀點在E.L. Best等人的研究中得到了證實。該研究發表在《醫院感染雜志》(Journal of Hospital Infection)。
艱難梭菌是一種常見的醫院感染病原體,其傳播途徑包括接觸傳播和空氣傳播。研究者通過在馬桶上方三個不同高度(馬桶座高度、馬桶座上方10厘米和25厘米)采集空氣樣本,評估艱難梭菌在沖水過程中的氣溶膠化情況。
結果顯示,在馬桶蓋關閉的情況下,空氣樣本中未檢測到艱難梭菌,表明關閉馬桶蓋可以有效阻止艱難梭菌通過氣溶膠化進入空氣。然而,當馬桶蓋打開時,艱難梭菌能夠從馬桶座高度的空氣中被檢測到,并且在沖水后立即達到最高水平。
圖1. 不同馬桶蓋狀態下空氣中艱難梭菌的檢出情況
具體而言,沖水后0-30分鐘內,在馬桶座高度、馬桶座上方10厘米和25厘米的空氣樣本中分別檢測到平均35 cfu(菌落形成單位)、6 cfu和3 cfu的艱難梭菌。沖水后30-60分鐘,這些數字下降至7 cfu、3 cfu和0 cfu;沖水后60-90分鐘,分別檢測到1 cfu和0 cfu的艱難梭菌。這表明,當馬桶蓋打開時,艱難梭菌不僅在馬桶座高度的空氣樣本中被檢測到,還能在馬桶座上方10厘米和25厘米高度的空氣樣本中被檢測到。沖水時產生的水渦流能夠將含有艱難梭菌的液滴推出馬桶并進入空氣中。
圖2. 不同馬桶沖水后噴出的滴液數量
實驗還發現,當馬桶蓋關閉時,周圍的環境表面(包括馬桶水箱、馬桶座和地板)上均未檢測到艱難梭菌。然而,當馬桶蓋打開時,除左側地板外,其他所有位置的環境表面都檢測到了艱難梭菌的存在。這說明在沒有蓋子的情況下,沖水時產生的較大液滴能夠迅速污染馬桶周圍的環境。
在對馬桶沖水時液滴排放的觀察中,研究者發現所有款式的馬桶在沖水時都會產生液滴,且液滴的數量因馬桶的設計而異。標準沖洗式馬桶平均會產生15個液滴,而無邊框馬桶的液滴數量更多,平均為47個。這些液滴的存在進一步證實了沖水時液滴能夠被噴射到馬桶座的高度,甚至更高。關閉馬桶蓋可以顯著減少滴液的排放,尤其是在馬桶座和周圍環境表面的污染。
僅蓋上馬桶蓋無法減少病毒傳播
盡管關閉馬桶蓋在阻擋細菌傳播方面有一定效果,但對于病毒來說,蓋兒的作用就有些不足了。2023年,Madison P. Goforth等人在《美國感染控制雜志》(American Journal of Infection Control)上發表了一項研究,揭示了馬桶蓋開合對衛生間表面病毒污染的影響,以及清潔措施在減少病毒污染中的作用。
研究團隊選擇了常見的家用和公共馬桶作為實驗對象。實驗中,他們選擇了MS2噬菌體作為替代物——這是一種與人類腸道病毒特性相似的噬菌體,來模擬病毒污染情況。
實驗分為兩部分:一部分研究馬桶蓋的使用對病毒傳播的影響;另一部分研究清潔馬桶對病毒污染的控制效果。研究人員在馬桶中加入MS2噬菌體后進行沖水操作,并對衛生間內的各種表面(如馬桶座圈、馬桶蓋、地板和墻壁等)進行采樣,檢測病毒污染的程度。
實驗結果顯示,無論馬桶蓋是關閉還是打開,沖水后馬桶座圈底部的病毒污染水平都是最高的。這一發現令人驚訝,但也揭示了一個重要的衛生隱患。例如,在有蓋馬桶中,當加入高劑量的MS2(101? PFU)并關閉馬桶蓋時,座圈底部的污染水平達到了7.26 log?? PFU/100 cm2;而在蓋打開的情況下,污染水平也高達7.85 log?? PFU/100 cm2。相比之下,馬桶座圈頂部的污染水平略低,蓋關閉時為5.62 log?? PFU/100 cm2,蓋打開時為6.80 log?? PFU/100 cm2。這表明,病毒似乎特別“青睞”馬桶座圈的底部,即使蓋上馬桶蓋,也無法完全阻止病毒的傳播。
