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醫療領域,每一次手術都關乎患者的健康與未來,本應是充滿希望與責任的神圣過程。然而,當手術臺上出現器官誤切、索要紅包等亂象時,患者的生命與尊嚴受到嚴重侵犯,公眾對醫療行業的信任也被狠狠踐踏。今天,我們要關注的就是一起令人痛心的醫療事件:女子生育器官遭全切,家屬還被索要紅包。
故事的主人公劉女士,因腹腔包塊前往滎陽市婦幼保健院就醫。在此之前,她曾在多家醫院檢查,均被告知是腹腔包塊。2019年5月8日,劉女士在滎陽市婦幼保健院做了宮頸癌和乳腺癌篩查,結果顯示未見異常。
手術前,她被告知這只是個小手術,只需切除患側,幾天便可出院。懷揣著對健康的期待和對醫院的信任,劉女士于2019年6月3日接受了腹式患側附件切除術。
可當她醒來時,一切都變了。她被告知,手術中專家判斷包塊是惡性腫瘤,為了“保命”,不僅切除了患側附件,還進行了子宮全切術、雙側附件切除術、盆腔淋巴結清掃術以及部分大網膜切除術。不僅如此,劉女士術后還引發了腹腔嚴重感染,轉到鄭大三附院住院近3個月,身體和精神都遭受了巨大折磨。
劉女士術后引發腹腔嚴重感染↑
更讓劉女士和家屬憤怒的是,手術進程中,醫生竟跑出手術室向家屬索要5000元“專家費”。當時正在手術的關鍵時刻,家屬為了不影響手術進行,無奈之下通過微信轉賬支付了這筆費用。事后,家屬向衛健委反映,雖被認定為違規收費,但涉事醫生卻未受到實質性處罰,僅僅是退還了費用。
周先生提供收條↑
然而,事情并未就此結束。后續的病理報告顯示,劉女士的病情并非如手術中醫生所說的惡性腫瘤,而是交界性漿液性乳頭狀囊腺瘤。這意味著,當初醫生在術中快速冰凍病理診斷未明確前就進行如此激進的手術處理,很可能是不合理的,甚至可能存在過度醫療的嫌疑。這不僅讓劉女士失去了生育的希望,還讓她的身體落下了病根,長期遭受左腹部墜痛、左大腿麻木疼痛等后遺癥的困擾。
為了討回公道,劉女士夫婦將滎陽市婦幼保健院起訴到法院。經過漫長的司法程序,2020年一審判賠1萬元,遠遠不足以彌補他們的損失和傷痛;同年8月,鄭州中院二審改判,增加了5萬元精神損害賠償以及部分醫療費,但醫院卻拒絕支付。2023年11月,鄭州中院裁定再審,2024年1月發回重審,可案子在滎陽法院又壓了一年多,至今沒有進展。
這起事件令人痛心,也發人深省。從醫療專業角度看,醫生在手術中僅憑經驗判斷,在病理結果未明確的情況下就進行如此大規模的切除手術,嚴重違背了醫療診療常規,侵犯了患者的知情權和手術方案選擇權。
醫院在管理上也存在嚴重漏洞,對于醫生索要紅包的行為未能及時制止和嚴肅處理,對醫療事故的發生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從社會影響來看,這起事件極大地損害了公眾對醫療行業的信任。患者到醫院就醫,本是將生命健康托付給醫生,可換來的卻是如此慘痛的經歷,怎能不讓人心寒?當紅包成為手術的“敲門磚”,當過度醫療成為常態,醫療行業的公信力將蕩然無存。
在這起事件中,劉女士是不幸的受害者。她失去了生育的機會,原本幸福的家庭也蒙上了陰影。而類似的事件并非個例,在醫療行業中,還有多少患者的權益被忽視,多少信任被辜負?
這需要我們每一個人深刻反思,更需要醫療監管部門加強監管,完善制度,嚴厲打擊醫療亂象,讓每一位患者都能在安全、信任的環境中接受治療,讓醫療回歸救死扶傷的本質 。
免責聲明:素材來源網絡公開渠道,
如有侵權,請及時告知,聯系刪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