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經濟日報
在四川省達州市達川區雙廟鎮二東村蔬菜現代農業園區的“數字育苗工廠”,農技員利用智能灌溉系統進行噴淋作業。 鄧良奎攝(新華社發)
水是事關國計民生的基礎性自然資源和戰略性經濟資源。隨著我國節水事業不斷向縱深推進,用水效率和效益不斷提升。節水“成績單”顯示:近10年,在我國國內生產總值增長近1倍的情況下,全國用水總量實現零增長,萬元國內生產總值用水量、萬元工業增加值用水量分別下降41.7%、55.1%。
節水技術廣泛應用
夜幕降臨,位于北京市朝陽區的亮馬河水波瀲滟,游船巡弋。亮馬河“靚”起來,離不開背后的節水密碼。北京市朝陽區水務局建設管理科科長馬海濤告訴記者,2019年亮馬河治理工程啟動,一系列行動協調有序推進:抓節水、治污水、禁用地下水、用再生水、蓄雨水。亮馬河因地制宜裝置了雨水采集設備,河道兩側的綠地護坡如同吸水海綿,雨水自然滲入后,再通過匯流設施進入河道,實現高效收集利用雨水。
作為用水大戶,農業也是節水的潛力所在。眼下,正值春灌。在山東省聊城市位山灌區智慧調度中心,工作人員正通過數字孿生平臺數字駕駛艙界面,實時監管黃河來水情況、重點測站水位流量情況。
“過去調配水靠經驗,現在靠數據。”位山灌區管理服務中心信息化科副科長梁以昌介紹,春灌開始后,灌區利用衛星遙感、2000多處監測站點、1100多處高清視頻監控組成的“天空地水工”一體化感知網,將土壤墑情、作物需水量、渠道水位、流量等數據實時匯聚到數字孿生平臺,動態模擬預演輸配水過程,以便科學調配水資源。隨著數字孿生技術深度應用,位山灌區畝均可節水近30立方米。
位山灌區只是全國農業節水增效的一個縮影。全國節約用水辦公室綜合協調處二級調研員趙春紅介紹,去年,水利部門統籌各類資金加快推進1342處灌區現代化建設與改造,發展高效節水灌溉1000萬畝。
再生水應用場景拓展
再生水是指污(廢)水經過處理后,滿足相應用途的水質標準和要求,可以再次利用的水。如何用好再生水,為城市“解渴”?開源是關鍵。
走進小米汽車北京工廠的水處理中心,各種污水處理機器有條不紊地工作著。“工廠所產生的涂裝廢水、噴漆廢水、硅烷廢水等各種污水,都會通過頂棚的管道匯聚到污水處理站。”小米汽車北京工廠公用設施運營經理商賀濤告訴記者,污水經過專業深化處理后,就能達到北京市三級排放標準。
商賀濤給記者算了一筆賬:現階段,工廠每天的用水量約2000噸,其中約1400噸是水處理中心自產回用的再生水,對自來水的替代率達70%。按照一年300天的生產天數計算,使用自產回用的再生水,一年可節省水費378萬元左右。
提升水資源利用效率,既要開源更要節流。在小米汽車北京工廠,涂裝車間是耗水量最大的車間。小米汽車涂裝車間設備經理龐博舉例說,為節約水資源,涂裝車間選用先進的自動化翻轉機,整線槽液單次投槽可節省純水200立方米以上,翻轉機可實現車身精準定位控制,避免空噴,每天可節水143立方米。
北京市節約用水辦公室三級主任科員王宏博說,2024年北京市工業用水量為2.85億立方米,其中再生水利用量為0.93億立方米,占工業用水總量的比重超三成。
如今,很多城市把再生水作為“第二水源”。在浙江寧波,再生水生產能力每天超125萬噸,廣泛用于洗車、城市綠化、道路養護等領域,其中用再生水洗10輛車,就能節約1噸優質自來水;在山東青島,經過處理后的高品質再生水,可用作發電廠脫硫用水;在重慶,再生水、集蓄雨水等非常規水利用量大幅提升,每年工業、市政等領域利用量約6億立方米。
與開發新水資源相比,再生水具有經濟性、生態性、穩定性等多方面優勢。趙春紅說,水利部高度重視再生水開發利用,聯合6部門在76個城市開展典型地區再生水利用配置試點,形成了不少可供借鑒的經驗做法。2024年,非常規水利用量超過220億立方米。
推動重點領域節水
3月22日至28日是第三十八屆“中國水周”。在這期間舉行的2025年“節水中國行”主題宣傳活動上,水利部副部長陳敏說,這些年,水利部積極落實水資源剛性約束制度和《節約用水條例》,以建立健全節水制度政策為主線,深入實施國家節水行動,大力發展節水產業和科技,廣泛開展節水宣傳教育,高質量推進節水型社會建設。數據顯示,僅依靠實施合同節水管理項目,年節水10.8億立方米。
一方面,深入推動重點領域節水。2024年,全國新建42個節水型灌區、1029個節水型企業、6873個節水型單位,61個高速公路服務區建成“節水驛站”,28.2萬家年用水量1萬立方米及以上工業和服務業單位實現計劃用水管理全覆蓋。
另一方面,節水改革創新邁出新步伐。在寧夏、山東德州、浙江寧波、河南禹州、廣州流溪河流域等10個地區(流域)分類開展水預算管理試點,探索以預算理念管住用好水資源,通過試點先行,積累經驗,逐步建立水預算管理制度。
我國水資源總量居世界第六位,但人均水資源量僅為世界平均水平的35%,全國有近三分之二的城市不同程度缺水。
“解決水資源短缺問題,節水是根本出路。”陳敏表示,面對節水工作新形勢新任務新要求,需要貫徹新發展理念,以改革創新為動力,以制度建設為主線,全面構建農業節水增效、工業節水減排、城鎮節水降損制度政策體系,加快推動節水事業高質量發展,大力提升水資源節約集約利用能力。 (經濟日報記者 吉蕾蕾)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