更令人意外的是,馬桶蓋的頂部和底部污染水平相對較低,即使在高劑量條件下,也僅為1.65–1.72 log?? PFU/100 cm2。這一結果似乎為馬桶蓋的使用提供了一線希望,但隨后的無蓋馬桶實驗結果卻再次打破了這一幻想。無蓋馬桶的污染情況也類似,盡管初始加入的病毒劑量較低(1011 PFU),但馬桶座圈頂部和底部的污染水平仍然較高,分別為7.51 log?? PFU/100 cm2和7.26 log?? PFU/100 cm2。這表明,即使馬桶沒有蓋子,座圈仍然是病毒污染的主要區域。
圖3. 沖水前的有蓋馬桶蓋位置對地板和廁所墻壁上的MS2噬菌體污染的影響
除了馬桶本身,研究人員還進一步檢測了沖水后地板和墻壁的病毒污染情況。結果顯示,馬桶蓋的開合狀態對這些表面的污染水平沒有顯著影響。無論蓋子是開著還是關著,病毒都會通過沖水過程傳播到馬桶座圈、地板和墻壁上。
面對這樣的結果,我們不禁要問:怎樣才是有效的防止污染的辦法呢?為了回答這個問題,研究人員在馬桶中加入了MS2噬菌體后,分別使用馬桶刷(無清潔劑)和含鹽酸的清潔劑進行清潔。結果顯示,清潔劑的使用顯著降低了馬桶水和馬桶刷的病毒污染水平。具體來說,清潔劑能顯著減少馬桶里的病毒量,減少量超過99.99%,清潔劑還能讓馬桶刷上的病毒量減少97.64%!這一結果表明,清潔劑在減少病毒傳播風險方面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圖4. 清潔前后洗手間表面污染情況
總的來說,研究結果表明:馬桶蓋的開合狀態對洗手間表面的病毒污染水平沒有顯著影響。無論蓋是關閉還是打開,病毒都能通過沖水過程傳播到馬桶座圈、地板和墻壁等表面,而定期使用清潔劑對馬桶進行清潔才是減少病毒傳播風險的關鍵措施。
小結
馬桶,作為我們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衛生設施,每天都在默默承擔著“臟活累活”。對于上班族、學生等群體而言,洗手間往往是多人共用。在這種情況下,馬桶的衛生狀況不僅關乎個人健康,更可能影響到很多人的衛生安全。
而以上兩篇研究揭示了一個既有趣又重要的衛生真相:馬桶蓋的開合狀態對細菌(如艱難梭菌)的傳播風險有顯著影響,能夠有效減少其通過氣溶膠傳播的可能性;然而,對于洗手間表面的病毒污染水平,馬桶蓋的作用卻微乎其微。
因此,沖水時蓋上馬桶蓋+定期使用清潔劑給馬桶“洗個澡”是值得推廣的個人好習慣哦!
參考文獻:
1、Impacts of lid closure during toilet flushing and of toilet bowl cleaning on viral contamination of surfaces in United States restrooms
https://doi.org/10.1016/j.ajic.2023.11.020
2、Potential for aerosolization of Clostridium difficile after flushing toilets: the role of toilet lids in reducing environmental contamination risk.
DOI: 10.1016/j.jhin.2011.08.010
來 源 / 生物谷
2025年衛生資格考試已進入備考季!華醫題庫更新速度快、視頻 / 刷題 / 模擬試卷等功能全、每日可免費刷題練習,點擊卡片,開啟復習之旅~
(其它學習途徑:打開掌上華醫→點擊“醫護助考”)
*此處為課程推廣廣告
點擊上方卡片了解詳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